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表实1—1 气候条件
月 1 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均
气 4.2 5.8 10.7 15.8 19.4 22.4 25.3 24. 温 4 ℃
Hale Waihona Puke 21. 015. 9
11. 0
6.5
15. 2
降 19. 26. 81.7 92.6 119. 135. 177. 153 水 9 2 4 7 5 .9 量 mm
六、实验步骤 (一)在实验室内整理有关基础性资料,对拟调查的单位有一 个基本的认识。 (二)到有关部门访问,补充基础性资料中缺少的数据与资料。 主要走访农业部门、统计部门及生产负责人。 上述两项内容可由负责实验课的教师预先完成部分工作, 学生只起熟悉调查 方法与步骤的作用,也可安排2-3天的教 学实习,将学生分组,全部工作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实地调查。调查记载地形、地貌、水文、植被、耕地利 用类型、作物分布、主要种植方式、农业现代化设备与装备 情况,并对基础性资料进行验证,绘制作物分布与土地利用 的示意图,填写调查表中所列的项目。 (四)典型调查。学生几人分为一组,每组选择2-3户,详细 调查作物布局、轮作、连作、间套作类型与技术,土壤耕作、 施肥、灌水等内容,并认真填写作业中相应的调查表格。 (五)资料整理与分析。在调查结束前,对调查表中的内容进 行一次全面的核准与检查,对数据不准,或无法填写的内容 标明其原因及弥补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计算与分析。
表实1—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品名 碳铵 硫铵 尿素 过酸 磷钙
单位 kg kg kg kg
农 药
kg

机耕 柴油
Kwh 667 m2 6.8 0.5
kg
单价
(元)
0.9
0.8
1.0
0.4
8.0
20
表实1—6 农业生产结构
项目 农业 种植 业 3990 牧业 林业 副业 渔业
产值 9500 (元)
市场销售:畅销 谷子 ;平小麦;积压

水稻 。
表实1—4 主要农产品价格与用工量
农产品 小 麦 水 稻 玉 米 谷 子 甘 薯 棉 花 肉 蛋 奶 价格(元/kg) 2.2 2.6 2.0 3.0 0.8 8.0 10.0 6.0 5.0 用工量(工、日) 40 8 6 6 20 120 180 180 150
411 单产 (kg/亩) 总产(kg) 370 产值 (元/亩) 986
表实1—8 经济、饲料作物组成
品名
播种面积 (亩) 占总播亩 (%) 单产(kg/ 亩) 总产(kg) 产值(元/ 亩)
经济作物
100 100 730
棉花
10 10 100
花生
90 90 800
73
1460
1
800
72
2000



牧畜:牛马骡90万头,0.1头/亩,驴18万头, 0.02头/亩,猪180万头,0.2头/亩,羊45万 只, 0.05只/亩,鸡、鸭、兔200万只,0.22只/亩。 农业机械化水平:大中型拖拉机9000台,54万马 力,每台负担耕地面积800亩/台,小型拖拉机 18000台,27万马力,每台负担耕地面积100亩/台; 灌排动力:机具13000w,20w/亩,水泵3000台, 2100kw。大中型农具5000台。 能源:生活用燃料结构:秸杆 5 %,煤 55 %, 薪炭 30 %,其它 15 %,农村用电量 15 kwh/亩。 秸杆使用结构:燃料 5 %,饲料 20 %,直接还 田 25 %,其它 50 %; 农药: 2 kg/亩(纯量)。
8.6
2.3 2.0
豆科作物 固氮 秸秆
120
300
3.3
3 7.4 3.7
表实1—13 主要作物的施肥状况
化肥 有机肥 肥料 化肥 产投 产投 比 比
K2O
作物
N
P2O5
K2O
N
P2O5
水稻
20
10
10
6.5
5.2
4.0
4.0
6.1
表实1—14 土壤耕作制度
种植 制度 小麦— 玉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表实1—9 历年复种指数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复种 指数 %
221
226
211
218
214
214
表实1—10 主要复种方式及其作物历
复种 类型 小麦— 玉米
油菜水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表实1—11 典型户(地块)作物轮换顺序
地块 2001 名称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二、实验内容
(一) 耕作制度调查
1 作物种植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调查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所调查地区的农 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上的变化,现行的作物种类, 面积比例,主要复种方式,间混套作的类型及田 间配置,轮作与连作的方式等。 2 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 包括该地的土壤耕作、施肥、灌溉以及农田养护 措施。
(三) 与耕作制度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分析 1、 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主要指农 业装备、农业技术及管理水平。农业装备包括农 业机械化、水利化、农药的施用量、农用油、农 用电的拥有量与时间分配等。 2、 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效益、价格、 市场、经济结构、劳动资金、乡镇企业。本调查 着重生产的效益、结构和市场三个方面。效益包 括两个方面,某一作物或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及 不同作物或种植方式之间的比较效益。结构包括 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值构成及种植业内部不同类型 作物的产值比例。 3、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农业技术人员配备、农民 文化科学素质、新品种应用、农艺水平等。
(二) 与耕作制度有关的农业资源调查与分析 1. 调查了解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及社会经济条件。 (1) 气侯条件:包括一年内的温度变化及年均温,各农业界限 的积温量。年极端温度及日期,年初终霜及年无霜期,年降 水分布及降水量,日照风力资料,冷冻、旱涝及干热风、冰 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 (2) 土壤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种类及土壤肥力,各种 作物的生产性能等。 (3) 水文资料:地上、地下水源,水质,水位,年地下水开采 量及最大可开采量。 (4) 生产条件:主要是考虑农业生产条件对土壤肥力及环境的 改善,以及对作物的影响,包括每亩耕地可灌水、施肥数量 及农业机械的作用程度。 (5) 生物资源。主要调查该地现有的农业生物类型,品种资源 与品种。包括大田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也包 括适宜的家畜,家畜品种以及水生动植物等。
(三)社会经济条件 位置: 260 ;交通: 便利 ;

需要:粮食15280万kg,人均口粮350kg/ 人,粮食消费结构:口粮14000万 kg,人均 口粮350kg,饲料粮800万kg,工业用粮400 万kg,其它用粮 20万 kg,商品粮60万kg。 食油1200万kg,人均食油30kg/人,棉花80 万kg,人均棉花0.1kg/人。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结合整理有关基础性资料,走访农业部门、统计部 门及生产负责人和实地调查的方法.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 本实验材料与用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基础资料:拟调查的生产单位所在县、乡的农业 区划、土壤普查、农业生产统计及抽样调查资料、 气象资料、水文资料、生物品种资源调查资料等。 调查用具:计算器、海拔仪、经纬仪、测高仪、 钢卷尺、土壤铲、记录标准纸等。
(二)生产条件 土地:土地面积 4500万 亩,垦殖率 18.5 %,其中耕 地面积 900万 亩,占 18.5 %。林地面积 2515.5万 亩, 占 55.9 %,自然草地面积 589.5万 亩,占 13.1 %。 土壤:类型(1)水稻土(2)紫色土(3)赤红壤(4) 红褐色土。 质地(1)粘壤(2)黄壤(3)红壤(4)沙壤。 ph 6.3 ,土地有机质 2.1 %,速效磷 358 ppm。 水利:耕地中水田 324万 亩,占 38 %,水浇地207亩, 占 23 %,旱地 351万 亩,占 39 %。 灌溉水来源:井灌12%,地上水灌 88 %。 肥料:有机肥施用量 2.5 吨/亩,质量 良 。化肥施用量: 亩施用肥料量(纯)氮 21 kg/亩,磷 16 kg/亩,钾 8 kg/亩。 人口劳力:农业人口 43万 人,人均耕地 0.83 亩/人, 农林牧副渔劳动力 13万人, 劳均耕地 2.5 亩/劳力。
127 .6
80. 5
59. 5
23. 1
109 7.8
表实1—2 地貌类型
类型 丘陵 山区 高原 坝地
占地 %
42.7
39.8
8.2
10.3
占耕地 48.2 %
30.3
2.1
19.4
表实1—3 自然灾害
类型 旱灾 涝灾 酸雨
频率 %
12.3
61.6
70.8
影响耕地面 46.0 积%
68.4
58.3
结构 (%) 100
1520
1995
1425
570
42
16
21
15
6
(四) 耕作制度

1、作物布局
2、复种
3、间套混作
4、土壤耕作与配肥

5、综合评价
表实1—7 粮食作物组成
品名 播种面 积(亩) 占总播 亩(%) 粮食作 物 900 100 小麦 200 22.2 300 60 660 玉米 200 22.2 450 90 900 大豆 100 11.1 200 20 600 水稻 400 44.5 500 200 13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