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掌握法律常识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掌握法律常识程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掌握法律常识程度的调查
报告
关于大学生掌握法律常识程度的调查报告
调研时间: 12月1日到7日
调查手段:问卷调查
调研地点:女生李园四舍,男生菊园六舍
调研对象:西南大学在校本科生
工作分配:1问卷撰写者:张锦鑫,王妍郦2调查员:田佳,董玲巧3汇总数据:夏俊彦4调查报告书写人员:张锦

调查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法律的看法,自身的法律修养。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学生法律修养,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大学生守法懂法用法的水平。

调查背景:中国推行依法治国,建立和谐社会,这就离不开对公民的普法教育,以降低犯罪率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而大学生正是公民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师范生更是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而光荣的使命,只有教师的法律素质高了才会教育出有高素质的下一代。

对于非师范生来说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于各种人员进行接触,进行各种有关利益的交易,这就免不了经过法律常识进行保护与维权。

现代社会律师这个行业很受欢迎这就是因为人们的维权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大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只有在这个时候进行适当的及时的法律教育才会使大学生的法律修养提高,成为合格的人才,避免成为法盲。

适应国家对人才的发展需要。

调查过程:
1准备阶段:12月1日到2日进行问卷调查问题的出题阶段,而且考虑问卷问题的可答性,科学性与简练性。

共有11个客观题1个主观题。

2调查阶段:12月3日到4日,由调研员将问卷分发给调查对象进行填写。

3数据汇总阶段:12月5日对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有效问卷22份。

4填写调查报告阶段:12月6日到7日。

调查结果:(按照问卷顺序进行填写)
1调查对象比较广泛:从李园四舍,橘园六舍的大一至大四均参加,合作度比较好。

2关于法律的定义问题上18.1%的人认为是正义与理性的体现,9%人认为是一个合同的契约,45.4%的人认为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13.6%的人认为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

3关于法律与日常生活63.6%的人认为法律的影响无处不在,36.3%的人认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接触法律。

4关于法制型节目的关注程度上来看:72.7%的人关注程度一般,27.2%的人关注程度为偶然。

5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来看17.15的人认为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36.3%的人认为法律具有强制力,道德没有强制力,
45.4%的人认为法律与道德均有阶级性。

6关于作为公民对自己义务与权利的了解程度来看81.8%的人认为一般,18.1%的人认为不太清楚。

7当合法权益受损害时解决途径问题63.6%的人会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9%的人会选择诉讼,9%的人会选择忍气吞声,18.1%的人会选择其它方式。

8当法与情冲突时36.3%的人会严格执行法律的规定,63.6%的人会寻找合理的办法使法与情兼用。

9关于增强法律知识的途径选择方面27.2%的人会去听法律讲座,27.2%的人会上网搜寻,36.3%的人会看有关法律的书,54.5%的人会认为与自己没有关联。

10在案例分析中在犯罪的判定中有45.4%的人判断不准。

调查分析:(根据法律常识与自我判断理解,有一定的误差)1我们的调查对象广泛从大一到大四,男女兼有,能更好的反应大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对法律常识的认知程度,从而能为法律普及提供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

2关于法律定义的问题上,我们知道: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为手段。

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

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

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