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教学课件:第五章 肿瘤 (2)

病理学教学课件:第五章 肿瘤 (2)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的机制 1.肿瘤细胞彼此间粘附力减弱
细胞—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下降。 2.肿瘤细胞与基底膜或结缔组织紧密附着
细胞—基底膜粘附分子表达增加。 3.肿瘤细胞降解基底膜或结缔组织
肿瘤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形成局部缺损。 4.肿瘤细胞移出
阿米巴运动。
外生性生长
胃癌:菜花 状
二. 肿瘤的扩散(恶性肿瘤) (一)直接蔓延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1. 排列紊乱,失去正常层次、极向, 恶性肿瘤
更为显著。
2. 良性肿瘤组织结构异型性在诊断上更为重要。
图片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1. 良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小
2. 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
(1)瘤细胞的多形性
图片
(2)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图片
(3)瘤细胞浆的改变
图片
皮肤鳞状上皮
鳞状细胞癌 返回
肿瘤细胞连续地沿着组织间隙、血管、淋巴管 和神经束外表面生长,破坏邻近正常的组织。 (二)转移
原发瘤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迁徙到他处 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继发瘤。
转移途径: 1.淋巴道转移
转移过程 病理形态及临床联系
淋巴管内的瘤细胞栓子
淋巴结边缘 窦内的癌细 胞
淋巴结内癌 细胞呈浸润 性生长
(七)内分泌紊乱
内分泌腺肿瘤
异位内分泌肿瘤
异位内分泌综合症
(八)副肿瘤综合症
由变态反应、肿瘤的代谢产物等引起神经、 消化系统等多系统病变,与肿瘤的破坏、转移不同。
恶病质
骨肉瘤患者 返回
第五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一. 主要依据
分化程度 生物学行为(生长方式、转移、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二. 交界性肿瘤
正常肝细胞
肝细胞癌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一. 肿瘤的生长 (一)肿瘤的生长速度
1.良性肿瘤生长慢,恶性肿瘤生长快; 2.良性肿瘤短期内生长速度突然加快 3.极短期内,肿瘤体积迅速增大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形态及临床意义) 1.膨胀性生长 2.浸润性生长 3.外生性生长
良性腮腺瘤
乳腺癌 浸润性生长
三. 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一)肿瘤的肉眼观形态
1. 肿瘤的形状 取决于生长的部位、肿瘤的性质、组织来源。 图片
2. 肿瘤的数目 多为一个,有时可为多个。
3. 肿瘤的大小 与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时间、肿瘤的性质有
关。 4. 肿瘤的颜色:取决于组织发生和含血量多少。 5. 肿瘤的硬度:取决于肿瘤的种类及纤维的数量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 肿瘤的命名 (一)良性肿瘤
“部位”+“肉眼观形态”+“来源组织” +“瘤”
右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二)恶性肿瘤
1. 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癌 “部位”+“肉眼观形态”+“来源组织”
+“癌”
2. 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肉瘤 “部位”+“肉眼观形态”+“来源组织”+
乳头放大
皮肤乳头状瘤(高倍)
返回
3.腺瘤 发生部位:腺上皮 。 共同特征:腺体排列密集、不规则,无导管。 类型:按形态分为 (1)囊腺瘤 :好发于卵巢。 (2)纤维腺瘤:多发于乳腺。 (3)息肉状腺瘤:多见于直肠。 (4)多形性腺瘤 多见于腮腺,多种成分混和组成。
返回
淋巴结癌转移肉眼观形态
淋巴结转移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形态 放大
淋巴细胞
癌细胞(印戒细胞)
2.血道转移
转移过程:与栓塞过程相似
静脉管壁薄、压力低,易为瘤
细胞侵入
体循环静脉瘤细胞

肠系膜静脉瘤细胞

病理形态:
多发性瘤结节
癌脐(坏死)
血道转移的机制
1.癌细胞释放促凝血因子(组织因子)
血栓包裹的癌细胞团形成(归巢现象)。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交界性肿瘤
鳞状上皮: 乳头状瘤 鳞状细胞癌
腺上皮: 腺瘤 腺癌
第七节 常见肿瘤
一. 上皮组织肿瘤 (一)良性肿瘤
1. 乳头状瘤 发生部位:鳞状上皮(皮肤) 柱状上皮(肠道) 移行上皮(膀胱) 病理形态: 肉眼观:乳头状、菜花状 镜下观: 实质、间质 转归:部分有恶变倾向。
皮肤乳头状瘤(低倍)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 良性肿瘤 (一)局部压迫、阻塞
在某些部位后果严重。 (二)发生继发性改变时影响较大 (三)内分泌紊乱
二. 恶性肿瘤
(一)压迫、阻塞; (二)破坏正常组织,造成功能障碍; (三)继发性改变:较良性肿瘤更多; (四)发热:癌细胞代谢产物、继发感染; (五)疼痛
(六)恶病质
“肉瘤” 3. 肿瘤组织中既有癌结构又有肉瘤结构 癌肉瘤
(三)特殊命名 良、恶性肿瘤均有,恶性居多。 1. 以“母细胞瘤”命名; 2. 以姓氏命名:何杰金淋巴瘤、尤文瘤; 3. 习惯命名; 4. 以瘤细胞形态命名:骨巨细胞瘤、肺燕麦细胞 癌等。
二. 肿瘤的分类 分类原则: 组织发生+肿瘤性质
发生组织
第五章 肿 瘤 neoplasm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 一. 肿瘤的概念
致瘤因子 局部组织正常细胞 基因调控失常 克隆性异常增生 新生物 neoplasm ,常形成肿块 tumor
二.肿瘤性新生物(肿瘤性增生)与生理性增生和炎性 增生(非肿瘤性增生)的不同
肿瘤性增生 1.生长的相对自主性及持续性; 2.组织结构的不成熟性; 3.与机体的不协调性及对机体的危害。
2.肿瘤转移的嗜器官性
肺癌
肾上腺、脑;
甲状腺癌、前列腺癌
骨;
小静脉内的瘤细胞栓子
返回
绒毛膜癌 肺转移:多 发性转移瘤 结节
肝转移癌
3.种植性转移 Krukenberg瘤 医源性种植性转移
三.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恶性肿瘤) 分级 Ⅰ级:高分化(低度恶性) Ⅱ级:中度分化(中度恶性) Ⅲ级:低分化(高度恶性) 分期 TNM分期系统——T,原发肿瘤;N,淋巴结 转移;M,血道转移。
返回
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癌 返回
返回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1. 肿瘤的实质 2. 肿瘤的间质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一.相关概念 (一)异型性 atypia (二)分化 (三)分化程度(成熟程度) 幼稚
(四)异型性与分化程度的关系
异型性 ↑
分化程度 ↓
异型性↓
分化程度↑
成熟
二.异型性的形态学特征
平滑肌组织
平滑肌瘤 返回
瘤细胞的多形性
恶性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1.
核大小不等
核染色加深
核的多形性2. 核膜、核仁的改变
核的多形性3. 核分裂象增多
中后 期期
末期
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增多
恶性肿瘤细胞核多形性4. 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
前期
后期
多 极 性 病 理 性 核 分 裂 象 返回
恶性肿瘤细胞胞浆的改变 胞浆嗜碱性增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