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中考试题模拟(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2分)1.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3分)① 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biàn()。
②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pán shān()()地走到铁路边。
③ 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
④ 我喜欢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分粗犷()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
2.下列带下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自己挑轻的,把重的留给别人。
B.及至梅兰芳一上场,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C.由于沉迷于电脑游戏,王明这次考试成绩退步很大,差强人意。
D.他长得比一般美国人颀长些,而且肩膀很宽,看上去是个孔武有力的硬汉子。
3.改病句。
(2分)① 现在,几乎每天都可听到关于滥砍乱伐、水质恶化、物种消失、食物中毒。
② 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树叶上,向草地深处走去。
4.在上学途中,你巧遇了小明的妈妈,小明妈妈告诉你,小明因发烧不能上学,请你替小明向班主任张老师请假。
你到学校见到张老师后该怎么说?请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
(2分)5.请写几句话,表明你对幸福的看法。
(3分)二、现代文阅读。
(34分)(一)阅读《天使的歉意》,回答问题。
(14分)(1)曾于一部不知名的异域影片中看到这样的情景——手术室的门艰难地开了。
一位白衣人踽踽走向患都家属,低着头,拉下面罩,露出满脸的凌乱和疲惫:“对不起……我们,没能挽救他。
”声音很低,有些沙哑和苍老,仿佛来自一个内心倍受煎熬之人。
(2)我不由得感动了——为那张正直的脸上所镌写着的悲痛,它那么自然,那么真诚,毫无虚伪和假饰之嫌。
更由于那份自责与愧疚——多么珍贵的歉意!美国学者托马斯在他的书中回忆了一桩终生难忘的事:一位年轻的实习医生为一名素昧平生的患者之死而失声痛哭。
托氏作为资深医学家,在医院这所“生死场”上奋斗了几十年,闻识可谓瀚广,但这件小事却给其创下极为美好的“精神印象”——他重视它,像珍藏标本那样怜惜其价值,并忍不住一次次地展出,向俗世炫耀它的罕稀与高贵。
(3)我忍不住要为托马斯喝彩了,还有敬意和感激。
然而,同时又不由陷入更大的伤感与迷茫——他的主人公,那个哭泣的白衣青年的形象毕竟于我们黯淡的医学生活显得太虚缈太孤弱了,几乎无从指认,无迹可觅……(4)托马斯尤其指出,那患者之死并非“事故”所致。
也就是说,按通常理解,医生本身并无“过失”。
可一个并无过失之人何以竟伤心到“必须哭泣”的地步呢?——意义即在此,境界即在此,高尚之处即在此!他竟如此地不习惯死亡!(5)我想(或许亦吻符托马斯的理解),那一刹,促使年轻人流泪的除了天然的同情与悲悯之外,还有赖于另一味更重要的“刺激”,即一个他难以接受的事实:医学之无能!医学对一个生命的背叛和遗弃!他见证了这一点,感到震惊,感到害怕,感到委屈和激愤,感到了疼痛和内心的“罪感”……他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他无法原谅自己所在的这班“医学”(自己曾是那么器重它,敬慕它!)——他投奔了医学,是冲着“保卫生命”的伟大涵意去的,而它之现实却如此的拙劣、平庸,它对生命许下的承诺竟如此难以兑现——作为白衣团队中的一员,他无法不为自己的集体感到汗颜。
在死亡对医学的嘲笑声中,他觉得自己亦被嘲笑了,他感到尊严遭受了侵犯,力量遭受了蔑视,信仰遭受了奚落……一个天性纯洁的人,尤其一个不羞于理想的健全的青年,当初次品尝耻辱的时候,他将委屈地流下眼泪。
(6)习惯死亡是可怕的。
倘若连一个人的去世——这样巨大的事实都丝毫唤不起他感情的颤动,这能说明什么呢?如此的麻木与迟钝岂不是比肉体死亡更可怕的植物心态呢?在所有的“医疗事故”中,同情心的死亡乃最恐怖的一种。
(7)我们与托马斯一道,向这份珍贵的泪水致敬!它来自一名年轻人献给这世界的最干净的礼物:痛苦和勇气。
(选自《青年博览》2000.9王开岭)6.(1)段中那位白衣人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明了他怎样的情感?(2分)7.(3)段中“我忍不住要为托马斯喝彩”是缘于什么事?(2分)8.(4)段中“意义即在此,境界即在此,高尚之处即在此”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9.作者认为文中这个并无过失的年轻的实习医生为病人的死竟伤心到“必须哭泣”的地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分)10.阅读第(5)段画线句,联系上下文,回答:①这个白衣青年的“理想”是什么?②他品尝到的“耻辱”又是什么?(4分)①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耻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认为:作为一名白衣天使,除了精湛的医术,还需要什么?请联系本文回答。
(2分)(二)阅读《第一个千年看过来》,回答问题。
(12分)①中国实行公元纪年(葛里历),始于1949年,这只是为了便于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交往,并不具宗教意义。
所以,过千年之交,这是头一回,头一回便让我们赶上了,幸运幸运。
②第一个千年即1000年,我们处在什么朝代?曰:北宋(北宋为公元960-1127年)。
提起宋朝,大多数中国人都摇头,认为是积贫积弱之国:疆土小,人口少,常打败仗,连皇上都让人掳走,自己还给自己打圆场说是“二圣北狩”,其实是让人当猎物而狩,囚在笆篱子里。
朝廷迁到杭州,成了南宋(1127-1279年)依旧强大不起来。
好容易有个英勇报国的岳飞,还让冤案整死。
大多逛西湖的游客知道西湖岳坟边上跪着的铜人是秦桧夫妇,世世领受着詈骂,却不知他们走过的苏堤也是北宋的苏东坡修建的。
当然也不知道王安石——他连堤也没修一个,真失算——宋朝似乎只有耻辱与教训遗留在历史上。
这真是“历史性”的误解。
③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文明的鼎盛期之一。
被历史学家称道的对人类文明起决定性推动作用的中国“四大发明”,有三项(除造纸一项外)诞生在宋代。
宋仁宗庆历年间(11世纪中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世界上最早的有价证券之一宋代的“交子”,就是印刷品。
而欧洲在14世纪末期才有了雕版印刷术。
宋朝初年(10世纪末、11世纪初)发明了指南针,而且用于航海,宋代的海船已经有水密隔舱;而西方在18世纪才出现了有水密隔舱的船只。
宋代的海船如今还有一艘被挖掘出来躺在福建的博物馆里。
认为“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却用来看风水”的人可以到那儿看一看;火药的发明可能早于北宋,但将火药用于攻城拔寨,制造热兵器,却始于宋朝,《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有“轰天雷”凌振专管以火炮攻城,那可不是凭空杜撰,西方人称中国火枪为“契丹火枪”,大约在13世纪,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才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比中国的火器晚了二三百年,所以“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来放焰火,而西方用来制造枪炮”,也是一种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宋朝的商业也颇为发达,背插广告牌的“广告人”,已经出现在宋朝的绘画里,《水浒传》里的“三碗不过冈”,更是绝妙的酒广告,比今天任何一家酒的广告词都高明。
④宋朝的科技在世界上领先,却几乎无助于它的军事和国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长而思吗?所以,只要有了高科技,就会有一切的想法,应该变得冷静一点,宋朝刚过去不到千年,我们不应忽视它。
⑤科技昌明、文化发达的宋朝怎么就那样的不经打?不是太值得好好研究一下吗?以古鉴今,有用的。
⑥中华文化到了宋归为一统,也同时走向僵化。
程颐、程灏兄弟和朱熹对儒学的注与疏成了官方的“正解”,成为教条,授课讲学及开科取士皆以此为准,扼杀一切异说,使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局面趋于消亡。
而且“重虚文、轻实学”,培养一批封建卫道士,此时西方却由“文艺复兴”为发端,向黑暗的中世纪猛轰,向新世纪的曙光欢呼。
⑦现在好了,我们重科技、重实学,将科学的发展列为首位。
自然科学被空前重视,中国的高科技日益发展,且有一股不可阻挡的势头。
聪明的先辈既然贡献出对人类文化史有决定性推动作用的四大发明和无数日益显现其光辉的发明,我们难道不能在新世纪新技术领域里再度领先吗?⑧然而,重实学不等于轻虚文。
人类有两大科学:实证科学与思辨科学,或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这些年来,我们重视自然科学,特别是实用的科技,以带来直接快捷的经济效益,让我们很快富起来,强盛起来。
但是倘不重视人文科学,我们将缺少思想的指南,处理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的方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构想。
思想库的建立与网络的建立同等重要。
没有科学,正确的人文学科,新的科技手段将失去灵魂与指导,我们怎能忽略这一学科呢?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我们都应当悉心研究,加以总结,新的世纪中国应当有既合于中国优秀传统文明又符合时代要求,深刻、正确、缜密的新的中华文明。
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回首头一个千年,遥望前方,以先贤的睿语作结,打住。
(选自《青年博览》2000.4.苏叔阳)12.②段中“这真是‘历史性’的误解”作者认为大多数中国人对宋朝的误解有哪些?(3分)13.第③段作者集中表明了什么观点?有哪些支持的依据?(4分)14.科技昌明、文化发达的宋朝却屡屡被外族入侵,作者认为其不经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分)1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作者在本文却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要重视人文科学,其理由是什么?(2分)16.③和⑥段作者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时,采用了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使人信服。
(1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8分)(1)把穿红色服装称为“跨世纪的选择”,并非一句充满浪漫魅力的新口号,而是天文医学基于目前仍然十分恶劣的天文、地球环境提出的积极有益的建议。
(2)土耳其著名医学教授阿尔佛先生,经过10多年的悉心研究和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穿红颜色衣服可以抵抗太阳紫外线的侵袭。
他说:“如果避免因地球臭氧层变薄,皮肤受紫外线的危害,只要在阳光下穿件红色衣服便能达到目的。
”这一科学新学说的理论依据是:介于291-321毫微米波段的近紫外线,很容易被红色艳度的辐射长波“吃掉”。
据报道:“阿尔佛新学说”一出台,就受到一些西方国家流行病权威专家和服装设计大师以及时装商的广泛关注和极力推崇。
基于这一新观点,在已经减少的臭氧层“无法再有效地遮蔽杀伤力超强的日光紫外线辐射”和目前人类仍然难以“补天”的非常情况下,客观地选定红色作为自己小生活圈的保健流行色,应该说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3)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致力于开发利用颜色服务社会的研究中还发现:红色是一种特别能激发人体潜能的色卡。
他们认为,红色属浓烈型暖色调。
当人们的眼睛接触到红色时(尤其是大红),好像心里有一股热乎乎的暖流在蠕动,精神也为之振奋,并使人自然联想到骄阳、烈火、鲜血、红花,进而在无形中产生一种积极、热情、希望向上的健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