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个案护理
个案护理:普外科
___于2018年07月28日因结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及结肠
破裂入院。
以下是该研究内容的介绍、目标、病例介绍、入院治疗经过、护理问题及措施、健康宣教、总结和参考文献。
一、结肠癌相关知识
概述:结肠癌是发生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三位。
流行病学:近20年来,我国大城市中结肠癌发病率明显
上升,男女比例为1-2:1,40岁以上人群更容易患上结肠癌,但年轻人患病的趋势也在逐渐增加,其中30岁以下的人群占
10-15%。
好发部位为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和降
结肠。
病因:饮食惯(高脂、腌制品)、遗传因素(占20-30%)和癌前病变(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息肉病、克罗恩病)。
病理生理和分型:
大体形态分型:肿瘤向肠腔内生长,呈半球状或球状隆起,且质地较软。
瘤体较大,易溃烂出血并继发感染、坏死。
此型结肠癌好发于右半结肠。
浸润型:肿瘤环绕肠壁浸润并沿粘膜下生长,质地较硬,容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多发于右半结肠以外的大肠。
溃疡型: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左半结肠、直肠。
肿瘤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肠壁外浸润,早期即可出现溃疡,边缘隆起,底部深陷,易出血、感染,并易穿透肠壁。
组织学分型:腺癌(占大部分90%-95%)、粘液癌(预
后差)、未分化癌(预后最差)、腺磷癌和磷状细胞癌。
转移途径:直接浸润、淋巴转移、种植转移和血行转移。
___分期:
A期:癌肿局限在肠壁内,未超过浆肌层。
B期:癌肿已穿透肠壁,无淋巴转移。
C期:癌肿已穿透肠壁,有淋巴转移。
D期:癌肿已侵犯临近器官且有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排便惯和粪便性状改变:早期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形或稀便。
腹痛:早期症状为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腹部肿块:通常较硬,可有一定的活动度。
肠梗阻症状:晚期症状一般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梗阻。
全身症状:贫血、乏力、低热等,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治疗方法:
内镜微创、开腹手术、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和直肠癌姑息性手术治疗。
研究目标:
1.了解结肠癌的相关知识,包括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
理和分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掌握结肠癌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病例介绍:
___,女性,55岁,因结肠癌并急性结肠梗阻及结肠破裂
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且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呈稀便。
入院后,患者接受了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入院治疗经过:
1.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2.术后给予液体支持、营养支持等治疗。
3.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1.协助患者进行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2.术后给予液体支持和营养支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定期更换伤口敷料。
4.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恢复。
健康宣教:
1.饮食宣教:建议患者少吃高脂、腌制品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生活方式宣教: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定期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等。
总结: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结肠癌的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护理问题,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参考文献:无。
肠穿孔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较好,生命体
征平稳。
术后第二天开始肠道功能恢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术后第五天拔除胃管,术后第六天拔除尿管。
术后第七天开始下床活动,术后第十天拆除伤口缝线,术后第十二天出院。
出院时嘱咐患者继续遵医嘱,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劳累过度。
并进行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促进身体恢复。
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共同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
治疗方案:
患者因右半结肠穿孔,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进行康复运动。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肠内营养支持、康复运动等。
辅助治疗:
患者可以进行化疗、内分泌免疫治疗、中医治疗、靶向药物、基因疗法等辅助治疗。
研究目标:
通过参与患者住院全过程,对患者身心问题进行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护理。
研究目标包括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对结肠癌的认识、
评价所提供的护理措施以及为患者提供专科知识护理及心理辅导。
病例介绍:
患者___,女性,57岁,汉族,入院主诉为腹胀、腹痛伴
恶心呕吐2个月,再发伴加重2天。
经检查发现患者右半结肠穿孔,进行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入院治疗经过:
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较好,肠道功能恢复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进行康复运动,术后第十二天出院。
出院时嘱咐患者继续遵医嘱,注意饮食卫生,进行康复运动。
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要积极配合治疗,共同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
经过结肠切除、肠粘连松解和回结肠造瘘术后,患者于2018年6月18日入院评估。
在入院第二天,患者被告知病情
严重,禁食水和胃肠减压,并进行了导尿、抗感染、补液和对症治疗等。
在入院第五天,患者被安排进行急诊手术,并在术毕后转入ICU。
在术后第三天,医护人员开始进行流质饮食,监测24小时出入量和CVP,并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患者还接受了哌拉西林舒巴坦和雷贝拉唑等药物治疗,以消炎和保护胃。
在ICU治疗期间,患者接受了三升袋补液扩容,以维持
电解质平衡。
肠内营养粉也被用于补充营养,同时进行了理疗以促进快速康复。
医护人员还观察了腹部切口敷料的干结情况,造口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各种管道引流的颜色、量和性状。
在术后第四天,患者接受了血常规、降钙素原、凝血和电解质等方面的复查。
在术后第五天,患者开始进行下床活动,并更换伤口敷料和造口袋。
医护人员还纠正了患者的贫血,并输注了红细胞悬液和白蛋白。
此外,医护人员还对患者进行了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在术后第七天,尿管和相关引流管被拔除,并进行了血常规、降钙素原和电解质等方面的复查。
医护人员还对疑难造口伤口进行了护理,并进行了相关知识宣教。
在术后第十一天,患者接受了红细胞悬液输注和半流质饮食。
在术后第十二天至第十五天,医护人员停止了滴抗生素、护胃、三升袋和白蛋白等药物,并对患者进行了血常规、降钙
素原和电解质等方面的复查。
此外,医护人员还对疑难造口伤口进行了护理,并进行了相关知识宣教。
在术后第十六天至第二十天,患者病情平稳,并开始进普通饮食。
医护人员还对疑难造口伤口进行了护理,并教会了患者及家属更换造口袋。
在术后第二十一天至第三十四天,医护人员继续对疑难造口伤口进行护理,并进行了相关知识宣教。
在术后第三十五天,患者已经愈合,造口并发症得到了改善,并且患者及家属已经掌握了造口袋更换的技巧。
因此,患者被安排于次日出院,并接受了健康宣教。
1)护理目标:帮助患者适应行肠造口后的生活方式,恢复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2)护理措施
1)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行肠造口的相关知识,包括如何清洁和更换造口袋等。
2)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疑虑,帮助其适应新的排便方式。
3)提供合适的造口袋和其他辅助用品,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和自我形象。
4)教育患者如何避免造口袋脱落和泄漏,以及如何正确
处理意外情况。
5)与医生和营养师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和营养
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3)护理评价:患者能够正确使用造口袋和其他辅助用品,恢复自信心和自我形象,适应新的排便方式。
护理目标: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识,适应新的排便方式,预防并发症,提高康复知识。
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积极面对现实,提高社会认同感,进行健康宣教,增加对疾病的认识。
2.获得家属的心理支持,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状态。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腹腔引流管的通畅,早期
下床活动,正确更换造口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的户外活动,合理进食,摄入含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加强造口周围皮肤的护理,帮助病人正视并参与造口护理。
5.健康宣教,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随访,检查血常规。
护理评价:患者能正视造口并适应新的排便方式,未出现并发症,对疾病知识了解增加,家属了解造口护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