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
基本简介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
的领导的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
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供水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 4.38 亿人。
线路介绍
1、东线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
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
2、中线工程
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
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 余座城市供水。
中
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 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3、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
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 6 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世界纪录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涉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
流域和十余省,牵涉水量和距离均为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世界上最大泵站群,东线一期工程长1467 公里,全线共设立34 泵站,总机流量4447.6 立方米/ 秒。
世界首次大输水隧道近距穿越地铁下,北京西四环暗河工程从下方仅
3.67 米穿越营运中的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
世界上最大穿河输水隧道,中线穿黄工程,长4 公里多的两层衬砌水隧道穿越黄河激流。
世界最深的调水竖井,中线穿黄工程将长江水穿越黄河的抽水竖井深
76.6 米。
世界最大水坝升级,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可相应增加库容116 亿立方
米。
积极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的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振国内GDP。
三)生态意义
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
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负面影响
一、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长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危机。
目前在建的“三线”同时引水方案,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仍可能超出了中国“专家”们的想象。
二、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原有的蓄洪、发电作用出现了较大争议。
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的同时作用,可能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生态和航运),尤其是
在旱季和枯水期。
三、因为2010 年初的中国西南大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所总工及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总工刘树坤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西南这次出现百年难遇的干旱,应该对水文资料重新修订,对干旱出现频率,可能性都要重新评估。
“这些评估的结果都会影响水利调度,重大水利工程何时开始做,做多大,影响程度有多大,都应重新评估”,刘说。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河南省、33 万人搬迁,搬迁给移民生活带来颠簸动荡。
有些移民因为得到的补偿款不足,在买下政府提供的住房之后,所剩款项只能购置一小块耕地。
而安置地工作机会馈乏,有些人不得不计划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
五、南水北调成本已经高于现有的海水淡化成本,目前最低的海水淡化成本约为3 元,南水北调目前成本约为10 元,另有报道称已经达到18 元。
环境破坏三线”同时引水,将导致整个长江流域的沿江生态发生以估计的变化,不利于保护沿江现有生态。
并有可能导致长江枯水期时航道的承载能力更低。
其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已超乎中国“专家”们的理解范围。
1、
2、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对武汉、湖北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