专题六权利与义务考点14 公民权利1、公民的基本权利:①政治权利和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②人身自由——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③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④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⑤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2、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条件: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②意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4、政治自由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意义: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5、监督权①内容: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向人大代表反应情况;向有关主管部门反应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
③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注意问题: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6、人身自由①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②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③法律规定: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人格尊严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住宅: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7、人格尊严权包括: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8、公民享有哪些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①财产权②劳动权③物质帮助权④受教育权⑤文化权利①财产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②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包括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物质帮助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④受教育权: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⑤文化权利: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9、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③公民权利受到损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10、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①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可以通过协商解决。
怎样协商?(含义)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直接对话,摆事实、讲道理、分清责任,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
②调解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怎样调解?(含义)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我国调解方式主要有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③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又一方式。
当纠纷双方不愿意协商或不满意调解结果时,就需要用到更有强制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那就是仲裁和诉讼。
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适用范围)时,可以申请仲裁。
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④诉讼是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最有效最有力的的武器。
考点15 公民义务11、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法定义务公民的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12、公民基本义务主要有:①遵守宪法法律。
②维护国家利益。
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
⑤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13、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都是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
14、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要求)?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15、为什么要依法服兵役?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16、我国的兵役制度:我国兵役法规定,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
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17、为什么要依法纳税?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8、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权利义务相统一。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力的实现。
③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④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19、怎样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力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力。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20、怎样依法履行公民义务?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专题七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考点16 丰富的社会生活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3、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4、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5、亲社会行为有哪些?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注社会发展等。
6、为什么青少年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①社会实践: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②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考点17 网络生活新空间8、网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的利):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9、网络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的利)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10、网络有哪些消极影响?(网络的弊)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1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人的网络参与者。
12、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13、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①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②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考点19 勇担社会责任14、责任①含义: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②来源: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15、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小到按时完成作业,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认真做事,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16、责任与角色同在: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随着所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17、承担责任的代价是什么?承担责任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18、承担责任的回报是什么?回报即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19、为什么要关爱他人?(意义)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20、怎样关爱他人(关爱他人的艺术)?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21、为什么要服务社会?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22、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①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23、青少年可以从事哪些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我们可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
社会规则与秩序24、什么是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