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珠海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珠海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摘要:港口是珠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将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重要的增长板块。

港口作为一个综合度极高的经济体系,珠海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要将港口打造为珠海经济的支柱产业。

重视研究以港口优势整合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海域和海岸的空间布局,改革港口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培育港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港口服务业和港口旅游业“四业”协调发展,推动珠海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和跨越式全面腾飞。

关键词:珠海港口经济发展分析港口是珠海核心战略资源,是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重要依托,是珠海建设珠江三角洲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珠海在2008年"两会"期间确立"以港立市"的发展战略,以港口建设为引擎,以港区发展为龙头的全市经济发展新格局,从高栏港经济区开始启动。

按照珠海港总体规划,重点打造高栏港区,加快提升万山港区,尽快把珠海港建设成华南地区重要枢纽港,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国沿海主枢纽港。

实施以港立市战略,加快港口建设,不仅可以推动经济规模上水平,还将大大提升珠海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珠海港是全国21个沿海主枢纽港之一。

目前,珠海港已形成包括西部的高栏港区、东部的桂山港区,以及市区的九洲、香洲、唐家、洪湾、井岸、斗门等港区的港口格局。

2008年12月,高栏港区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成投入使用。

这是珠海港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结束了珠江西岸没有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历史,标志着珠海港由喂给港发展成为远洋干线港,适应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的趋势,极大增强了珠海港参与国际航运的竞争力,提升了珠海港的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珠海"以港立市"的战略跨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战后日本经济复苏,2 0 世纪亚洲“四小龙”出现,以及我国沿海、珠三角、长三角崛起,都说明了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珠海的港口由于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如何应对经济一体化带给珠海港的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港口是珠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应充分认识港口在珠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当前,周边地区港口发展如火如荼,珠海进入了港口发展的重要黄金机遇期,加快发展港口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调整战略布置,深化改革力度,千方百计加快珠海港口的发展。

这对于珠海建设珠三角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珠海港的发展现状1. 珠海港的历史(1).珠海市委市政府重视港口的发展。

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初步提出了建设大港口,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的发展思路,“一港带全局”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珠海的经济发展新战略。

大港口、大工业经过在全市范围内多次选址考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开发大西区,建设高栏港”的港口发展布局,旨在利用建设高栏大港,以重型工业为先导的大工业带动珠海大经济的发展。

(2).港口设施建设和发展临港工业是珠海港的起点。

1990 年,高栏港连岛大堤开工,第二年高栏港起步工程2 个二万吨级码头动工,1 9 9 6 年对外开放,从此拉开了珠海港大泊位深水码头建设的序幕。

2000 年,珠海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并投产,同年11 月,英国BP 公司一期投资4 亿美元,年产35 万吨PTA 项目,及亚洲最大的合成树脂台湾长兴化工项目动工建设,珠海发展临港工业也有了良好的开局。

(3).珠海港口初具规模。

由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2 0 多年的建设,珠海初步形成了以“双港(空港和海港)”为核心的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为未来的港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珠海港和港口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高栏、九洲、洪湾、斗门、井岸、香洲、唐家、桂山8 个港区,建成各种生产性泊位94 个,码头总长约6500 米;共有一类开放口岸5 个,二类口岸17 个,基本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港口群。

港口经济在艰难中得到了较大发展,在珠海经济总格局中的地位日趋凸现。

2、珠海港的现状(1)、港口现代化水平较低,规模尚小,功能单一;(2)、深水泊位较少,专业化程度较低,集疏运通道不畅;(3)、大型集装箱码头,规划多年的二个五万吨级码头,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临港大工业的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集装箱业务发展缓慢,集装箱吞吐量长期在30至40万标箱/年徘徊;(4)、港口企业整体规模小,竞争能力弱,揽货机制不健全,腹地货源外流严重,迄今为止尚未开辟远洋和近洋集装箱班轮航线,仍扮演喂给港角色;(5)、港口市场开放程度不高,难以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港口建设市场化运作水平低,港口建设资金匮乏,投资主体单一, 融资渠道狭窄。

二、珠海港的天然优势珠海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港口条件,特别是珠三角西部腹地有着潜在的强劲的经济需求,珠海港口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1.地理位置优越珠海港背靠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珠三角地区,毗邻港澳,地处珠江出海口,可江海联运,通过西江支流与粤西、广西连为一体,作为粤港澳和亚太经济圈中心地带,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

珠海经海路横渡珠江口可达深圳、香港,北可达国内东北部沿海港口,南可达湛江、北海、海口等国内主要港口及曼谷、新加坡等国际港口。

珠海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

随着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广珠城际轻轨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珠海将成为连接我国西南地区与港澳间的交通枢纽。

天然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为珠海港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交通网络发达公路方面,通过京珠高速、太澳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等与珠三角其他地区相连接,形成一个完善的高速公路网。

港珠澳大桥将打通港澳与珠三角西部的交通通道,加快大珠三角之间人员、货物、信息、资金的相互流动,从而促进区域物流的畅通,提高物流效率。

铁路方面,规划中的广珠铁路直通高栏港,将使高栏港成为连接珠三角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货物运输大动脉,能够打通珠海与粤中、粤西相连的铁路通道,并通过广州与京广铁路相衔接。

广珠城际轻轨使广州到珠海拱北的客运时间从约2小时缩短到45分钟,大大促进了珠海和广州、中山的紧密联系。

水路方面,高栏港与珠江流域内港口形成了一个内河运输网络,通过珠江可将货源腹地扩展至肇庆、梧州等地。

而泛珠三角各省市,如广西、海南等地的货源以海海联运的运输模式接驳至高栏港。

在航空方面,珠海机场已达到国际民用机场标准飞行等级4-E级。

此外,铁路、轻轨的修建,环形立体交通网络的建成,配合珠海城市西拓的计划,从而打通同北部、西部城市的货运接口,将珠海变为重要的物流中转站和国际物流的窗口。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环形交通线路通车,将大大降低珠海港货运的成本。

3.港口资源丰富2000年10月,珠海港总体规划经交通部和广东省政府批准,被列为全国沿海主枢纽港,而在主体港--高栏港区,岸线规划可建30万吨级以上码头100多个,年吞吐量在1亿吨以上。

因此,无论从资源还是从港口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珠海港口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潜力。

4.产业需求旺盛珠海港腹地产业需求旺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将增强珠三角西岸对枢纽港的需求。

珠海"城市西拓、工业西进"的战略实施以及临港工业的发展,为港口经济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临港工业区的投资建设加快,珠海与西部产业腹地联系越加紧密,也有利于珠海物流业的发展。

珠江西岸经济的加快发展,大型重化工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珠江西岸的进出口需求。

珠海港作为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良港,在重化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将发挥其重要的中转作用。

三、制约珠海港发展的瓶颈目前,港口在珠海整体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十分有限,与珠海港口资源优势极不相称。

珠海港吞吐量规模相对较小,但从发展的眼光看待珠海港的未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港口条件,特别是珠三角西部腹地潜在的强劲经济需求,使得珠海港发展存在巨大潜力,珠海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1、港口基本建设滞后和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

港口需求是第一位的,腹地经济对水运和海运需求不足是珠海港吞吐量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港口建设的滞后使这种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实际需要,导致港口发展滞后,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全市海岸线存在无序开发、浪费严重的现象,乱占用岸线乱建码头现象突出,呈现港口就是岸线经济的迹象,临港工业就是港口工业的迹象;海洋管理部门、港口管理部门未能有效履行职能,管理好保护好岸线资源,导致港口出现诸侯割据局面。

2、港口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城市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珠海港货物吞吐量呈低速增长态势,与全国沿海港口相比差距很大,吞吐总量在沿海2 0 个主枢纽港中排名靠后,缺乏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

从总体上看,珠海港口明显滞后于珠海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滞后于珠海公路、民航的发展,也落后于周边港口。

这与珠海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大趋势不相适应,与珠海城市定位、主枢纽港地位不相称,加快建设和发展珠海港已刻不容缓。

3、集装箱业务发展停滞不前。

珠海港受码头航道条件和货源等因素的制约,迄今为止尚未开辟远洋和近洋集装箱班轮航线,仍扮演喂给港角色。

珠海港从1 9 8 7 年开始进行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是珠三角最早的喂给港之一。

近几年,周边地区喂给港越来越多,高栏集装箱码头项目迟迟不能上马,使得珠海的集装箱吞吐量长期在30 - 40 万标箱/年范围内徘徊。

今年1— 9 月份,珠海港货物吞吐量1777.87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 0 . 5 万标箱,分别只占全国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1.22% 和0.89%。

4、珠海的港口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市场化运用。

港口和港口经济在珠海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定位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认识上没有突破,还停留在文件上。

1990 年3 月,市委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大港口、大工业、大经济、大发展”的港口产业发展思路。

但是,由于当时条件不具备,港口经济发展缓慢。

近几年,珠海迎来了港口经济发展的大机遇,却没有很好抓住和充分利用。

珠海港口、港口经济与城市发展互不相关的局面亟待改变。

5、珠海经济结构优化的滞后直接影响着珠海港口的发展速度。

珠海港口长期发展滞后,主因是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问题,影响港口经济发展。

珠海经济整体上增速很快,经济水平较高,但以发展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对港口运输依赖性不强。

四、珠海港发展对策分析1.建设生态港口随着港口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港口对环境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掀起了建设绿色港口的热潮。

发展珠海港,要坚持推进"生态珠海"战略,秉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