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十五)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江西百所名校联考)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
这说明西班牙()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B.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D[西班牙国王对海外探险者的支持与鼓励,反映了封建君主对海外扩张的热衷,故D项正确;新航路探索的先锋是葡萄牙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西班牙海外探险的效果,故B项错误;西班牙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财富,但并没有转化成资本,故C项错误。
]2.(2019·汕头调研)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
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C[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在16世纪,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寻金热”的出现,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
]3.(2018·齐齐哈尔一模)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样说的理由是地理大发现()A.加快了工业文明的传播B.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C.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C[哥伦布发现美洲时工业革命还没开始,真正的工业文明时代还没有到来,故A项错误;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即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故B项错误,C项正确;哥伦布的发现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 4.(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
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D.引发了“价格革命”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物价飙涨,但并非最主要的影响,故A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是其最主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但并非最主要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价格革命”,但并非最主要的影响,故D项错误。
]5.(2018·海南高考)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B[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中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 6.(2018·福州质检)1493年,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从北极到南极划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
线西属于西班牙人的势力范围;线东则属于葡萄牙人的势力范围。
这一史实主要可用来论证新航路开辟促成了() A.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世界性国际分工出现D.国际政治力量中心转移A[教皇子午线的划定缓和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利益纠纷,促成了全球性国际秩序建立,故A项正确;B、C两项均出现于工业革命后,从时间上排除;国际政治力量中心仍然在西欧,没有发生转移,故D项错误。
]7.(2019·天津重点中学联考)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D[结合所学知识,商业革命的表现是商品的种类增多、商品贸易的范围扩大,故出现了茶叶大量销入荷兰,出现了茶叶价格下降的现象,故D项正确。
] 8.(2019·哈尔滨调研)17世纪,荷兰、英格兰、威尔士人口继续增长,意大利和法国人口处于停滞状态,西班牙属尼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人口下降。
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荷兰、英格兰等国人口继续增长是因为奴隶贸易B.意大利、法国人口停滞是因为丧失海上贸易航线C.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人口下降是因为黑死病肆虐D.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和英国等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其中16-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繁荣;17世纪英国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夺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故地理位置、殖民方式等影响国家人口增长的形势,D项符合题意。
]9.(2018·广东二模)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C[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于18世纪夺得世界殖民霸权,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多国进行对外殖民,殖民竞争加剧,在此情况下,英国政府授权武装商船劫掠他国船只,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后推行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未体现航路转移推动贸易繁荣与否,故D项错误。
] 10.(2018·大连双基测试)下图是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世界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后亚洲经济受冲击较小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中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D.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已渗入亚洲地区A[根据材料图示,1500年新航路开辟后明朝、印度所占比重仍旧较大,得出新航路开辟对亚洲影响不明显,故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时世界市场雏形初现,“开始形成”的措辞不准确,故B项错误;图示中明朝百分比最多,但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国,故C项错误;材料图示无法反映欧洲的殖民情况,故D项错误。
]11.(2019·皖南八校联考)《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就在定居新领土的人口来说,在地理大发现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就是从非洲向美洲运送黑奴。
自中世纪以来,这种奴隶制就从未完全消失。
自17世纪末以来,很多国家还为此颁发特许权。
这说明()A.自由贸易遭到了逆转B.殖民扩张引发了劳动力问题C.非洲经济出现了转型D.奴隶制迎合了社会发展趋势B[欧洲殖民扩张中大量屠杀了美洲印第安人,以致劳动力不足,因而出现了黑奴贸易,故选B项;17世纪,欧洲盛行重商主义,排除A项;C、D两项与史实不符。
]12.(2018·济宁期末)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该贸易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导致了非洲人口的急剧下降B.加快了美洲各地的开发速度C.引发了全球人口的迁移热潮D.增加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D[欧洲通过三角贸易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从而推动了欧洲文明整体的进步,因此增加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为三角贸易最深远的影响,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
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的死去。
但是银矿主却靠此发了大财,西班牙政府也得到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矿主向国王政府纳税的税率为产量的五分之一。
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银达16000吨。
白银首先流进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
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中国并不是银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明朝初年,政府推行纸币,禁止百姓白银交易。
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
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
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
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
(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及影响。
(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银大量流入导致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引发价格革命,导致地主阶级收入减少,地位下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据材料一“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兴工业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信息可知国内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要低于国际兑换比价;根据材料“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可知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由“政府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可知中国政府进行赋税制度改革,按银收缴赋税;结合明清时期商业的特点可知,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政府推行纸币,禁止百姓白银交易”可知打破了政府对于货币的垄断,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银荒’日趋缓解”可知,依赖白银进口不利于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结合明清时期商业的特点得知,推动了工商业及城市的发展。
[答案](1)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传统封建地主收入减少,地位下降;(4分)新兴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2分)对英、法等国来说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加速了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