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教学第五章 肿瘤概论

病理学教学第五章 肿瘤概论


❖良、恶性肿瘤区别表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一)良性肿瘤的命名
(二)恶性肿瘤的命名
良性肿瘤的命名通常在起源 组织后加“瘤”字。如来源 于腺上皮的良性肿瘤称腺瘤; 来源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称 脂肪瘤。也可结合肿瘤形态 特点命名,如某些组织肿瘤 呈乳头状生长称乳头状瘤。
1.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 (carcinoma) 2.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sarcoma) 3.其他命名方式 (1)起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肿瘤称为 “母细胞瘤”多数为恶性肿瘤 (2)以人名来命名的恶性肿瘤 (3)采用习惯名称,以“病”或“瘤”称呼 (4)按瘤细胞形态命名 4.转移瘤的命名 在转移部位后加“转移性”再加原发瘤的命名
A.平滑肌瘤
B.纤维瘤
C.脂肪瘤
D.纤维肉瘤
E.以上都不是
3. 某患者男性,28岁,间断性出现腹痛、腹泻、便血3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粘膜面见大小不 等的肿块,向表面突起,呈息肉状,有完整包膜( )。
A.息肉状腺瘤
B.纤维瘤
C.脂肪瘤
D.纤维肉瘤
E.以上都不是
自我检测答案
❖ A1型题 ❖ 1. C 2. C 3. E 4. C 5. D ❖ A2型题 ❖ B 2. D 3.A
二、肿瘤的分类
二、肿瘤的分类
三、癌与肉瘤的区别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
一、癌前病变
二、原位癌
三、早期浸润癌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 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良 性病变,如经久不愈, 有可能转变成癌。及时 治疗癌前病变,对减少 肿瘤的发生率具有重要 的实际意义。 临床上常见的癌前病变 有:黏膜白斑、子宫颈 糜烂、乳腺囊性增生病, 结肠多发性腺瘤、慢性 萎缩性胃炎、皮肤慢性 溃疡、肝硬化等。
▪ (2)骨肉瘤:为骨组织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一 种肿瘤。常见于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骨,尤以股骨 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多。
❖ (三)其他组织肿瘤
▪ 1.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的 恶性肿瘤。是青少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病理 组织学检查,可分为:
▪ (1)霍奇金淋巴瘤
▪ (2)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五章 肿瘤概论
学习目标
❖ 1.掌握肿瘤、癌前病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 的概念;肿瘤异型性的表现。
❖ 2.掌握肿瘤的生长与扩散和对机体的影响;良 、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 3.了解各类组织常见肿瘤的形态特征及病理临 床联系。
❖ 4.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肿瘤(tumor)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 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占据 第一位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
(一)癌基因激活 癌基因是指存在于病毒或细胞基因 组的一类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 胞转变为恶性细胞的核苷酸序列。 (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 肿瘤抑制基因是指存在于细胞基因 组内的一类能够抑制肿瘤发生的核 苷酸序列,又称抗癌基因。 (三)凋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 节基因的改变 肿瘤的发生不仅与原癌基因激活和 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有关,而且与凋 亡调节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的 改变也有关。
原位癌:指癌细胞仅局 限于上皮全层,尚未突 破基底膜的癌,故又称 为非浸润癌。如食管、 子宫颈和乳腺小叶原位 癌。原位癌可长期保持 不变,也可自行消退, 或发展为浸润癌。早期 发现和积极治疗原位癌, 可防止其发展为浸润癌, 从而提高癌瘤的治愈率。
早期浸润癌:原位癌 突破基底膜向深部浸 润,但浸润的深度不 超过基底膜3-5mm或 仅限于粘膜下层,但 无淋巴结转移。
自我检测
A2型题
1.某人,女, 50岁,左上肢实性包块2年,境界清楚,活动度好。形态呈扁圆形,大小 7cm×5cm×4cm,包膜完整,切面见灰白色纤维束,呈编织状交错排列( )。
A.平滑肌瘤
B.纤维瘤
C.脂肪瘤
D.纤维肉瘤
E.以上都不是
2. 某人,女,39岁,肩胛皮下肿物切除半年后复发,活动度差,呈结节状,大小 12cm×5cm×4cm,包膜不完整,切面粉红色,质地均匀,鱼肉样外观。( )。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因生长缓慢,不浸 润,不转移,故对机体影响 较小,主要是局部压迫和阻 塞。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恶性肿瘤除引起局部组织 压迫和阻塞外,还可因浸 润性生长破坏器官的结构 和影响其功能。浸润和压 迫神经引起顽固性疼痛。
第四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 我国最为常见和危害性严重的恶性肿瘤有胃癌、肝癌、 肺癌、食管癌、大肠癌、白血病、淋巴瘤、子宫颈癌、 鼻咽癌、乳腺癌。这些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及其防治 ,均是我国肿瘤研究的重点。
❖ 在恶性肿瘤防治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宫颈癌、食管癌和胃癌经治疗 后5年生存率分别达100%、90%、95%;即使恶性程度很 高的肝癌,通过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也可达56%。
三、肿瘤的异型性
❖ 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 正常组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肿 瘤的异型性。肿瘤异型性的大小取决于肿瘤组织成 熟程度(分化程度)。
❖ 异型性小者,说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高,比较成熟 ,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起源的正常组织、细胞的 形态相似,反之,异型性大者,肿瘤组织分化程度 低,不成熟,其形态与正常组织、细胞有明显的差 异。分化程度愈低,异型性愈大。
▪ 2.白血病: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其 特征为骨髓内异常增生的白细胞取代了正常骨髓组织。 这种增生的异常白细胞侵入血液,浸润到肝、脾、淋巴 结和其他器官。
▪ 3.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可以为原发 ,也可以由黑痣转变而来。
▪ 4.畸胎瘤:是由多潜能的生殖细胞发生的肿瘤,由两个或 三个胚层的组织构成。
自我检测
一、名词解释 1.肿瘤2.异型性3.肿瘤的转移4.癌5.肉瘤6.癌前病变7.原位癌 二、选择题 A1型题 1.肿瘤性增生和其它类型的增生最根本的区别是( ) A.增生迅速 B.增生对机体有害 C.增生细胞分化不成熟 D.病因尚不明了 E.以上都不是 2.良、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致死 B.肿瘤的生长速度 C.肿瘤细胞的异型性D.是否呈浸润性生长 E.有无完整的包膜 3.下列哪项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 A.胞浆丰富 B.浸润和转移 C.瘤巨细胞形成 D.核分裂象多 E.瘤细胞具有明显异型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二)局部因素
(一)外界致癌因素 1.化学致癌因素 (1)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2)亚硝胺类化合物 (3)霉菌毒素 (4)其他化学致癌物 2.物理致癌因素 3.生物性致癌因素 (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体 内部因素 1.遗传因素 2.内分泌因素 3.机体的免疫状态 4.心理、社会因素
❖ 恶性肿瘤异型性大,除肿瘤实质和间质在排列组合具有明显 差异外,更为突出的是瘤细胞的异型性,表现为以下特点: ①瘤细胞的多形性,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大,且大小不一,形 态不一致,有时出现瘤巨细胞。②核的多形性,瘤细胞核肥 大,核质比例失调(正常为1∶4~6),核染色深,可出现 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核。核分裂像多见,并可找到病理 性核分裂像,如不对称性、多极性核分裂。病理性核分裂对 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③胞质的改变,瘤细胞胞质多 呈嗜碱性,是由于胞质内核蛋白体增多的原故。
❖ (一)上皮组织肿瘤
▪ 2.恶性肿瘤
▪ (1)鳞状细胞癌:起源于鳞状上皮或鳞状上皮化生的 组织。如皮肤、口腔、食管、唇、子宫颈、阴道、阴 茎或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部位等。
▪ (2)基底细胞癌:起源于基底细胞。多见于老年人面 颊部,癌细胞构成大小不等的癌巢,癌巢边缘的癌细 胞呈高柱状,栅栏状排列,其他癌细胞为短梭形或卵 园形,基底细胞癌生长缓慢,很少发生转移,临床上 呈低度恶性经过。常形成不规则性溃疡。
• (3)平滑肌瘤:起源于平滑肌组织。最多见于子 宫,其次为胃肠道平滑肌。
• (4)脉管瘤:可分为血管瘤及淋巴管瘤两类,其 中以血管瘤最为常见,血管瘤好发于皮肤、皮下、 肌肉和肝、脾等处。
❖ 二、间叶组织肿瘤
▪ 2、恶性肿瘤 ▪ (1)纤维肉瘤:起源于纤维组织。为肉瘤中最常见的
一种,发生部位与纤维瘤相似。
❖ 一般来说肿瘤性增生与机体在生理状态下和炎症、损 伤修复时组织、细胞的增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 (2)肿瘤的大小 (3)肿瘤的颜色 (4)肿瘤的硬度 (5)肿瘤的数目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1)实质: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 胞,是构成肿瘤的主要成分。根据 肿瘤实质的形态可识别肿瘤的组织 来源;根据肿瘤实质的分化成熟程 度和异型性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2)间质:肿瘤的间质是指实质之 间的纤维组织、血管和淋巴管。大 多数肿瘤的间质基本相同,故无特 异性,起着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 作用。
▪ (3)腺上皮癌:起源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生在 胃、肠、乳腺、子宫内膜、甲状腺等处。肉眼观,息 肉状、结节状或溃疡状。
❖ 二、间叶组织肿瘤
▪ 1.良性肿瘤
• (1)纤维瘤:起源于纤维组织。常发生在四肢及 躯干的皮下。
• (2)脂肪瘤:起源于脂肪组织,是最常见的一种 良性肿瘤,常发生在颈、肩背部的皮下。
性 4.区别癌和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 A.病理性核分裂象的多少B.细胞异型性的大小 C.组织来源的不同 D.实质与间质分界是否明显E.细胞膜是否清楚 5.“癌症”是指( ) A.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的总称 B.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的总称 C.所有肿瘤的总称D.所有恶性肿瘤的总称E.癌和肉瘤的总称
❖ 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依据 。
三、肿瘤的异型性
❖ 良性肿瘤异型性小,瘤细胞与其起源的正常细胞很相似,但 实质和间质在排列、组合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来源于大肠 黏膜的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形态与正常大肠黏膜上皮很相似 ,但形成的腺体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排列欠规则,实质、 间质比例失调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