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
摘要在体育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有些体育教学是按照事先设定的教案程序顺次实施。

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个人表现是由教师设定的,甚至任何队列调动均要在教师规定的教学范围内展开,而新课改的实施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的一种挑战,小学体育课应该如何实施课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呢?本文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快乐体育更新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体育教学、先进教学方法优化体育教学等几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体育;体育教学;快乐体育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课堂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杜绝那些所谓实行新课标,华而不实的体育教学,让体育教学回归它的本质,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为核心,营造务真求实的学校体育课堂。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教师明确认识到教学要以学生为本。

那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和集体活动,指导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和合作,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天真无暇,设置各种情景、营造愉快的氛围,培养他们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二、快乐体育更新体育教学
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体育课的教学必定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正情绪、积极情绪,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

人类从事体育运动的最本质动机是追求蕴藏在体育运动中的无穷乐趣,如同乐曲中的“旋律”和舞蹈中的“节奏”,而教师的语言能否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否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紧紧抓住体育的“神韵”是尤为重要的。

其次,场地、器材安排有序有吸引力。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易受干扰是小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快乐是愉快情绪的体验,而愉快情绪的建立是以学生产生需要和兴趣为前提的。

最后,快乐体育主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

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阶段:运动的初步体验(尝试)--向新的学习目
标挑战(学习)——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创新)。

三、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体育教学
在体育课学习中,学生的需要既包括增强体质、避免受伤等自然性需要,也包括追求成功、渴望肯定等基本社会性需要和求知、创新等高级社会性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尽可能从满足学生需要的角度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但这又不是一味的迎合,而是通过对学生低层次的需要的利用、提高,对不合理需要的诱导、转化和对高层次需要的培养、发展,才能达到满足需要、调控情绪方面有效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其次,要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调整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认知评价,使教学的要求和内容成为在学生看起来是符合其需要的东西,从而使学生自觉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

四、先进教学方法优化体育教学
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素质等实际,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自评互评法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等,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能力强的学生保持稳定的积极情绪,并激发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持久的、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和提高需要的层次,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五、优化教学内容巩固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既要根据体育运动的学科性和知识、技术、技能形成的规律性,更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精选教学内容,形成高效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体操教学内容呈现出滞后现象:内容重复繁杂,理论涉及面广,竞技类内容占绝对比例,而学生喜爱且易于接受的娱乐表演性内容偏少。

因此,优化体育课教学内容,就要在强调体育运动内在体系规律和学生未来所需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内容精选、组合、排列,使体育课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有利于体育运动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感到有需要且容易接受,从而有利于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六、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体育教学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有来自教师的,又有来自学生的,教师的评价又分为平时的口头评价和考核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收到怎样的评价很敏感,对评价引发的情绪状态是动态的、复杂的。

要对学生实现有效的情绪调控,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关心的考核评价,一要改革形式单一,只重学生知识、技术的评价而忽视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评价;二要改革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

教师要运用合理、规范、有效的评价形式,多用鼓励、生动而避免挖苦、生硬的语言、态度等。

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积极调适学生心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总之,教师能灵活应用调控艺术,及时进行情绪调控,这对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学习,以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