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第三章防火防爆共72页文档
化工安全技术概论第三章防火防爆共72页文档
物质名称
丁烷 戊烷
闪点
-60 <-40.0
自燃点
365 285
物质名称
苯 甲苯
己烷 庚烷
-21.7 233
-4.0
215
邻二甲苯 间二甲苯
闪点
11.1 4.4 72.0 25.0
自燃点 物质名称 闪点
555
四氢呋喃
-13.0
535
醋酸
38
463
醋酐
49.0
525
丁二酸酐
88
自燃点
230 315
辛烷
36
点燃时,可燃物整体温度一般不高,只有在与明火直接接触处局部温 度很快升高而引起燃烧,可是燃烧时旨在热边界发生,然后依据火焰传播 特性向可燃物的其他部分传播。
(二)闪点与燃点的区别
燃点时燃烧的不仅是蒸气,还有液体,移去火源能够继续燃烧。 闪点时移去火源后闪燃即行熄灭。
表3-1 可燃液体的闪点和自燃点(℃)
3.核爆炸
• 三、爆炸极限
1. 定义
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浓度下,遇到火源都
能爆炸,而必须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遇火源能
发生爆炸的可燃气浓度范围,称为可燃气的爆炸极限(包括爆炸下限和爆炸
上限)。
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范围之间才能发生爆炸!!!
510~530 380~425 350~380
重柴油 蜡油 渣油
>120 >120 >120
自燃点
300~330 300~380 230~240
液体根据闪点分类分级表
种类
级别 闪点/℃
举例
易燃液体 Ⅰ Ⅱ
t≤28 28≤t≤45
汽油、酒精、甲醇、乙醇、乙醚、苯、 甲苯、丙酮、二硫化碳
煤油、丁醇
可燃液体 Ⅲ
壬烷
31
205
癸烷
46.0
205
乙烯
425
丁烯
-80
乙炔
305
异戊间二烯 -53.8 220
环戊烷
<-20 380
环己烷
-20.0 260
氯乙烷
510
对二甲苯
乙苯
萘 甲醇 乙醇 丙醇 戊醇 乙醚 丙酮 丁酮
25.0
525
15
430
80
540
11.0
455
14
422
15
405
32.7
300
-45.0 170
3.固体的燃烧
固体
熔化蒸发 或分解
液体
气体
蒸发
熔化蒸发或分解
氧化分解
着火
燃烧
图3-2燃烧时间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三、燃烧的类型
1.闪燃和闪点
当可燃液体表面蒸气达到一定浓度,且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性气体混合 物时,若有明火与该液体表面接近,液体表面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即自行 着火,产生瞬时燃烧,即为闪燃。
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为该液体的闪点。
45<t≤120 苯酚、戊醇、柴油、重油
Ⅳ
>120
润滑油、桐油、植物油、矿物油、甘油
表3-3 一些常见可燃物质的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赤磷
160
聚丙烯 400
石蜡
158~195 醋酸纤维 482
硝酸纤维 180
聚乙烯 400
硫磺
255
聚氯乙烯 400
物质名称 燃点
吡啶
482
有机玻璃 260
松香
216
樟脑
70
第二节 爆炸的基础知识
• 一、爆炸概述
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
时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
特点:
1. 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2.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 3.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4.使周围建筑物或者装置发生震动或遭受破坏。
30~74
>74
燃爆逐渐减弱 不燃不爆
表3-5 一些气体或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
物质名称
天然气 城市煤气 氢 氨 一氧化碳 二硫化碳 乙炔 氰化氢 乙烯 苯 甲苯 邻二甲苯 氯苯 甲醇 乙醇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下限
上限
4.5
13.5
5.3
32
4.0
75.6
15.0
28.0
12.5
74.0
1.0
60.0
• 二、爆炸的类型
1. 物理性爆炸
特点是造成发生爆炸的介质化学性质不变。
(变化的是介质状态参数,如锅炉爆炸)
2.化学性爆炸
特点是经过化学反应转变成另外的物质,在极短
的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产物(冲击波)。
简单分解爆炸:叠氮银爆炸
分类: 复杂分解爆炸:硝化甘油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
3.0
15.5
第三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 燃烧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爆炸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防火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 第四节 燃爆扩散及蔓延的控制 第五节 消防安全技术 第六节 常见火灾的扑救 第七节 案例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燃烧的基础知识
一、燃烧概述
1.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燃烧特征:
1.5
82.0
5.6
41.0
2.7
34.0
1.2
8.0
1.2
7.0
1.0
7.6
1.3
11.0
5.5
36.0
3.5
19.0
物质名称
丙醇 丁醇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甲醛 乙醚 丙酮 汽油 煤油 乙酸 乙酸乙酯 乙酸丁酯 硫化氢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下限
上限
1.7
48.0
1.4
10.0
5.0
15.0
爆炸下限 低于下限,体系内含有过量空气,其冷却作用阻止火焰蔓延; 爆炸上限 高于上限,含有过量可燃性物质,氧气不足,火焰也不能蔓延。
表3-4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所占不同体积比例组成的混合物燃爆情况
CO在混合气中所占体积/% <12.5
燃爆情况
不燃不爆
12.5 12.5~30 30 轻度燃爆 燃爆逐步加强 燃爆最强烈
2.自燃和燃点
可燃物在与空气或氧化剂混合后,在不接触火源的情况下而自行燃烧 的现象。
燃点是物质能被点燃的最低温度。
3.点燃和着火点
可燃物质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 的现象。又称为强制点火。
注意!!!
(一)自燃与点燃的区别:
自燃时可燃物由于受到外界热源间接加热,受热比较均匀,发生燃烧 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高,燃烧几乎是在整个可燃物或相当大的范围内同时 发生。
放热 发光 生成新物质
2. 燃烧条件(必要): a)有可燃物存在;
b)有助燃物存在;
c) 有点火源。
燃烧充分条件:三个必要条件达到足够的量才能发生。
第一节 燃烧的基础知识
二、燃烧的过程
1.气体的燃烧 情况简单,比较容易燃烧
2.液体的燃烧 通常先蒸发成气态,而后蒸气氧化分解开始燃烧。
蒸气燃烧 分解燃烧
-10
-14
甲酸甲酯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乙胺 丙胺 二甲胺 二丙胺 氢 硫化氢 二硫化碳
<-20 450
428
-37.2 430
-18
<-20
-6.2
7.2
560
260
-30
102
表3-2 一些油品的闪点和自燃点(℃)
油品名称
闪点
汽油 煤油 轻柴油
<28 28~45 45~120
自燃点
油品名称 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