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导则(试行)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06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一般规定 (2)2.1道路绿地率及覆盖率指标 (2)2.2道路绿化建设基本原则 (2)2.3道路绿化植物选择要求 (3)2.4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化提升改造指导原则 (4)第三章道路绿化 (5)3.1行道树 (5)3.2道路分车带绿化 (10)3.3路侧绿带 (13)3.4街旁游园 (16)3.5交通岛绿化 (18)3.6停车场绿化 (19)3.7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绿化 (20)附录一名词解释 (24)附录二编制依据 (28)附录三本导则用词说明 (29)附表及附图 (30)第一章总则第1.1条根据城市道路景观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地方性及特色性要求,结合成都市现有道路绿化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本着提升道路景观建设水平,提高道路绿化建设质量的需要,特编制本导则。
第1.2条本导则适用于成都市主城区、成都天府新区和高新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及绿化维护改造的城市道路绿化工程。
其他区(市)县可参考执行。
第1.3条本导则作为道路绿化设计、技术审查、绿化施工标准及依据使用。
第1.4条本导则指导范围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红线与控规绿线之间、控规绿线外建筑退红空间的绿化。
第1.5条导则编制以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对道路绿化设计范围内的自然地貌、河流等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同时重视水土保持和生态景观,使道路与周围环境景观和谐统一。
第1.6条国家现有规范、地方现行标准已有内容本导则不再重述。
第1.7条城市道路绿化施工及养护应参照《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技术规程》、《成都市城市绿化养护质量等级划分》、《成都市城市绿化工程验收及移交》三个标准。
第二章一般规定2.1道路绿地率及覆盖率指标第2.1.1条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2)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3)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4)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第2.1.2条成都市新建道路绿地率应按上述规定执行。
改、扩建道路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达到道路绿地率指标。
第2.1.3条道路绿化工程建设,乔灌木覆盖率应不低于绿地总面积的70%,其中乔木覆盖率不应低于60%。
人行道的乔木覆盖率不应低于80%。
2.2 道路绿化建设基本原则第2.2.1条同步性原则。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绿化工程应与道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2.2.2条安全性原则。
道路绿化应符合安全行车视线、安全行车净空和行人安全通行的要求并具有阻挡眩光、防护隔离的作用。
保证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之间通过不同绿化形式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
第2.2.3条地方特色性原则。
植物选择应以地带性乡土植物①为主,突显地方特色,兼顾植物多样性。
为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盛景,可适当增加以市花芙蓉为主的各类花卉植物、市树银杏为主的各类色叶植物。
第2.2.4条因地制宜原则。
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景观协调性作为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
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同时,做到宜树种树、宜花①乡土植物:是指出现在物种的自然分布区及其自然传播范围内的植物,是经过长期系统演化而来,是本地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对本地生态环境极为适应的植物。
栽花、宜草铺草、宜藤植藤。
第2.2.5条节约性原则。
遵循节地、节水、节能理念,提高绿化效能,降低养护成本,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第2.2.6条保护性原则。
绿化提质改造和改建、扩建道路时应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依法原地保护。
成都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的树木应进行重点保护。
第2.2.7条统筹性原则。
在对单条道路进行绿化设计时,应结合片区上位规划统筹考虑。
第2.2.8条整体协调原则。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应与绿化建设相统筹,提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
对已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新增设施设备应尽量避让现有树木。
2.3 道路绿化植物选择要求第2.3.1条道路绿地的树种选择应优先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如行车视线和净空要求等),再兼顾景观功能和生态防护。
第2.3.2条道路绿地应选择树干通直、分枝点高、适应性强、少病虫害的树种,不宜选择表面根系发达、有飞絮、开花有明显异味的树种。
第2.3.3条行道树绿带的树种选择还应满足冠大荫浓、落果不易伤人、不易污染铺装地面的要求;分车绿带的树种选择还应满足枝下高符合交通安全需要;渠化岛绿地的树种选择应在满足交通安全的条件下,突出观赏特征(如观叶、观花、观姿或观果)的要求。
第2.3.4条确定树木规格时应大量选择壮龄优势苗木,不宜选择规格过大、树势衰退的树木。
为提高苗木移栽的存活率,建议大乔木采用假植苗。
表2.3.4 假植苗与地栽苗选用情况第2.3.5条商业步行街的乔木栽植应与建筑立面及景观相协调。
路面宽度受到限制的步行街,应采用花坛、树阵集中布置,也可采用活动性的盆栽、棚架、花架、格栅吊盆对建筑物立面进行立体绿化。
2.4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绿化提升改造指导原则第2.4.1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中应对生长时间较长、明显老化灌木进行及时更换;第2.4.2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中应对长势较差及已死亡树木及时进行更换;第2.4.3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中应对因过密造成树势衰退的树种进行抽稀移植。
第2.4.4条道路绿化提升改造中行道树树池建设应达到“生态、透水、美观”②的总体要求。
②成都园林精细化管理提出“靚池、松绑、美冠”要求,其中对靚池要求树池“生态透水美观”;松绑要求“树干清爽无缠绕”;美冠要求“树冠繁茂干通透”。
第三章道路绿化3.1 行道树第3.1.1条以下情况可以不设置行道树。
1)人行道宽度小于等于2.5米时;2)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切角5米范围内;3)人行道管涵、桥梁的区段。
第3.1.2条行道树栽植位置及间距表3.1.2.1 行道树栽植位置表表3.1.2.2 行道树间距、胸径与道路宽度对应关系表2.特色街区需结合实际综合考虑。
3.树冠繁茂乔木间距宜取最大值。
4.具体株距结合所选树木成年树冠大小确定。
第3.1.3条行道树树池选用标准1)树池大小应根据不同人行道宽度设置。
表3.1.3.1 树池内径与人行道宽度对应关系表2)树池形状。
行道树树池以方形为主,特殊情况下可考虑其他形式。
表3.1.3.2 树池形状分类表3)LID树池。
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可在新建道路试点使用LID树池。
第3.1.4条树池嵌边石1)平缘石:行道树使用树池盖板或人行道较窄时。
2)立缘石:当行道树树池内为种植土,为防止土壤冲出可设置立缘石;行道树树种不耐水湿时,可设置立缘石,立缘石不得高于地面5厘米。
3)嵌边石材质需与铺装风格统一。
第3.1.5条树池覆盖材料选用标准1)主城区项目道路人行道宽度小于等于3米、人流量较大或商业集中区域须对树池加覆盖板,以增加人行道通行宽度。
树池盖板尺寸不得低于1米×1米。
2)人行道大于3米时不对树池盖板做强制要求,可使用植草覆绿、卵石、树皮、陶粒覆盖等方式处理,禁止树池内现裸土。
3)行道树树池为单独设置时,树池尽量以透水、生态的材料进行覆盖。
表3.1.5 树池覆盖材料选用表注:硬质镂空板镂空面积不得低于30%。
第3.1.6条行道树支撑选用标准1)独立树穴行道树使用四角支撑,支撑杆原则上不得超过树穴范围。
2)支撑主要材料见下表3.1.6。
表3.1.6 四角支撑分类表注:1.同一条道路支撑需统一材质、高度、粗细、色彩、附着方式。
2.色彩要求:钢支撑使用灰色、墨绿色,宜与市政设施色调统一。
3.附着方式:支撑方式应做到生态美观,不影响树木生长。
宜采用“井”字架固定,或选用可伸缩调节扣件、软质材料固定。
3)行道树种植期达两年,经稳固评定之后应及时拆除支撑。
第3.1.7条成都市行道树适用树种推荐表3.1.7.1 成都市行道树适用树种推荐表注:独立树穴式行道树不宜选用根系发达、有气生根的树种。
第3.1.8条树穴及土壤标准1)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行道树树穴应优先采用带状树池。
如采用独立式树穴,应设置较大尺寸。
2)树穴规格。
以栽植树木中心点沿四周向下挖坑,坑的大小根据土球规格及根系情况而定,带土球的应比土球大16-20厘米, 不良土壤的树穴宜扩大30-50厘米,坑的深度应比土球高度深10-20厘米。
如遇条件受限,树穴规格不小于1.2米(长)×1.2米(宽)×1.2米(深)。
3)土壤标准。
栽植前需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对不满足种植要求的③骨干树种:在现有城市绿化树种中被认为是最佳的,是行道树的基调树种和主要树种,可大量应用。
④一般树种:符合行道树选择的基本要求,是城市普通绿化的常见树种,只能适量应用。
⑤试用树种:是指在与本市同纬度的地区和本地区的林区生长较好,形态优美的优良乔木,可积极引种。
土壤采取相应改良、施肥和置换客土等措施。
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应符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
4)土壤高度。
绿化带内土壤经沉降后必须低于嵌边石顶面标高5厘米。
5)土壤结构。
种植土层必须与地下土层连接,以保持土壤液体及气体的上下贯通,如种植层下有水泥板、沥青、石层等隔断层,必须将其破除,直至上下土壤连接。
6)土球标准。
行道树土球直径应不小于其胸径的8倍,不得有松球、散球、破损球。
7)换填标准。
乔木不同规格对应的换土厚度要求参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附表1)。
第3.1.9条行道树质量标准1)初步设计阶段应明确行道树的胸径、高度、冠幅的指标。
如因树种原因,确需截干栽植的,应规定截干后最小高度、胸径及保留分枝级数,不得使用自然规格。
2)项目规模较大时,设计应充分考虑市场苗源供需情况。
3)应根据不同道路等级采取相应的行道树标准。
4)年限要求:行道树一律选用苗圃一至两年生假植苗。
5)外观及规格①要求主干通直、树形优美,树皮无损伤,土球完整、无破裂或松散。
②同一道路上行道树的树高、胸径、冠幅、分枝点、分枝级数五个规格基本一致,观赏面一致。
③常绿乔木尽量全冠栽植,不能全冠栽植的不得低于四级分枝、有景观需要的落叶乔木保留三级分枝,有较好的树冠形态。
④商业区域分支点高度不得小于3米。
如有公交车通行及停靠需求,应控制在4-5米。
6)定植修剪标准:保持全冠的前提下适度疏枝。
修剪时应去除所有损伤枝、断枝、枯死枝。
切口要平整,留枝、留叶要合理,树形要匀称;修剪直径2厘米以上大枝及粗根时,截口应削平,应涂伤口愈合剂。
7)定植后修剪标准:保持行道树下缘线整齐,并控制下缘线在行人及非机动车高度以上,一般以2.5-3.5米为宜。
疏剪过多的花序及果实,纠正偏冠的树冠,修剪过密的枝丛。
直立性树种禁止截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