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概论什么是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1、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2、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被跨越(赛博空间)背后的含义就是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3、大数据时代4、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5、开放兼容的时代趋向平等6、文化多元化7、更加依赖移动移动终端概念: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信息产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概念: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共同点: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环境议题:1、技术层面2、经济层面3、职业层面4、时代层面5、文化层面技术层面:什么技术导致人类社会发生转变?计算机、电脑为基础、芯片、终端数字方式存储(二进制)信息技术革命:第一台电脑:ENIAC 美国计算机重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信息、报纸、广播、电视)转换成为二进制的代码进行储存,打破很多的界限,二进制原子vs.比特Bit 很小、一点点Bit=Binary digit BI是二进制digit是数字信息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互联网的56KB =1000Bit计算机的出现时社会的基本要素发生变化以前真实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原子真实世界、物质世界都是原子数字化来临后、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由原子变成Bit技术决定VS.社会需求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tal determinism 媒介决定论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新的技术所决定的电脑出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美国国防部内部网络,用物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数据叫ARPANET最初是由UCLA UCSB需要共享数据、共享科研成果、需要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才有网络扩散到大学和科研机构、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国教育科研网社会需求出现对人类影响涉及限于一个领域除经济层面还有社会层面需求经济层面: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提高效率新媒体技术出现时产业提高效率(农业、工业)电脑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生产率3%人力控制50%的生产信息创造财富信息技术创造财富、利润产生很多的经济效益(索尼、飞利浦)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负面丹.席勒(Digital Capitalism)数字资本主义新技术的问题解决问题丹.席勒:理性、比较批判新技术的出现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资本主义面临社会面临问题更加严重贫富分化:传统资本主义贫富分化通过财富来衡量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上的贫富分化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分化直接影响在真实世界、在物质财富上的一些积累新媒体时代信息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新媒体的出现不但没有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反而又出现另外一个贫富分化技术拥有者和技术缺乏者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形成马太效应职业层面:知识劳工知识劳工就是白领职业,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生产信息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知识劳工分为三类:生产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家、发明家、教师、作家、记者等)采集和发布各个行业需要信息的(经理、秘书、职员等)信息技术的操作者(安装、维护、电脑、计算机技术操作者)知识劳工群体出现智识阶级智识阶级拥有知识、技能、信息的群体负面影响差距存在,涉及我们数字鸿沟Divide gap存在不同的人性别51%女性,20%从事信息工作80%种族社会和社会国家与国家美国使用互联网26.4%占比中国互联网使用世界第一大国占比一半空间层面:跨越时空信息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递成为瞬时性(光的速度)覆盖全球使得概念打破、空间角度Space of flow空间分布——空间限制形成一个地球村,地理意义被打破不存在界限Timeless time时区分布图——时间限制文化层面文化、艺术、人类的生活方式法案:Corporate hegemony公司霸权(苹果、微软)简称:DRM目的:保护自己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网络重要的特征:免费的内容发起运动抵制DRM数字版权保护法案斯坦福大学推出新的叫做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Free culture 《参与文化》Sharing culture共享的文化网络是共享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知识、信息、和艺术的创作和生产Participatory culture 参与文化由MIT henry Jenkins 《参与文化》从只读到写、生产、参与文化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形式媒介媒介即讯息未来的媒介是什么样?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罗汉媒介是平面——未来的三维立体由繁到简视频——谷歌眼镜(隐形眼镜)看懂很多东西,对于大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提供很多无法获取的信息,基于网络和大数据分析议题:1、媒介的过去2、媒介的现在3、媒介的未来4、媒介即讯息媒介的过去语言(原始)—文字(新石器)—造纸四大发明(东汉)—印刷(东宋)—电报(1844)—摄影(1839)—电影(1895)—广播匹兹堡(1920)—电视(1936)—计算机(1946)—阿帕网(1969)—互联网(1986)万维网(web1.0)Tim burners-Lee 发明两个代表HTML 浏览器媒介的现在1、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网络游戏、网络应用(second life—第二人生)涉及三维自己的形象阿凡达真实世界限制太多网上相对大的自由2、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虚拟世界是在现实生活的参照下去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两者区别:镜像世界:网络世界、是真实世界的镜像的还原、复制、把真实的世界搬到网上,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Pro谷歌地球:全景、小范围3、生活记录(LIFE LOGGING)日记记录(不希望别人看到)、网络时代的生活记录希望别人看到(微博、)网络时代更要记录生活,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一种融合生活记录(微博、公共视频网络、FIickr)穿戴的设备记录生活生活记录的结果出现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生产大数据数据的基本单位是Bit—KB—GB—TB—PB—EB—ZB—YB—DB—NB人一辈子所接触到的信息总量为4T左右人类文明以来一共产生了295EB数据,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4、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AR初级阶段是二维码——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是怎么勾连的二维码——QR很快反应的代码了解更多的真实世界的更多信息生活记录越多网络的四中情境强化、内在、外在、仿真媒介未来:颠覆——传统的媒体、行业颠覆(马云)首先面对传统媒体的衰落《新闻周刊》停刊品牌自媒体的诞生综合媒体的体育版、财经版、健康版、时尚版、分化到专业品牌汽车公司不再生产汽车工作生产特斯拉主生产电池融合——第六感技术物体互动——交互的技术融合大数据、增强实景、融合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媒介融为一体智能——机器变得智能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输入问题通过技术引擎计算提供答案Wolfram Alpha所有引擎机器人时代:媒介即讯息Marshall McLuhan(1911-1980)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比媒介内容更加重要,真正改变人类的是媒介技术本身媒介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①重新定义空间和时间卡斯特尔观点:space of flow and timelessTime是跨越时代的界限,打破时空的隔膜,使得地理和时间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形成一个全球瞬时传播的地球村为什么媒介技术本身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②媒介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语言——文字——视觉——听觉③媒介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尼迪:形象好、④媒介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待人处事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数字化生存概论什么是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8、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9、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被跨越(赛博空间)背后的含义就是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10、大数据时代11、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12、开放兼容的时代趋向平等13、文化多元化14、更加依赖移动移动终端概念: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信息产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概念: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共同点: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环境议题:6、技术层面7、经济层面8、职业层面9、时代层面10、文化层面技术层面:什么技术导致人类社会发生转变?计算机、电脑为基础、芯片、终端数字方式存储(二进制)信息技术革命:第一台电脑:ENIAC 美国计算机重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信息、报纸、广播、电视)转换成为二进制的代码进行储存,打破很多的界限,二进制原子vs.比特Bit 很小、一点点Bit=Binary digit BI是二进制digit是数字信息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互联网的56KB =1000Bit计算机的出现时社会的基本要素发生变化以前真实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原子真实世界、物质世界都是原子数字化来临后、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由原子变成Bit技术决定VS.社会需求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tal determinism 媒介决定论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新的技术所决定的电脑出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美国国防部内部网络,用物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数据叫ARPANET最初是由UCLA UCSB需要共享数据、共享科研成果、需要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才有网络扩散到大学和科研机构、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国教育科研网社会需求出现对人类影响涉及限于一个领域除经济层面还有社会层面需求经济层面: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信息提高效率新媒体技术出现时产业提高效率(农业、工业)电脑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生产率3%人力控制50%的生产信息创造财富信息技术创造财富、利润产生很多的经济效益(索尼、飞利浦)信息产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负面丹.席勒(Digital Capitalism)数字资本主义新技术的问题解决问题丹.席勒:理性、比较批判新技术的出现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使资本主义面临社会面临问题更加严重贫富分化:传统资本主义贫富分化通过财富来衡量数字化时代(新媒体时代):信息上的贫富分化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分化直接影响在真实世界、在物质财富上的一些积累新媒体时代信息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新媒体的出现不但没有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反而又出现另外一个贫富分化技术拥有者和技术缺乏者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形成马太效应职业层面:知识劳工知识劳工就是白领职业,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生产信息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知识劳工分为三类:生产和销售信息的(科学家、发明家、教师、作家、记者等)采集和发布各个行业需要信息的(经理、秘书、职员等)信息技术的操作者(安装、维护、电脑、计算机技术操作者)知识劳工群体出现智识阶级智识阶级拥有知识、技能、信息的群体负面影响差距存在,涉及我们数字鸿沟Divide gap存在不同的人性别51%女性,20%从事信息工作80%种族社会和社会国家与国家美国使用互联网26.4%占比中国互联网使用世界第一大国占比一半空间层面:跨越时空信息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递成为瞬时性(光的速度)覆盖全球使得概念打破、空间角度Space of flow空间分布——空间限制形成一个地球村,地理意义被打破不存在界限Timeless time时区分布图——时间限制文化层面文化、艺术、人类的生活方式法案:Corporate hegemony公司霸权(苹果、微软)简称:DRM目的:保护自己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网络重要的特征:免费的内容发起运动抵制DRM数字版权保护法案斯坦福大学推出新的叫做creative commons(知识共享协议)Free culture 《参与文化》Sharing culture共享的文化网络是共享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推动知识、信息、和艺术的创作和生产Participatory culture 参与文化由MIT henry Jenkins 《参与文化》从只读到写、生产、参与文化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形式媒介媒介即讯息未来的媒介是什么样?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罗汉媒介是平面——未来的三维立体由繁到简视频——谷歌眼镜(隐形眼镜)看懂很多东西,对于大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看到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提供很多无法获取的信息,基于网络和大数据分析议题:5、媒介的过去6、媒介的现在7、媒介的未来8、媒介即讯息媒介的过去语言(原始)—文字(新石器)—造纸四大发明(东汉)—印刷(东宋)—电报(1844)—摄影(1839)—电影(1895)—广播匹兹堡(1920)—电视(1936)—计算机(1946)—阿帕网(1969)—互联网(1986)万维网(web1.0)Tim burners-Lee 发明两个代表HTML 浏览器媒介的现在2、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网络游戏、网络应用(second life—第二人生)涉及三维自己的形象阿凡达真实世界限制太多网上相对大的自由2、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虚拟世界是在现实生活的参照下去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两者区别:镜像世界:网络世界、是真实世界的镜像的还原、复制、把真实的世界搬到网上,Google Earth Google Earth Pro谷歌地球:全景、小范围5、生活记录(LIFE LOGGING)日记记录(不希望别人看到)、网络时代的生活记录希望别人看到(微博、)网络时代更要记录生活,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一种融合生活记录(微博、公共视频网络、FIickr)穿戴的设备记录生活生活记录的结果出现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生产大数据数据的基本单位是Bit—KB—GB—TB—PB—EB—ZB—YB—DB—NB人一辈子所接触到的信息总量为4T左右人类文明以来一共产生了295EB数据,并且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6、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AR初级阶段是二维码——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是怎么勾连的二维码——QR很快反应的代码了解更多的真实世界的更多信息生活记录越多网络的四中情境强化、内在、外在、仿真媒介未来:颠覆——传统的媒体、行业颠覆(马云)首先面对传统媒体的衰落《新闻周刊》停刊品牌自媒体的诞生综合媒体的体育版、财经版、健康版、时尚版、分化到专业品牌汽车公司不再生产汽车工作生产特斯拉主生产电池融合——第六感技术物体互动——交互的技术融合大数据、增强实景、融合各种不同的媒体形式媒介融为一体智能——机器变得智能人工智能、搜索引擎、输入问题通过技术引擎计算提供答案Wolfram Alpha所有引擎机器人时代:媒介即讯息Marshall McLuhan(1911-1980)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麦克卢汉:媒介技术比媒介内容更加重要,真正改变人类的是媒介技术本身媒介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⑤重新定义空间和时间卡斯特尔观点:space of flow and timelessTime是跨越时代的界限,打破时空的隔膜,使得地理和时间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形成一个全球瞬时传播的地球村为什么媒介技术本身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⑥媒介改变人们的感官比率语言——文字——视觉——听觉⑦媒介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肯尼迪:形象好、⑧媒介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待人处事的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效果魔弹的迷思如何改变媒介效果1、个性化2、怀疑、批判3、效果的测量4、议程设置多样化认知的效果—知识沟假说获取知识的速度:地位高、底1、甘肃小车事件—问卷:从何处获取的信息2、微博、、、门户网站—新媒体取代了传统媒体3、影响知识获取的显著因素A、性别B、收入C、时间4、知识沟现象因事件而异态度的效果1、沉默的螺旋2、媒介A、帮助形成一种感知B、主流不一致、、恐惧被孤立3、日本核危机A、反对、赞同、中立B、微博用户的知识生产差异行为的效果1、互联网的政治影响A、乐观——动员B、悲观——巩固C、怀疑——无效2、微博参与形式a、微博动员——主动动员b、响应动员c、信息生产d、信息转评3、人口、媒体、情感、认知因素;若干观念的影响素养为什么要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新媒体的时代特点:1、媒介饱和社会无处不在,而且是信息过量2、高密度媒介接触,手机媒介、电子媒介是身体的一部分(钥匙)3、带来信息过量,有限能力,信息过量(无所适从、自动处理机制、)4、自动模式、按照某种既定的程序,来应付举例:既定程序:按照我们的习惯、来做出的选择、叫做automtic processing 一方面是automatic processing问题在于:我们赖以自动处理信息的这种程序,是媒介帮我们编制广告效益媒介通过广告为我们编制自动处理信息的程序更好的应对海量信息,尽可能少的受到误导为什么需要媒介素养1、媒介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2、网络上面的信息缺乏一个基本的判断真伪新媒体信息社会的特点1、媒介饱和社会无处不在又会带来高度媒介接触2、手机媒介、电子媒介已经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手机处了钥匙之外跟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一个物件3、往后就变成机器人所以是高度媒介接触的时代媒介饱和社会、高度媒介接触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1、信息过量多的我们难以处理,心理学当中有一个概念就是有限能力,每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2、我们的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