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大姜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山东大姜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大姜高产套餐施肥方案
1、基肥: 沟用肥:1袋平衡复合肥(控释肥)+4袋生物有机肥+1袋土壤调理剂(硅25+ 钙35+镁2) 2、定植后浇水: 冲灌:90菌5升。 3、苗高20公分时: 冲施:0.5袋平衡水溶肥(19-19-19+钙+微量元素) 冲施:间隔半个月,1袋高氮水溶肥(30-10-15+钙+微量元素)+腐殖酸5升
木桶原理
盛水量决定于最短木板的高度。要增加 盛水量,必须首先增加最短木板的高度。 作物产量受数量最小的养分所控制,产 量的高低随着这种养分的多少而变化, 所谓最小养分就是指土壤当中最缺乏的 那一种营养元素,作物为了生长必须要 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 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 生长因子,产量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 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变化,因而无视这个 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它营 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的产量。
生姜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姜肥料供应问题: (1)化肥施用量过大,有机肥及生物菌肥用量不足。 (2)偏施氮磷肥,钾肥施用量少。 (3)重视氮磷钾三种养分,很少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4)施用方法不科学,肥料表面撒施严重.以上问题导致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比例 失调,氮多,磷过剩,供钾能力严重不足,微量元素严重不足。酸化盐化现象日趋 严重,严重影响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中,尽量施用含钾量高的肥料和微量 元素肥料,能明显提高抗旱、抗涝、抗病能力。其增产效果是单施氮肥和磷肥所达 不到的。 2、生姜的营养吸收问题。因长年连作,造成土壤地力不断下降和土传病害日趋严重, 生姜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导致生姜的营养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
NO.3
大姜科学施肥技术
科学施肥省成本, 专业种植迎丰收!
大姜姜瘟地改土三步骤
第1点:土壤消毒 采收后1个月左右,用土壤病菌清1号6kg/亩+土壤病菌清2号1kg/亩号兑水稀释
2000倍大水漫灌1次,真菌细菌病毒通通清理一遍。下种后用土壤病菌清1号2kg/ 亩+土壤病菌清2号1kg/亩号兑水稀释2000倍作为定值水浇灌,加强防治,同时对 姜种进行消毒。
第3点:脱毒姜苗 因生产上长期使用旧姜种,使生姜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30%到50%,多
数为带病菌/病毒,极容易引发姜瘟病、烂脖子病、等病害的爆发。爱科宜生邀请 国内外多名专家钻研脱毒姜苗,直接种苗,不留姜母,不催芽,不扣棚膜,不带 任何病菌病毒,有望明年上市,造福多方百姓!
筛选最优质姜种 组培成脱毒姜苗
6月上中旬 6月下旬至9月 7月至9月
三叉期施肥,预防土传病害 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线虫等, 撤膜,撤遮荫网, 浇水,防涝,培土,施肥
7月下旬至8月中旬 培土,施肥,防治线虫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收获
时间
3月上旬
3月中旬至4月 上旬
4月上旬至5月 初
5月
管理技术
拿姜种、晾晒姜种催芽
播种
破膜放苗,防治线虫 遮荫,防治线虫、浇水, 施肥
大姜套餐施肥方案
4、小培土沟用肥 沟用肥:1袋高钾复合肥+1袋土壤调理剂(硅25+钙35+镁2)+2袋生物有机肥。 5、小培土10天后追水肥: 冲施:1袋高钾水溶肥(18-5-34+钙+微量元素)+90菌5升。 6、大培土沟用肥 沟用施:1袋高钾复合肥。培土后再撒施1袋高钾复合肥 7、大培土10天后追水肥: 冲施:1袋高钾水溶肥(18-5-34+钙+微量元素)+腐殖酸5升; 冲施:间隔半个月,1袋高钾水溶肥(12-5-40+钙+微量元素); 冲施:间隔半个月,1袋高钾水溶肥(12-5-40+钙+微量元素); (备注:因地块和天气等不可预见性,农户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肥用量用法)
第2点:提前预防 小培土前后,用土壤病菌清1号4kg/亩+土壤病菌清2号0.5kg/亩号兑水稀释2000
倍喷和大水漫灌1次,可有效防治姜瘟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病害。大培土后, 用土壤病菌清1号4kg/亩+土壤病菌清2号0.5kg/亩兑水稀释2000倍喷和大水漫灌1次, 可强防治多种病害。
大姜姜瘟地改土三步骤
及时破膜放苗,进入4月中旬及时防治地老虎防“烤苗”,慎浇水
从5月上旬开始,即可为姜苗遮荫,可采用搭架遮阴,或地面覆草遮阴,或间作遮阴或 盖黑色地膜遮阴等多种形式。避免用玉米秸秆,施肥时应少施勤施。
5月至6月
6月上中旬
6月下旬至9月
7月至9月 7月下旬至8月 中旬 10月下旬至11 月上旬
防治线虫、钻心虫、蓟马 发现蓟马一般5-7天防治一次,钻心虫一般6月五日左右防治第一次,7天一次,连防三
环境对大姜生长的影响
3、水分 大姜为浅根性作物,根系不发达,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吸收力较 弱,而叶片的保护组织亦不发达,水分蒸发快,因而不耐干旱,对水分要求严格。 一般幼苗期生长量少,需水少,盛长期则需大量水分。为了满足其生育之需,要求 土壤始终保持湿润,使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为适宜。 大姜不 耐干旱亦极不耐涝。在干旱条件下虽可存活,但生长不良,产量大减,且根茎纤维 增多,品质变劣。同样,土壤水分也不可过多,如果土壤积水,轻则使发芽出苗变 慢,根系发育不良,重则引发姜瘟病,引起减产甚至绝产。 4、土壤及营养:大姜适于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良好而能灌 能排,呈微酸性反应的肥沃壤土。大姜对土壤质地要求不甚严格,有较强的适应性。 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也较强,在pH值4—9的范围内,对幼苗生长无大影响。在茎 叶旺盛生长期则以pH5—7的条件下为最适宜,盐碱涝洼地不适宜于种大姜。
等大中微量元素,培土后冲
施高钾水溶肥(18-5-34)+90菌或黑白液,促进姜块快速膨大和分枝,
并加强养根护根;
旺盛生长后期的需肥特点
在盛长后期(大培土),则应促进 养分运输和积累,结合浇水和追肥进行 培土,用高钾复合肥2袋,沟施1袋,培 土后撒施1袋,补充姜块膨大需要的多 种养分,大培土后冲施高钾水溶肥 (12-5-40)+腐殖酸,为根茎快速膨大 补充充足的营养,防止茎、叶、根的早 衰。
大姜的需肥特点
大姜需肥特性:对钾肥需求最大,磷肥需求最少。每亩施氮肥(纯N) 20~30公斤,磷肥(P2O5)10~15公斤,钾肥(K20)25~35公斤。 据测定,每生产1000千克大姜约吸收氮6.3千克,磷1.3千克,钾11.2 千克;氮、磷、钾比例为5:1:8。
萌芽期的需肥特点
从种姜幼芽萌发开始,到第1片姜叶展开需40—50天为发芽期。此期 生长量很小,主要依靠种姜的养分生长发芽,但幼苗期很长,为使幼苗 生长健壮,于苗高25-30厘米左右并具1~2个小分枝时,进行第一次追肥, 称为“小追肥”或“壮苗肥”,用平衡水溶肥(19-19-19)+90菌或壮根 宝, 可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增强抵抗力,为提高产量打下基础。
袋装苗大棚练苗 25-30公分后种植
带土苗直接种植 不催芽不扣棚
种出优质高产大姜 病虫害少无赖皮
生育期
晒种期 定植期 齐苗期 齐苗后 三杈期
小培期
小培中期 大培期 成熟期
大姜的整个生育期
时间
管理技术
3月上旬
拿姜种、晾晒姜种催芽
3月中旬至4月上旬 播种
4月上旬至5月初
破膜放苗,防治线虫
5月至6月
遮荫、钻心虫、蓟马,浇水,施肥
旺盛生长期的需肥特点
从三股杈至收获为茎、叶和根茎旺盛生长期(小培土后),也是姜块
形成的主要时期,需70—75天。旺盛生长前期以茎叶为主,后期以根茎
生长和充实为主。在盛长前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大姜吸收的氮、磷、钾
的比例为1:0.09:1.48,培土用高钾复合肥1袋+生物有机肥2袋+土壤调
理剂1袋,补充充足的
解决生姜施肥问题的措施
1、解决肥料的科学供应问题。 (1)减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和有益菌肥菌剂。 (2)科学配方,控氮磷补钾,增强抗病能力。 (3)加大叶面施肥,预防中微量元素缺乏。 (4)开沟覆土施肥,减少肥料浪费。 2、解决肥料的吸收问题。使用爱科宜生系列套餐肥及菌剂,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 重茬能力。
幼苗期的需肥特点
从展叶开始,到具有两个较大的侧枝,即“三 股杈”时期,为幼苗期,需65—75天。此期,开 始依靠植株吸收和制造养分,生长较慢,生长量 较少,期间要适当补充高氮水溶肥肥(30-10-15) +腐殖酸,起到快速提苗的作用。在栽培管理上, 应着重提高地温,促进发根,消除杂草,进行遮 荫,培育好壮苗。
浇水,施肥
次,注意交替用药
三叉期施肥
三叉期追施崔苗肥。
防治甜菜夜蛾/棉铃虫等, 撤膜,撤遮荫网,小培土
一般7-10天一次 交替用药,培土时不可过深或过浅
浇水,防涝,培土,施肥
一般10天左右浇水一次,雨后排涝,立秋肥追施复合肥75-100公斤/亩,结合培土进行 。
培土,施肥
分二次进行,立秋前15天一次,立秋一次,培严,培实。
大姜管理技术要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操作要点
选晴朗的中午晾晒2-3天,选种困姜。芽适宜温度20-23℃,湿度在40%-60%15℃以下不 能晾晒;密闭催芽
露天地膜栽培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小拱棚栽培可于3月底4月初进行播种,大拱棚栽培 可在3月20日前后播种。提前打沟施肥,播后喷除草 剂,腹膜。 行距60-70厘米,株距 20-25厘米,深度15厘米,覆土2-3厘米
收获
初霜前收获完毕 分级贮藏
环境对大姜生长的影响
1、温度 大姜是喜温而不耐寒的蔬菜植物,种姜在16℃以上开始发芽,但发芽极慢, 发芽期很长。在22—25℃幼芽生长速度适宜,易培育壮芽。在28℃以上高温条件下, 发芽虽快,但幼芽往往细弱而不够肥壮。茎叶生长期以20—28℃较为适宜。在根尖 旺盛生长期,为积累大量养分,要求白天和夜间保持一定温差,白天以保持25℃左 右,夜间保持17—18℃为宜。15℃以下停止生长,茎叶遇霜即枯死。 2、光照 大姜姜为喜光耐荫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光照要求也不同。发芽时要求黑 暗,幼苗时期要求中强光,但不耐强光。因而生产上应采取遮荫措施造成花荫状, 以利幼苗生长。但盛长期因群体大,植株自身互相遮荫,故要求较强光照。大姜对 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在长短日照下均可形成根茎,但以自然光照条件下根茎产量 高,日照过长或过短对产量均有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