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啤件之缺陷及识别1. 走料不齐:又名缺料,啤件边缘光滑,形状不规则,有不整齐之感。
常发生在①离水口最边的地方;②又细又长的骨位。
2. 缩水:因部品收缩导致啤件表面有凹痕,不平整,对光看显示波浪状,常发生在①胶件厚度不均的地方;②胶厚部位;③柱位,骨位。
3. 披锋:啤件边缘多出一块很薄的皮,常发生在①分模面;②模具活动芯位;③顶针位,柱位,孔位,扣位。
4. 气泡:啤件表面有一与周围颜色不同的泡泡,一般分为①由未及时排出之气体、空气、水气形成的气泡;②热冷缩引起的真空泡。
透明部品要特别注意。
5. 夹纹:两股以上的料流融合时在啤件表面形成一条很深之熔结痕。
一般发生在多股料汇合处。
6. 射纹:从入水口处开始有多条纹痕向外射,尤以透明件为明显。
7. 烧胶:表面不平,有深色或黑色焦痕,一般发生在难走胶、易困气的部位。
8. 黑点:有黑色之点状杂质在啤件表面,一般由材料里混有杂料异引起的。
9. 哑色:啤件表面不反光,不亮,朦胧,尤以透明件易发生。
10. 变色:与签办颜色不对。
透明件易变色,一般由色粉材料或调试比例不对,或模温不对引起。
11. 皱纹:啤件表面有波浪纹,由于树脂向一边流动一边变更引起的。
12. 变形:啤件扭曲,不平,不直,一股发生在柱位,骨位,细长胶件,盒状胶件。
PP料尤为常见。
13. 用错料:与规定用料不同,可以通过查包装标签,啤件密度(放水中)及燃烧持续性,火焰和烟的颜色进行识别。
14. 粘模:啤件的局部残留模腔,致使啤件啤出后结构不完整(但不同于缺胶)或因设计模具顶出装置系统欠缺,致使啤件难以从模腔中顶出,一般发生在薄壁,胶骨位,扣位,胶柱位上。
15. 拖伤:胶件在出模过程中与模腔表面磨擦使胶件表面出现擦花痕迹。
一般发生在多胶、柱高、柱底。
16. 多料:因模腔损伤致使胶件表面多出,一般发生在活动科、柱位,顶针位,分模面。
17. 混色:因料不干净或温度过高使胶件表面或内部形成与胶件不同的颜色点(混料不均匀以引起)。
18. 混点:成型胶件表面所出现的杂点(如黑点)、焦点。
19. 顶白:顶针位因顶出速度太快的原因使胶件发白(白点)。
20. 爆裂:成型件出现破碎裂缝现象(如顶出速度或模温度低都可引起)。
21. 尺寸偏差:因模具金型不良或成型条件变化使部品尺寸在公差范围外。
22. 发白:因啤件难出模而使胶件出现拉白(表面转角位出现白痕),一般发生在顶针位,骨位。
23. 顶裂:因顶出系统速度太快,以及啤件不易出模或模温不够,使胶件顶出装置中冲击出裂痕。
24. 闭孔:因模具顶针、镶针,损坏、断,而导致胶件孔塞。
25. 模印:因模具型腔表面本身缺陷而形成模腔相对应的状况(如纹状、印痕、多胶等)。
26. 油污:成型件因模腔油污未清除干净或打油性脱模剥而使胶件表面出油性污染。
27. 料脆:因注塑参数不合要求而使胶件易断,抗冲击,拉伸强度减弱,一般发生在用错胶料、材料配方错误、料温过高物料分解等。
28. 料花:因胶料未烘干或背压太小,而使胶件表面出现白色水纹状。
29. 困气:因模具设计缺陷或射胶速度太快,使模腔空气不易排而使胶件内部出现空心或局部出现烧痕。
常用胶料之识别PVC料:化学名聚胜氯乙烯,物料很软,离开火源会自动熄灭,燃烧时火焰黄色,绿边,黄绿白烟,有氯气味。
容易出现的问题---缺胶,披峰,缩水,夹水纹,油污,烧焦等。
(注:要度硬度)HIPS料:化学名聚苯乙烯,啤件表无光泽(无ABS光亮),断口无白色状,强度比ABS差,表面也不比ABS硬(用刀切可感觉到),容易燃烧(但不及ABS),燃烧时橙黄色火焰,浓浓黑烟有气泡产生(ABS无),有淡淡香味,离开火源可继续燃烧。
GP料:即GPPS,容易出现的问题---表面不透明,困气,缺气,擦花等。
啤件透明度极高,很脆,其他特性HIPS相似。
ABS料:容易出现的问题---困气,气泡,混色,顶裂,闭孔,模印,拖花,缺胶。
啤件表面光亮,硬(相对HIPS料),强度高,折口成白色状,手摸啤伯表面光滑,极易燃烧,火焰黄色,冒黑烟,有熔液下滴,有糊臭味,离火可继续燃烧。
PP料:化学名聚丙烯,又名百折胶。
容易出现的问题—哑色,料脆,料花,缺胶,缩水等。
物料稍软,不易折断,比重轻,可浮于水面,手摸啤件表面有触觉感,极易燃烧,离开火源可自烯,火焰蓝色,黄顶,少许白烟,会发涨有熔液下滴,石油味,似煤。
PE料:化学名聚乙烯,啤件较PP料软,不易折断,可浮于水面,燃烧时火焰为蓝色,黄色,极易燃烧,离火不会自熄,无烟,有熔液下滴,会发涨,有石蜡气味(此黑点与PP料特别不同)。
POM料:俗名赛钢。
容易出现的问题---缺胶,烧焦,温度过高变形,缩水等。
啤个软硬,较脆,易折断,可以燃烧,离开火源可自燃,火焰呈清晰之蓝色,无烟,有熔液下滴,气味有毒特别刺鼻,会令人流泪(这是此最大特点)。
PA料:化学名聚酰,又名尼龙。
容易出现的问题---变形,缩水,缺胶,混色,混点等。
最不易折断(特别是用水煲过之后),手摸啤件有角蜡之感,火焰蓝色,黄顶,有泡沫,有一股烧焦羊毛味,离开火源,会自动熄灭。
PMMA:化学名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又名亚加力(亚克力,有机玻璃),透明性最好,易于机械加工。
PC料:容易出现的问题---表面不光泽,顶爆,困气,缺胶,走料不齐,模花等。
(防弹胶)啤件坚硬,透明,不易投爆,不易折断,难燃烧,火焰黄色,有浓烟,喷射火焰,离开火源会自动熄灭。
K 料:材质较软,透明,不脆,燃烧特点似HIPS料。
KRATON料:又名橡胶料,外观似PVC但表面不光,啤件有烟火味,放入雪柜不会变硬,而PVC则越冻越硬,这是KRATON料与PVC 最大的区别。
成品不良现象与原因一、充填不足(Short shot)1.现象零件未完全充填。
2.与机器相关的可能原因。
1)融胶不足2)融胶温度太低3)背压设定不良4)射压(或射速)太低5)射出时间太短6)止回阀间隙太大7)喷咀阻塞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1)模温太低2)胶口(或流道)太小3)进点选择不当4)排气不良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材料本身流动性不良2)流速非材料厂商所预定使用范围3)材料中有不相融(如高、低温)之杂料混入二、毛边(Flash)1.现象融胶流出模穴(流入分模面或滑块间隙)。
2.与机器相关可能原因1)射出压力太高2)融胶在料管时间太长3)融胶温度太高4)周期时间太长5)锁模力不足3.与模具相关可能原因1)合模面接触不良(模具破损或合模面平行度不好) 2)模具强度支撑不够3)排气不良4)胶道太长5)模具配件尺寸不精密4.与材料相关可能原因1)流动性太好2)润滑剂太多三、凹陷(即缩水)(Sink marks)1.现象成型品表面呈现酒窝状凹陷。
2.与机器相关的可能原因1)融胶温度太高2)射压(或射速)不足3)冷却时间设定不良4)保压压力(或时间)不足5)螺杆止回阀不良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1)肉厚特高(如肋)处模温太高2)胶口或流道太小3)进点选择不良4)胶口凝固太早5)肋太宽6)包风7)流动不平衡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材料流动性、收缩性不合2)掺太多二次料四、气泡(Voids)1.现象成型品内部有空泡,可能是未排出之气体、空气、水气或收缩引起的真空泡。
2.相关的可能原因1)射出温度太高2)射出压力太低3)保压时间太短4)保压材料不足5)料管各区温度设定不良6)射速太高7)背压不够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1)排气不良2)某些地方特厚3)胶口(或流道)不良4)模温太低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材料未充份干燥5、凹陷、气泡防止之例凹陷、气泡常因特别厚的部位最晚凝固,材料收缩出现不足现象。
(如上图左)射出件设计宜避免某些部位特别厚,尽可能求均匀,如上图右之例,可免凹陷、气泡。
五、破裂(Cracks)1、现象成品表面产生毛发状的裂纹,脱模后20天内均可能发生。
2、与机器相关的中能原因1)过度充填、保压、残留应力大(如PC)2)冷却时间太短,或模温太低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1)拔模裕度不够2)顶出不良3)润滑液过多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材料未充份干燥六、白化1、现象特别高内压力部位变白,例如浇口附近、顶出受力处。
2、与机器相关的可能原因2)融胶温度不当3)射压太低4)射咀直径太小5)射咀温度太低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1)模温太低2)胶道直径太小3)胶口位置不当4)冷胶井不足5)剧弯剧变厚度6)顶出受力太大或不均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材料未充分干燥七、翘曲(Warpage)1.现象成品顶出后严重变形。
2.与机器相关的可能原因1)射出压力或时间不当2)融胶在料筒时间太长3)料筒温度太低4)射咀温度太低5)周期不当6)保压不均匀7)内压力过大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1)模温太低2)胶口(或流道)太小3)胶口位置不当4)模温不均5)成品原料不均6)顶出不平衡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流率不当八、熔合线(Knit lines)1.现象两波前交接处未完全融合而产生的强度极弱交线。
2.与机器相关的可能原因1)料管温度太低2)背压设定不合适3)射压(或射速)太低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2)胶口(或流道)太小3)进点位置不当4)胶口凝固太早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流速范围非材料原设定5.熔合线发生及防止熔合线在绕过障碍后料流交汇处形成,如上图左所示。
可设溢流池消除。
如上图右。
熔合线若不可免,宜控制其位置在不显眼,不需高强度之处。
熔合线区域的强度也能籍温度等改良。
九、流痕(Flow Lines)1.现象成型件表面呈现融胶流动的条纹痕迹,以胶口为中心。
2.与机器相关的可能原因1)射压太低2)融胶在料管停留时间太长3)料管温度太低4)射咀温度太低5)周期时间不当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1)模温太低2)胶口(或流道)太小3)排气设计不良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流速设定不当2)材料内润滑剂不当十、喷流痕(Jetting)1.现象自胶口射入模穴的融胶呈带状固化,在成型品表面呈蛇状条纹。
2.与机器相关的可能原因1)射速太高2)料管温度不当(太高或太低)3)射咀口太小4)射咀压力不当3.与模具相关的可能原因1)模温太低2)胶口形状不当3)入水口选择不当4)胶口凝固太早4.与材料相关的可能原因1)流速设定非料预定范围5.喷流痕形成与防止1射速会影响射出件充填情形,射速极快时会产生喷流痕,如上图最右所示。
流口形状与模穴配合方向,也会影响充填情形,右图侧状胶口,熔胶直接冲入模穴,形成喷流。
6.喷流痕形成与防止2使用重叠胶口代替侧状胶口,波前不能直冲入模穴,可防止喷流。
使用凸片胶口,波前先由流道胶口进入凸先胶口,充满凸先后再入模穴,可免喷流。
十一、银条(Silver Streaking)1.现象成型件表面或表面附近,沿材料流动方向呈银白色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