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学习教材PPT课件
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学习教材PPT课件
第三篇 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
第三篇
粒子物理学及其应用
一、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和粒子的 分类 二、轻子 三、夸克 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五、粒子探测器 六、粒子物理的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和粒子的分类
1、基本粒子概念的发展 ⑴ 古代对物质结构的猜想 我国夏朝: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 古希腊:水、火、土、空气组成物质 (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公元前3世纪) ⑵ 近代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道尔顿的原子论:每一种元素都代表一种特 定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不同。
4、夸克的颜色 夸克具有不同的颜色——红、黄、蓝 (不是实际的颜色,仅是借用),颜色 实际上是一种量子数,三种颜色代表夸 克的三种状态。 5、 c、b、t夸克的发现(略)
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弱相互作用 微观粒子间除了存在电磁作用和强作用 外,还存在着一种弱相互作用。 关于弱相互作用的研究: 1934年费米提出β衰变理论;1956年 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1958年费曼等人提出了弱 作用V-A理论;格拉肖-温伯格-萨拉姆提 出弱电统一理论,进一步揭示弱相互作 用的本质。
1、强相互作用和强子 核子(中子和质子)间存在着很强的吸 引力——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的特 点是: 15 ① 短程力(力程为 10 m ) 很强(约为电磁力强度的100倍) 很快(作用时间约 10 23 s ) ② 与电荷无关 ③ 具有饱和性
1935年日本物理学家汤川为了解释强相互 作用的传递方式,提出了π介子理论。
3、中微子 在研究β衰变时,对能量守恒定律产 生怀疑时提出的。1931年,泡里认为, 在β衰变过程中,同时发射了一个质量 很小(质量为零或接近零)的中性粒子, 后来费米将它称为中微子。这样,原子 核β衰变过程中就保持了能量和动量守 恒。例如,中子的衰变过程可表示为
n p e e
⑶ 现代对物质结构认识的飞跃 1911年,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 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1932年,确认中子的存在——原子核 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三种基本粒子) 1932年,安德森发现正电子;µ 子、 л 介子和第一个奇异粒子被发现; 20世纪50年代以后,夸克的发现——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共有12种,包括6种 轻子和6 种夸克。至目前,尚未发现这12 种粒子有内部结构。
V(r)称为汤川势,式中m为介子质量,g 代表核力强度,r是两核子之间的距离
2、强子超多重态(略) 3、夸克模型 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介子由一个夸 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反重子由三个反 夸克组成。 夸克有三种: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异 夸克,以及它们的反夸克。 夸克必须是费米子。 夸克模型对许多实验结果作出了满意 的解释。
1942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提出了 探测中微子的方案。美国物理学家艾伦 根据这个方案,从实验上证实了电子中 微子存在。1956年,莱茵斯等人在实验 上检测到脱离了发射源的传播中的电子 中微子(这才是电子中微子存在的直接 证据)。 后来又发现了μ子中微子。并有间接证 据证明有τ子中微子。
三、夸克
2、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比较
3、量子电动力学与规范理论 量子电动力学(QED)是关于带电粒子 通过电磁场发生电磁相互作用的理论学 说,是在经典电磁场理论、狭义相对论 和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自由粒子Dirac方程
2 (i ic mc ) 0 t
在QED中,运动方程在带电粒子波函 数的定域相位变换下保持不变,称为规 范不变性,在数学上属于Abel群,用U (1)表示。 1954年,杨振宁和Mills将Abel群的规 范不变理论推广到非Abel规范场中,得 到称为SU(2)非Abel场,后来人们称之 为杨-Mills场。 规范场理论已发展成为现代粒子物理 基础理论的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me 9.109534 10
31
kg
电子带负电荷
e 1.602177334910
19
c
⑵ 正电子的发现 1928年,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 子的存在; 1932年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 电子。 正电子的质量与电子相等。 正电子带与电子等量的正电荷。
2、μ子和τ子的发现 μ子有带负电的和带正电的两种,不参 与强相互作用。质量比质子重207倍。 μ 子和电子具有相同的性质,但不可能以 一种简单的方式衰变成单个电子。 τ子是1975年在美国电子对撞机上发现 的。它的质量比许多重子的质量还要大 得多。带一个单位电荷。
4 、弱电统一理论 1967—1968年温伯格和萨拉姆在格拉 肖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弱电统一理论: 像电磁作用是通过规范场——电磁场 (光子)来传递一样,弱相互作用也是 由规范场来传递的。可以用SU(2) ×2U(1)群作为统一描述弱相互作用和 电磁作用的规范群。
5、量子色动力学(QCD) 量子色动力学是解释强相互作用的规范 理论。 QCD理论认为:夸克特有的颜色可以看 作夸克之间强相互作用的荷,称为色荷。 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8种电 中性而带色的无质量的胶子来传递的。 色荷和胶子在强相互作用中的地位分别 相当于电磁作用中的电荷和光子。 近年来,已有一些实验结果支持量子 色动力学。
π介子的质量约等于电子质量的275倍。 后来又发现了比核子还要重得多的介子, 连同核子称为重子。 介子和重子统称强子。
Π介子理论认为: 核子之间存在一种核力场,强相互作 用是通过交换介子传递的。 汤川由相对论波动方程出发,给出了 两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公式:
V r g 2 e mr r
2、基本粒子的分类 ⑴ 轻子 ⑵ 夸克 ⑶ 规范粒子 ⑷ Higgs粒子(未发现)
二、轻子 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6种轻子按其发现的年代和性质,分 为三代;轻子同一代之间才发生相互作 用。
三代轻子的电荷和质量
1、电子的发现 ⑴ 电子是最早发现的基本粒子。1897 年汤姆逊在测定阴极射线粒子荷质比时 发现。 电子的静止质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