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总复习
(四)墨家的主张
• 1 .墨家的基本主张 • ①“ ”② 、 非攻 兼相爱、交相利 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 一系列主张。认识论和逻辑学上的贡献。 • 2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学派 人物 时代 孔子 春秋 儒家 孟子 荀子
主要主张 仁、礼 、德治 仁政、民贵君轻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和重礼 “兼爱”、“非攻”、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命 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君权神授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 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天人感应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 社会变革(根本原因) • 1 .经济 • 铁器牛耕 生产力 封建经济 2 .政治 • 战乱 争霸 富国强兵 治国方针 • 3 .思想文化 •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教育发展(私学) 士的阶层活跃 大批思想家
二、诸子百家
• • • •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 1. 孔子(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主张 “仁”与“礼”的学说,敬鬼神而远之,德 治,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 (2)文教 • 办私学 编六经 《论语》(言论)
战国
墨家 墨子 战国
道家 老子 春秋
法家 韩非 战国
道、无为 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 变法革新 和法治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 学生自习课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现实问题
• 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严重,水电部门通知如果 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 家、法家、墨家等学派主张出发分别给该校提 出解决水电浪费问题的办法。
知识点拔 材料1 子曰:“仁者爱人。”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2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
的总结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逐渐完备。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经孟子、荀子
特点:较为完整,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没有严密的理论,多是道德规范和治国原则;开 始与政治结合,但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二)道家
• 1 .道家学派的整体特点 道 • 以“虚无”的“ ”为世界的根本,以 无为 因循自然的“ ”、“逍遥”为处世的方 法。 春秋 • 2 .道学的奠基:老子 时期思想家 • 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 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 3 小国寡民 .消极悲观的态度:“无为”和 “ ”思想。
三、百家争鸣影响(难点)
• • 1 .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奠定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形成中国 传统文化体系,共同构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基本精神。 • 2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
第二节 儒学的兴起
• • • • 一、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 1 .“大一统”思想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荀子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 ” ★ 人道有为,“制天 命而用之”
★ 重“礼”,
礼法并重
你是如何理 解这两句话 的?
战国: 孟子(亚圣)、荀子
孟子的思想:
仁政学说 荀子的思想: “天行有常” 和 “制天命而用之” 礼法并施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孟子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 ”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要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亚圣”
• 儒家:谁浪费水电就要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让他 意识到浪费水电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只要内心意 识到节约的重要性,并清楚浪费行为是不符合礼的 规范的,这样就能解决后自然就会让浪费者体会到浪费的后 果,这样就会让其内心树立起节约的意识。 • 墨家:加强节约意识的宣传,树立节约意识。要身体 力行,做节约的模范,利用自身优势制作节约用水的 各种工具。 • 法家: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制度和措施,对浪费水电 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可以成立一个督查队,对浪费 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一旦发现就采取有力的惩罚 措施。
材料3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主张和文化贡献
领域 思 想 学 说
政治 思想
核心
内容
“仁者爱人”、“克己 复礼”; “为政以德”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 神敬而远之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礼、乐、射、御、 书、数(六艺)
“仁”和“礼 ”
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 思想 教、人的全面发展
创办私学;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
• 4 .朴素辩证法思想 • 5 .庄子(战国) • 齐物论 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自由
(三)法家思想
• 1.韩非(战国末期) •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 韩非主张加强 ,厉行赏罚,奖励 耕战;政治变革和实行法治。 君主集权
2 .法家思想理论影响
• (1)法家理论为中国 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并成为维护 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 (2)对秦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 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 了其局限性。
弟子三千 儒家“五经”
2 .孟子(战国)
• “仁政”学说,“君轻民贵” ,“性本 善” • 3 .荀子(战国) • (1)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 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 (2)在天人关系上,他既强调“天行 有常” ,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 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 (3)重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