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理论》复习一、简答题(考试4题,每题5分)1、什么是目标管理?答:所谓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2、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
答:行为科学揭示的有关人的行为的一般规律是: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
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
3、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答: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有三点:(1)促进信息传递。
(2)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
(3)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并且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4、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答:企业文化有如下的作用:(1)导向作用。
(2)凝聚作用。
(3)激励作用。
(4)教育作用。
(5)宣传作用。
5、简述例外原则。
答:所谓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6、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
(2)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7、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
8、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
答:系统管理有以下四个特点:(1)以目标为中心。
(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
(3)以责任为中心。
(4)以人为中心。
9、简述权变理论的含义。
答:权变理论,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一个组织(企业)如何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和特殊的情境中,采用适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理论。
10、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
答:对于管理活动,法约尔是这样定义的:“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1、简述系统观点的基本特征。
答:系统观点有如下基本特征:(1)强调对组织(如企业)的整体性理解。
(2)把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系统来理解。
(3)把企业看作由许多子系统所组成。
12、简述非理性主义倾向。
答:所谓非理性主义倾向,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唯理性主义的管理思想而言的。
他们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13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系统管理理论包括系统观念、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个方面。
14、简述经济人主要特点.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第四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扰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1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内容。
1、生理上的需要2、安全上的需要3、社会交往的需要4、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16、西门子公司的弹性激励计划:(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要点;(2)西门子公司的弹性激励计划具有明显的合理性,因为它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它分为核心福利计划和自选福利计划,其中人的低层次需求如生理、安全需求可由核心福利计划给予满足,自选福利计划则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人的中高层次需求以及多样化需求。
(3)我国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处于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状态,我们也同样可以借鉴西方管理理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变化和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
二、辨析题(判断对错,2分;陈述理由6分,考试共5题,每题8分)1、科学管理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
答:错。
正确的是: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
答:错。
正确的是:在具体的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美国人更重视管理中的“硬”因素和“硬”技术;而日本人则比较重视管理中的“软”因素和“软”技术。
3、企业再造理论是对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答:错。
正确的是:企业再造理论要求彻底抛弃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
4、家长制管理方式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答:错。
正确的是:家长制管理方式是命令,而目标管理是民主、参与、协商。
因此,参与管理、民主管理是目标管理成功的关键。
5、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兴起。
答:错。
正确的是:知识经济是第五代管理的内容,企业文化理论是第四代管理的内容,因此,企业文化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美日管理的比较。
6、所谓例外原则,就是原则规定之外的事。
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正确的是:所谓例外原则,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7、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目标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答:错。
正确的是:管理过程理论主张以职能分析为中心建立管理理论体系。
8、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是企业领导班子再造。
答:错。
正确的是:企业再造理论的核心是企业流程的再造。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其实是一回事。
答:错。
正确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
观点阐述的角度不一样,因此,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10、所谓第五代管理是指M•萨维奇《第五代管理》一书。
答:错。
正确的是:所谓第五代管理理论,大都是基于对未来经济是知识经济的认识所提出来的管理理论。
11、根据权变理论,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矩阵制。
答:错。
正确的是: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不大的企业,其组织结构应采取事业部形式。
12、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出版。
答:错。
正确的是:资本主义管理理论或管理科学产生的标志是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
13、所谓目标管理,就是领导定目标,然后下属遵照执行。
答:错。
正确的是:所谓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14、非理性主义倾向是指管理向软化发展。
答:对。
非理性主义倾向认为,管理的根本因素是人,因此应当以人为核心,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来取代传统的纯理性模式。
非理性主义倾向提出自己的管理主张大都以“软管理”为中心的。
三,论述题(考试共两题,每题20分)1、联系实际谈一谈需求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
答: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一旦一种需要被满足,另一种需要就会出现,并需求满足。
人就是为了满足需要而不断工作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共分五个等级,它们是:第一级,生理上的需要:它包括人体最基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
马斯洛说过,一个缺少食物、安全、爱情和尊重的人,它需要食物以解决饥饿将比其他的需要更加强烈。
在这一级没有得到满足以前,其他各级更高的需要不会发挥作用。
第二级,安全上的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安全上的需要就成为重要的事情。
安全需要是有关免除危险和威胁的各种需要。
它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等。
第三级,社会交往的需要:包括同家属、同事、朋友、上司等保持良好关系;给予别人并从别人那里得到友爱和帮助;进行社会交往,并成为社会集体中的一员,获得某一集体的承认,自己有所归宿。
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精神上的健康。
第四级,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自信心、能力、知识、成就和名誉地位的需要,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等。
由于这类需要是无止境的,因此,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
第五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
马斯洛把这一需要解释为一种欲望欲望,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只有在其他各种需要都得到满足后才有可能得到。
上述五类需要,人们并不是都能得到满足。
一般来说,需要等级越低的人越易得到满足,需要等级越高的人则满足的比率就越小。
人们一般按照需要梯级从低级到高级地追求各项需要的满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我们有效进行各种管理很有现实意义。
马斯洛认为,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总有某一级别的需要发挥独特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其他级别的需要处于从属地位。
例如某企业职工陈某,五十多岁,老婆下岗,子女上大学,他的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因此,陈某希望不失业,希望对不确定的未来有保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企业应满足陈某“安全上的需要”,就是在保证其就业安全的同时,还要对其医疗、养老、意外事故等有所保障。
这样,陈某才能解除后顾之忧,努力工作。
2、案例分析(一)民族文化型与市场文化型各自的优缺点。
答:民族文化型的优点:(1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是亲情关系。
个人与组织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融洽,对组织有归属感,更有利于组织的发展。
(2个体与组织互有长期承诺。
成员对组织有长期承诺,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民族文化型的缺点:(1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是等级制的关系。
家长制的管理关系,不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
(2个人对公司文化有一个长期彻底的社会适应过程。
这反映了职工对企业文化适应缓慢。
市场文化型的优点:(1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是合同关系。
说明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是平等的而不是依附的关系,有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
(2)强调个体的首创性、具有主人翁感。
这有利于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市场文化型的缺点:(1对个人利益的依赖,讲究功利主义。
任何个人都应有奉献精神,太讲究功利主义,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组织成员之间有限的相互交往。
使成员之间缺乏感情,缺少沟通,不利于团结。
(二)、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中国企业文化属于民族文化型,民族文化型有其特点和优势,例如讲求亲情关系、休戚与共、长期承诺、集体主义等等,这些优势要继承下来。
但是,市场型企业文化也有其优点,例如讲求竞争、讲求奋斗等。
因此,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同时吸收、借鉴两种类型企业文化的优点,排除和摒弃其缺点。
3、试分析“经济人”的特点,对“经济人”在管理方式上有哪些方法?答:(1)“经济人”有如下特点: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
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