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化学溶解度总复习

2018年中考化学溶解度总复习

2018年中考化学溶解度总复习【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溶液的有关概念、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配制1.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20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3.在下表①-④组的X溶液中,滴加Y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Y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下图的是()X溶液Y溶液①CuCl2溶液和HCl溶液NaOH溶液②Na2SO4溶液和H2SO4溶液BaCl2溶液③NaCl溶液和HCl溶液NaHCO3溶液④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H2SO4溶液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思路点拨】根据题图中信息分析解答:①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则加入2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②加入30克硝酸钾只能溶解11.6克;③加热至50℃时,5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④再加入3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因为在50℃时,其溶解度为85.5克;⑤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只能溶解31.6克。

故可知正确答案。

【答案】C【解析】经分析知④中的溶质为80g,在50℃时,其硝酸钾溶解度为85.5克,所以应在④中加5.5克KNO3,溶液才达到饱和,故A错误。

②中的溶质是20g+11.6g=31.6g;③中的溶质是50g,⑤中的溶质是31.6g,所以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

由以上分析知,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④→⑤可析出的晶体为:80g-31.6g=48.4g,故D错误.【总结升华】此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结合图象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图中甲、乙两支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

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的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氧化钙固体D.氯化钠固体【答案】D【解析】由图A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图B可知,甲、乙两试管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当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时,甲试管中的硝酸钾溶解,乙试管中的氢氧化钙固体增加,说明溶液的温度是升高的,由此可知:加入水中的物质溶解或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变式2】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答案】B【解析】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00%<15%,故C错误;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30克,故D错误。

类型二、考查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综合计算题5.某同学去我市的风景区游玩时,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它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求:(1)6g 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为_____________;(2)m =____________;(3)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4)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所给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1)通过表中次序3和次序4的数据比较,可判断此时的石灰石中CaCO 3已完全反应,且其中所含杂质的质量为0.6g ,所含CaCO 3的质量为:6g -0.6g =5.4g ;(2)第一次加入10g 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 ,说明10g 盐酸消耗了2g CaCO 3,因此第二次加入10g 盐酸后所消耗CaCO 3的质量共为4g ,。

【答案与解析】(1)0.6g (2)2(3)样品中CaCO 3的质量分数为:g g 64.5×100%=90% (4)解:设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100 732g 10g·xx g g ⋅=10273100 x =146%.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总结升华】本题属于综合计算题,包括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4)问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时,只能用前两次所用盐酸中的任一次,不能根据第三次或第四次盐酸的质量计算,因为这两次盐酸有剩余。

6.烧杯中盛有20.4g Na 2CO 3和NaCl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 盐酸。

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 液(常温),通过计算求出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0 73 146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放出气体 的 质 量 /gA B【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及反应的关键所在,从图中可知,当向20.4g 固体混合物中加入73g 稀盐酸时,反应恰好完全,根据HCl 的质量(73g×10%=7.3g )可以求出其它物质的质量。

【答案与解析】(1)NaCl 和HCl(2)解:设固体混合物中Na 2CO 3的质量为x ;Na 2CO 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NaCl 的质量为y ,生成CO 2的质量为z 。

当滴加稀盐酸至A 点时,消耗HCl 的质量=73g×10%=7.3gNa 2CO 3+2HCl 2NaCl+H 2O+CO 2↑106 73 117 44x 7.3g y zx 106=g3.773 g 3.773= y 171 g 3.773=z 44 x =733.7106g ⨯=10.6g y =733.7171g⨯=11.7gz =733.744g ⨯=4.4g则固体混合物中NaCl 的质量=20.4g-10.6g=9.8g A 点时溶液中溶质NaCl 的总质量=9.8g+11.7g=21.5gA 点时溶液中溶质NaCl 的质量分数为:g g g g4.4734.205.21-+×100%=24.2%答:A 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2%。

【总结升华】在关于生成物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重点在于计算生成物溶液的质量。

生成物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第一种方法(常用)是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求,生成物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加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一反应生成的沉淀质量(如有不溶的杂质也应减去)。

第二种方法是生成物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在计算溶剂的质量时要考虑反应是否生成了水,还要考虑反应物溶液中的水。

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浓度出现偏差的分析。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的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14.6%的稀盐酸1000 g,需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计算结果精确到0.1)(2)小强在家庭装修的废料中看到一些大理石碎料,他想探究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

于是他取部分大理石带到实验室,砸碎后称取25 g,加入100 g上述新配制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求:①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生成CO2的质量是多少?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与解析】(1)解:设需用稀盐酸的体积为x。

则1000 g×14.6%=x·1.18 g/cm3×36%x≈343.7 cm3=343.7 mL(2)解:设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为x,生成CO2的质量为y,生成CaCl2的质量为zCaCO3 + 2HCl = CaCl2 + H2O+CO2↑100 73 111 44x 100g×14.6% z y100∶73=x∶(100 g×14.6%) x=20 g73∶44=(100 g×14.6%)∶y y=8.8 g73∶111=(100 g×14.6%)∶z z=22.2 g则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20 g×100%=80%25 g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100%≈20%=22.2 g+-20 g100 g8.8 g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8.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变式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至恒重,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另取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溶于水得到106.6 g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100 g 7.3%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2NaHCO 3Na2CO3 +CO2↑+H2O,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

)计算:(1)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与解析】解:设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2NaHCO 3Na 2CO 3 +CO 2↑+H 2O2×84 (44 + 18)x 3.1 gx = 8.4gNaHCO 3 +HCl = NaCl + CO 2↑+H 2O84 448.4 g yy = 4.4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3.7g -8.4g= 5.3gNa 2CO 3 +2HCl = 2NaCl + CO 2↑+H 2O106 445.3 g zg 3.5106= z 44z = 2.2g13.7 g 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6.6 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06.6 g+100 g-6.6 g =200 g根据氯元素守恒,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mHCl ~NaCl36.5 58.5100 g× 7.3% mg3.75.36=m58.5m = 11.7g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1.7g200g×100%=5.85%答:混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8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