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工业设计坐具设计一、前言芬计师塔佩瓦拉((Iimari Tapiovaara)曾说:“椅子的设计是任何室内设计的开端。
”椅子设计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各类家具的设计皆能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因为首先一个基本概念是:没有任何物品的设计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超过椅子;同时,也没有任何一种类型的家具在创造和销售上达到椅子这样的广泛性[1]。
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在椅子的设计、创造、革新上所进行的探索和努力超过了任何类型的家具。
任何一位设计师通过一张椅子的创作,同时也在演绎着椅子本身特殊的需求和功能。
在实用设计的层面上,一件椅子的设计与创作要与人们心理与生理产生联系,以及考虑座椅的造型和材质。
与此同时,还必须联系到使用者在知识、情感、美学、文化等精神层面上的特殊需要。
在另一方面,就是设计与制造、工艺、结构之间的基本联系。
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信息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需要“多元化”的设计来满足变化快、需求多、品味高的生活方式[2]。
而坐具是家具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器具,所以坐具的设计也要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而进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坐具的设计不仅要在功能上得以改善和提高,还应在外观上得以突破,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也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二、主题(一)坐具概况1.坐具的发展历程(1)椅子的发展过程椅子的名称源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追溯到汉魏时北方传入的胡床。
唐代以前椅字,多指车上的围栏,其作为人在乘车时的依靠,起安全围护减轻疲劳作用。
后世椅子的形式就是受此启发而形成的。
从现存资料看,唐代的椅子已相当华丽。
如:在《历代帝王像》中唐太宗所坐的椅子就十分精制,四条直腿,带束腰,棱角处起线,上侧安托角牙,后背部立四柱,中间两柱稍高,项上装弧形塔脑,两端长出部分雕成龙头。
扶手由后中柱绕过边柱向前兜转搭在前立柱上,扶手与坐面中间空当嵌圈口花牙。
扶手尽端亦雕成龙头,与后背搭脑融为一体。
坐面附软垫和衬背,前设脚踏[3]。
五代至宋,出现了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新的形式。
明代的椅子类型丰富多彩,有宝座、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多种形式。
清代由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椅子出现了雕饰,成为家具中的珍品。
明代晚期,出现一种坐面以下采用鼓腿膨牙带托泥的圈椅。
明代圈椅的椅式极受世人推崇,以至人们把圈椅亦称为太师椅,具有象征意义。
(2)凳子的发展过程凳子的出现和椅子大体同时,魏晋时期,我国家居生活已经开始使用凳子。
此时流行一种圆墩的坐具,形式为两端大、中间细,上下为平面。
唐代中期以后,凳的类型增多。
在宋摹唐周肪《挥扇仕女图》中还可看到一种月牙凳,凳的腿与腿之间的边牙上钉有金属环,每环各结彩带二束,此类坐墩显得异常精美,增加了视觉审美功能。
在五代,坐墩又出现了一种两端小中间大的花鼓形式,使用时上面再覆以绣花软垫,名”绣墩”。
宫中妇女及舞乐歌女都常使用这种坐具。
“绣墩”因两端各雕云纹和象征固定鼓皮的乳钉,故又名“花鼓墩”。
为提携方便,有的在腰间两面钉环,或在中间开出四个海棠式透孔。
明清时期的绣墩除木制外,还有蒲草编织、竹藤编织的,也有以瓷、雕漆、彩漆等材质制成。
使用时不同季节用不同坐墩,冬季使用蒲墩,夏季使用藤墩,并根据不同季节铺以不同软垫和刺绣精美花纹的坐套[4]。
宋代出现了彩漆坐墩,坐墩形体宽大,呈扁椭圆形,周围开出竖向椭圆孔七个,七孔的边口正好形成七条弧形腿足。
椭圆形透孔与坐墩整体的扁椭圆形形成横竖反衬,使之在造型上显得美观敦实稳重。
明代凳子有方形、长方形和圆形多种形式,清代又增加了梅花形、桃形、六角形、八角形和海棠形,使中国传统凳的造型丰富多彩。
明清时期的绣墩除木制外,还有蒲草编织、竹藤编织的,也有以瓷、雕漆、彩漆等材质制成。
使用时不同季节用不同坐墩,冬季使用蒲墩,夏季使用藤墩,并根据不同季节铺以不同软垫和刺绣精美花纹的坐套。
2.坐具的发展趋势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网络信息的传播,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为快捷方便。
电话、手机、电脑、电视等信息传播的载体已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电产品,也正是因为这些载体的存在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也继而产生了以家为中心的“宅一族”、“漂一族”、“SOHO族”等,而这种种现代的生活方式,使坐具成为他们在室内空间活动最重要的依托,由于人们生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坐具的要求越来越高,坐具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5]。
现代坐具的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实用功能的需要,而更多的蕴含了现代人们新的审美观念,坐具也成为了当代审美思想变迁的叙述者。
(1)审美趋势①现代家具的复古热潮。
当前红火的“仿古”家具和“艺术仿古”家具,与其说反映了人们欣赏和追求古典美,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消费时代的商业气息,其目的是使消费者获得某种身份的认同感。
所以中国设计师要使中国的家居坐具更好的走向世界,再次像明、清式家具一样引领世界家具设计的潮流,就必须要有世界的眼光和民族的情怀,既要有独特的设计思路,又要有传神的设计语言[6]。
②世俗化。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时尚化和世俗化成为当前消费的特点。
但是,在时尚化之后,“生活之‘美’不再有往日高贵的精神气质,而成为点缀日常物欲满足的装饰材料;‘审美’不再是超度众生的理想价值之境,它已然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编织漂亮外衣的感性凭据”[7]。
③个性化。
坐具不仅要考虑坐具功能的完备,还要体现出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
意大利设计师在设计观念里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认为,家具已不仅仅只是提供一个休息和放置物品的空间,它们意味着可以为人们恢复失落的情绪和提供一个舒适的避难所。
年轻的意大利设计师马西姆·约萨·吉尼把他设计的扶手沙发称为“妈妈”(如图1-1),意思是这一沙发可以给人保护感、温暖感,就像妈妈的怀抱[8]。
(2)材料趋势任何一款坐具的设计都是以材料为依托,每一个时代所诞生的坐具都有其自身材质特点[9]。
明式坐具的辉煌是因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大量的紫檀、鸡翅木、黄花梨等珍贵的硬质木材。
菲利浦·斯塔克利用高科技以激光技术和有机玻璃的完美结合设计出幽灵座椅,在给人以戏剧感的同时又情不自禁的想赞叹高科技的美丽。
19世纪工业革命后,木器手工艺家具的历史也基本结束。
随着时代的进步,进入机器化大生产时代。
坐具设计中对材料的探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各种新型材料的运用,成为坐具设计中又一种追求[10]。
首先在这块进行探索的是意大利人,他们运用化学家合成的聚丙烯材料,在机器的简单击打下,便宜的制作出各种型制的坐具。
其实惠的价格,漂亮、简洁的造型,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图1-1 “妈妈”沙发如塑料椅子、凳子等家居用具,现今都还存在于人们生活中,这也把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也使设计材料成为设计师的新宠。
压缩合成板材、合成铝合金材质、原生自然材料、各种布艺材料、钢化材料、石材等都成为设计师手中的道具,通过他们的创造美化空间。
(二)坐具设计1.坐姿与人机分析要想对设计坐具有进一步了解就必须认真研究人的坐姿。
瑞典的纳何森发现,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大约是它所承受的人体重量的垂直分量的1.5倍。
如果以垂直站立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为100%,平躺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为24%,躯干笔直坐时椎间盘受力为140%,向前倾钭弯腰坐时椎间盘受力为190%,换言之,坐着时椎间盘受力比站立受力大。
当坐具后背倾钭1200、座面倾斜140时,椎间盘和肌肉活动处在最有利条件[11]。
舒适的坐具能提高工作效率。
要使坐具设计满足人们坐姿的需要,就必须研究各种坐姿,它主要包括下列几种[4]:(1)向前倾斜坐姿是多数人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采取这种坐姿,他们常常或坐在座椅的边沿,或者把座椅压翘斜,使膝盖向前倾斜。
在对大多数人的坐姿进行分析后,发现人体重量的50%在坐骨下,只支撑在8%的座位面积上。
这种姿势对转动骨盆向垂直位置有正面作用,使脊椎前凸恢复到腰部。
但是这种坐姿引起压力集中,容易疲劳。
如果重心集中到脚部,双腿会感到不舒服。
向前倾斜座椅可减少这种缺点,但必须注意角度的使用,角度大则坐不稳,角度小则作用不大。
(2)向后倾斜的坐姿向后倾斜靠到座椅背上,这样可以使脊椎干和腰部形成自然曲线,使一部分体重分担给靠背,减少腰部的20%负担。
当靠背倾斜200时,它可以承受47%的上半人体重量。
这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最小。
(3)翘腿坐姿这种姿势会增加那条褪臀部的压力,因此这种姿势不能维持长久时间。
但是翘腿坐可以减少半侧臀部的压力,也可以减少膝盖受力。
还有些人研究认为,翘腿坐可以保持脊柱姿势。
(4)左、右倾斜坐姿在座椅有扶手时,人靠着扶手上的坐姿可以减轻椎间盘负担。
研究表明,扶手可以减轻25%到40%的腰部受力。
综上,当我们使用坐椅时,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性,人体会产生舒适性的感觉,随着坐姿持续时间的增加,那么人的感觉也发生变化,并逐步产生疲劳感觉。
人体通过对这种个体主观状态的判断和反应 ,会自动地对坐姿状态进行下意识的调整以减轻身体的疲劳。
简单的说,人即使坐在非常舒适的椅子上,经过一段时间也会引起肌肉疲劳[12]。
所以,坐椅的设计必须有可能让人经常地改变自己的姿势和位置,以便减轻肌肉压力。
2.坐具设计的注意事项(1)包容性。
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不同人的特性,为所有人提供方便,尤其是环境和环境设施,既适合健全的人活动,又适合存在不同障碍的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儿童等弱势者的活动。
(2)便利性。
充分考虑人的行为能力,最简便、最省力、最安全、最准确的达到使用目的,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愿望[13]。
(3)自立性。
承认人的差异,尊重所有的人。
(4)选择性。
通用性设计并不追求统一的标准,对某一产品、某一空间来说应增加其适用性。
就整体而言,应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商品和活动空间,以供给不同的选择,要寻求包容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平衡[14]。
(5)经济性。
要保持低成本、低价格,要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6)舒适性。
通过对形态、色彩等的设计处理,达到美的视觉效果和良好的触觉效果。
空间环境要追求舒适性,特别是便于使用轮椅者、盲人等的活动。
这一理念的提出显然凸现了设计伦理中的人文关,它对使用者—人的尊重与公平反映了当代设计民主主义思想和人性化倾向,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设计的社会责任性[12]。
例如针对现代办公室由于办公家具的不合理导致职业病的困扰,美国Steelcase和IDEO公司为长伏案工作的人们推出了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脊椎形状调节靠背的的Leap椅(如图2-1),靠背的上下部位可以按照使用的身体结构和需要进行局部的调整,每个人都会觉这种椅子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它可以让人得到很好的放松和休息[8]。
三、总结大致说来,坐具为“用”的实用伦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实用伦理价值是坐具作为有用之物,满足人生命生存需要的根本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