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住区规划

城乡住区规划

城乡住区规划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概念与类型概念住区:市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

可划分为城市住区和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城市住区:是指在城市、镇范围内居住空间形态的总称。

城市住区居住户数和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区的类型按城乡区划范围不同:a)城市住区在住区内可只设置主要为住区服务的公共设施b)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住区居住对象单一,远离城市,有较强独立性。

除一般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外,还要设置食品、豆制品加工厂、综合性医院等。

公共设施兼顾服务农村,项目和指标应比市区的有所增加c)乡村住区位于农村范围的居住用地,如村庄,与农业生茶经营有较紧密的联系按建设条件不同划分:新建筑去和旧住区按住宅层数不同:低层住区、多层住区、中高层住区、高层住区、混合层数住区住区规划的任务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1)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a)在城乡尺度范围内考虑选址,满足城市功能布局、就业岗位和公共设施配置的总体要求b)用地适宜性分析2)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3)确定居住人口和用地规模4)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5)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6)你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停车辆和停车方式7)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8)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9)拟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造价估算10)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协调城乡住区规划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用地组成1)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基地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的总称2)公建用地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的用地,包括建筑基地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件停车场3)道路用地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停车场、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用于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与城市支路同级。

红线宽度:20—30米小区路: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

红线:10—14米组团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车行道宽度:4—6米宅前小路(不属于道路用地):通向各户和各单元门前的小路,宽度不小于2.5米4)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

5)其他用地规划范围内除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

住区的环境组成住区的组成1)内部居住环境2)外部居住环境空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光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住区的功能1)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2)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3)社会互动功能4)对多样性的包容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A.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代表人:奥姆斯特德、沃克斯采用曲线形的街道、尽端式道路,并在交叉口形成三角形的绿化休憩空间。

住区中心设置了一个有商店和换乘车站构成的小型商业中心,配置学校、办公楼、休闲场所等,并配有宽敞的停车场。

B.居住开发单元模式(housing estate)a)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b)每一居住开发单元内设有一整套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c)以小学的规模为人口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用地规模上限。

城乡住区规划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的组成住区的功能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A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B居住开发单元模式(housing estate)C.邻里单位模式(neighbouhood unit)代表人:佩里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住区内配置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

邻里单位有明确的边界,通过步行网络将住宅、小学、休闲设施、商业相联系,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体系。

规划布局的六条基本原则:a)邻里单位被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b)邻里单位内部道路采用尽端式,限制外部车辆穿越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作为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d)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65hae)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广场和绿地布置f)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公共活动中心案例:新泽西州的雷德鹏、哈罗新城雷德鹏:人车分行、尽端式道路D.“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模式产生背景: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干道间距;居住与工作地点分布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小区内自给自足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经济上低效益;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缺乏选择性1)扩大小区: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

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的边缘,即相邻扩大小区之间。

案例:英国的三代新城米尔顿-凯恩斯2)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综合体代表:柯布西耶:马赛公寓优: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3)居住综合区: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居住组织形式,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优:是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便、节省上下班时间、减轻交通压力,不同性质的建筑综合布置,是建筑群体组合的空间更加丰富多彩E.新城市主义模式(new urbanism)——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公交导向的邻里区开发城乡住区规划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的组成住区的功能住区的规划结构 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ABCD 模式F. 新城市主义模式(new urbanism )——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公交导向的邻里区开发1、新城市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1) 新城市主义提出的理想邻里的基本设计准则: (2)新传统邻里模式的设计特征 人性尺度、行人友好、带有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物质环境,以鼓励社会交往和社区感的形成。

a) 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 b) 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 c) 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及机动车共同形式的街道 d) 为围合街道空间,建筑退界较少;车库设在住宅的背面并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通道打断街道的次数2、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 ) 代表人:彼得-卡尔索普 运用了运输与土地使用之间的一个基本关系,将开发集中在沿轨道交通线和公交网络的节点上,把大量人流发生点设置在据公交车站很近的步行范围内,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

强调紧凑增长、开放空间和永续性。

规划结构特点: 一个TOD 既是一个围绕公交车站将功能密集交织在一起的社区,规模20—40hm 。

其构成包括:以公寓和联排为主的不同类型的住宅,住区的核心位置是公共交通站点,最靠近车站的是零售业区、商业服务区、办公楼、餐馆、健身俱乐部、文化设施和公用设施。

其重点在于将现有郊区环境中彼此孤立的用地整合为可以通过步行到达公交站点的步行尺度开发模式。

混合土地使用与开发密度: TOD 强调土地混合用途,并以公交优先为规划原则。

典型的规划方案自社区中心或车站核心区向外的放射性街道,以提高交通效率,加强中心区的清晰感与个性特点城乡住区规划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的组成住区的功能住区的规划结构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a)居民在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规划结构的决定性因素b)居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布置方式和城市道路(包括公交的组织)是影响规划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c)此外,居民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特点、现状条件也有一定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a)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规划结构方式:居住区—居住小区优点:保证居民的生活方便、安全和区内的安静,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交通组织,减少城市道路密度。

规模:根据基层服务设施成套配置的经济合理性、居民使用安全和方便、城市道路交通和自然地形条件、住宅层数、人口密度等综合考虑。

一般一小学的最小规模为人口下限,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半径为用地上限。

b)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规划结构方式:居住区—居住组团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的范围,有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住宅组团相当于一个居委会的规模,设置为本居委会居民服务的基层服务设施,灵活布置c)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规划结构方式: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居住区有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组团组成住区规划设计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综合效益,适应和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基本原则1、整体性2、经济性3、科学性4、生态性5、地方性与时代性6、超前性与灵活性7、领域性与社会性8、健康性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1、使用要求2、卫生要求3、安全要求(防火、防震、防空)4、经济要求5、美观要求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布置(P501)城乡住区规划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规划设计住区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综合技术经济指标1)平均层数2)住宅建筑净密度3)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4)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5)人口净密度6)人口毛密度7)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8)住宅用地指标住区规划建设的定额指标一般包括用地、建筑面积、造价等内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的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养老设施相对不足;体育运动设施不足;亟待成立各类社区各类公共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基本要求1)配置目标:建设布局合理、配套齐全、设施共享、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综合利用、便于管理、适宜国内外各类人士生活、学习和创业的和谐社区2)配置的基本要求:a)以人为本、便民利民b)科学、合理、有效城乡住区规划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规划设计住区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城市的更新或再开发:城市中各组成内容本身或相互之间由于历史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而造成功能失调、衰退、甚至被破坏,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维修、改善、更新或改建,使其恢复正常的效能,这个过程一般统称为城市的更新或再开发城市旧住区更新的原则城市旧住区:指城市中具有一定历史年代、住宅建筑、公共配套设施和住区外部环境需要更新改造的住区。

城市旧住区的主要问题1、布局混乱,工厂居住混杂,交通不畅2、房屋质量较差,缺少公共绿地,基础设施陈旧或超载3、交通拥挤,人口密度高,居住拥挤,住宅建筑密度高城市旧住区更新的特征1、复杂性:需对现状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分析,还涉及大量的社会、历史、政策方面的问题2、长期性和阶段性:3、综合性:更新地区的人口密度需考虑对城市人口的疏解;建筑层数要考虑对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情况;对具有传统特色的旧住区要保留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城市旧住区更新的原则城市旧住区更新改造的方式维修改善:指一些经常性的维修保护和局部的改善措施更新与整治规划(1)更新:指对旧住宅和建筑在保留其外形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现代化更新,适用于房屋结构质量较好或外观造型有较大保留价值的建筑或地段(2)整治:对一些质量较好的住区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使用不经济不合理,需要合理调整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2.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居民使用不便,需要充实和提高3.市政工程和公用设施有的尚未发挥潜力,有的则相反4.公共绿地不断被侵占,室外活动场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5.加强安全管理城乡住区规划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住区规划设计住区规划的经济技术指标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城市的更新或再开发城市旧住区更新的原则城市旧住区更新改造的方式维修改善更新与整治规划改建值较大规模的改造建设,有的甚至重建a)局部改建指在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需要保留或保护的居住地区,对部分质量较差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或利用旧住区的空地进行插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