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在读完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之后,我不得不对作者那卓越的眼见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在书中,他生动而又幽默地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数字化的生存方式。

他对数字科技的发展所做的一些预测,尽管有的在今天并未完全实现,但我仍然难以想象,在18年前的作者是有着怎样的智慧,而当时的我不过还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而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三部分:数字化生存。

作者描述了“后信息时代我就是我”、“黄金时段就是我们的时段供出租的比特”、“便捷的联系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无所不在的万事通机器的哀求便捷的联系”以及“新电子表现主义穿过时空隧道的医生和教师”六个小节,充分表现出了他对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到来所持有的态度及观点。

这六个小节的内容中,最使我感兴趣的便是第四小节: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

在这一小节中,作者通过介绍几个例子生动而又极具讽刺意味的表达了对直接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这一行为的看法。

例如:在汉尼根小学LEGO/Logo 实验班上,一个6岁的男孩通过游戏造出了一堆会动的积木,而这一成就使这个孩子充分体会到了从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由此可见,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让我们学习探索新的知识,作者在书中提到:“病人豪膏的年轻人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倒是有障碍的教学环境之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电脑能令这一切改观,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认知类型截然不同的孩子。

”对于这一观点,我并不是完全认同,诚然,电脑的确改变了教学环境,使得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为方便有利,但它并没有改变一切,就像书中提到的“法国、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不断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它们付出的高昂代价就是,当这些年轻人升入大学的时候,他们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

之后的4年,他们觉得自己就好像刚刚跑完马拉松只剩下一口气时却还被逼着参加攀岩一样。

”虽然这是作者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不得不承认,在看到作者说的这句话时,这句话恰恰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觉得这描绘的就是我们的现在,电脑固然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手段,但在中国,要想实现作者所说的“我们现在几乎可以用电脑来模拟任何事物,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青蛙,创造出一种行为类似青蛙的动物,修正它的行为,模拟它的肌肉,在这只模拟青蛙身上玩不同的游戏”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还有很长并且艰难的一段路要走,作者把电脑在学习中的应用想象的太过简单而美好。

一个国家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被改变的,我想这是作者并未考虑到的。

纵观整本书,十多年前的作者对于未来数字化的生存的描绘不可不谓见解独到,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未必如此,但是这毕竟是当时的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大胆畅想,这样的精神和勇气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对数字变革所采取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