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水土流失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水土流失 新人教版

水土流失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35°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参考答案】1.C 2.D
2.坡面上侵蚀强度受坡度、径流量、流速、地表植被覆盖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

“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度大,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很小,因而侵蚀程度低。

故选D。

解题必备
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形成、危害与治理
1.形成原因
(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它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基本条件。

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2)人为因素:是通过改变自然条件而得以实现的,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
(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4.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法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措施。

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处多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

(2)人为原因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①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③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

①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
②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
③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
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

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3)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不同地段综合治理措施图解如下。

学霸推荐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渍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2.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地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A.A地B.B地C.C地D.D地3.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

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1)结合图2,分析说明图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

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答案
【答案】1.A 2.B
2.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

在B处种树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

故选B。

3.【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小且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

(2)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

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毫米,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

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乙地应选择方案Ⅰ。

理由: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毫米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坡更适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