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 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征、已有的教学条 件和教师自身素养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通过信息作品赏析来培养学生态度情感方 面的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培养学 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教学方法要有灵活多样性:要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灵活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信息处理是基础,信息问题 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向,四 者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重视信息素养的全 面培养。 二、教学对象: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存在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工具软件不断涌现,学 科知识量猛增;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 领会、理解与之相关的方法,掌握其本质规律;在意 义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 会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对学习的知识能够主动进行 意义建构。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 则和教学设计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和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的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规划符合信息技术 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的教学活动。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4.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4.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3)因材施教: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特色发 展。 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以及同一个班内部 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比其他学科大, 必须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 习需求。 教师要善于发现确有信息技术天赋和特长的学生 并给以专门培养。
4.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2)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 论”,他将学生在他人指导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能达 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 展区”。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 差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允许学生自主确 定具体的学习任务。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及 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3)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 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要注意总结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 和一般发展规律如:发展变化与应用需求的关系,即 产品更新换代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不同工具平台的 使用方法具有共通之处,不只是强调某些软件的特定 细节,而是通过这些软件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一类 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使用方法、技巧。通过软件 “帮助”功能和网络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评价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结果的评价 能力,调控自己的学习。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三、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关系 1)民主化的教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知识垄 断地位的瓦解;教师应以平等和合作的态度对待学生 并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2)人性化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 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信息技术 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更需要需要渗透人文教育的思 想;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寓 教于乐和寓教于情,是教学更生动和人性化。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是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而制定的原则。 1)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基础性工具,信息素养成为公民 的一项基本素质;这就我们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这种 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2)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 础知识,同时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 保持可持续发展。 3)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内容难度、深度和广 度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基础也要适度反映学科前沿进 展。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3)互动性的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之 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多边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根据学科特点,有效使用各种电 子化互动方式如:BBS、E-mail等;使 课内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是信息技术课 程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 基础。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信息技术的 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发展规律,我们对信 息技术应持的态度和使用信息技术习惯都是相 对稳定的。如: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流程、信息获取 和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等。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注重贴近生活、探究学习和因材 施教。 1)贴近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 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 的实际事例,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探究学习:克服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和技 能的做法,重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 究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 来的教学规律,制定为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 一般准则。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4.2.2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4.2.3 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整合原则 4.2.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4.2.2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 展相统一原则
现代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基础上,鼓励 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1)在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设立多级目标。 2)在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软件工具解决问题。 3)在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 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