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广州大学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广州大学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3
会,有近 1600 家用人单位入场招聘,为毕业生提供近 4 万个应聘岗 位。学校就业中心为毕业生组织召开了小型宣讲会共 200 多场,为毕 业生提供了 5000 多个应聘岗位。
积极开拓基层就业市场。一方面,加强宣传发动工作,统筹实施 好“西部计划”、“山区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三支一扶最 后实际上岗的有 12 人,组织实施师范生教师资格认定,共帮助 1000 多名 2016 届师范毕业生完成认定工作,为毕业生到基层教育战线就 业奠定基础;积极为中小企业招聘毕业生搭建平台,鼓励和引导毕业 生到中小企业、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
法学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社会工作 行政管理 化学 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食品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非师范 233 非师范 131 非师范 184 非师范 44 非师范 40 非师范 38 非师范 78 非师范 50 非师范 112 非师范 147 非师范 54 师范 35 非师范 87 非师范 78 非师范 73 非师范 89 非师范 137 非师范 111
8
三、2016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 (一)2016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流向 我校 2016 届本科毕业生中,有 4454 名毕业生在企业单位就业; 805 名毕业生在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 418 名毕业生考上国内研究生,299 名毕业生出国(境)升学深造。
图 2 2016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流向
5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一、2016 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我校 2016 届本科毕业生有 6434 人,其中,广东省生源 5452 人, 外省生源 982 人。在广东省生源中,珠三角地区生源人数为 3767 人, 占全校毕业生人数的 58.55%,其中以广州市生源比例最大,生源人 数为 2747 人,占全校毕业生人数的 42.7%。
成立了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我校创新创业工作以创新创业工 作领导小组为领导机构、教务处牵头,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各相关部 门配合,着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将创业教育融入到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并以此作为大学 生创业的“启蒙教育”,在此阶段积极开展“无领导创业成长小组”、 “模拟 HR 职业认知成长小组”、“我和大学有个约定”等活动。特别
2
行动计划,依托“财富论坛”和 “财经人梦工场”,提升学生就业能 力,数学学院和旅游学院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服务毕业生成长成才, 土木学院通过走访、函调,继续完善“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社 会评价”和“毕业生对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等。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有新突破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积极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和 教学方案的反馈修正,精心设计了突出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课 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并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 式,如组织学生开展“我和大学有个约定”、“大学生涯规划书”、“简 历与生涯”、“求职与社交礼仪”、“工作思维与沟通力”、“就业政策知 识问答”、“怎样找到好工作”、职业认知和无领导创业成长小组等教 学活动,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了职业发展 与就业指导的教学效果,教研室的两位老师也被评为广州大学最受学 生欢迎的公共课老师。
非师范 85 非师范 178 非师范 74 非师范 51 非师范 22 非师范 26 师范 42 非师范 111 非师范 233 师范 123 师范 33 非师范 34 非师范 44 非师范 95 非师范 89 师范 89 师范 66 非师范 103 非师范 34 非师范 39 非师范 67 师范 66 非师范 72 非师范 74 非师范 41 非师范 267 非师范 56 非师范 185 师范 113 非师范 78 非师范 63 非师范 87 非师范 161 非师范 150 非师范 43 非师范 25 师范 25 师范 76 师范 49
就业率
97.37% 91.18%
91.45%
96.57% 92.37% 93.48% 86.36% 85% 97.37% 98.72% 94% 98.21% 97.96% 98.15% 94.29% 98.85% 94.87% 91.78% 94.38% 98.54% 90.09%
96.13%
98.92% 96.43% 94.12% 100% 92.86% 98.8% 96% 98.04% 97.56% 92.5% 98.65% 95.24% 97.89% 97.35% 96.6%
7
旅游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人文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体育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
会展经济与管理 旅游管理 动画 工业设计 绘画 美术学 美术学 艺术设计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对外汉语 生物工程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安全 信息与计 交通工程 土木工程 日语 英语 英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 舞蹈编导 舞蹈编导 音乐学 思想政治教育
非师范 181
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 件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育学院
经济与统计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5 年制) 建筑学(5 年制) 建筑学 教育技术学 教育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学前教育 国际经济与贸易 会计学 金融学
非师范 93 非师范 84 非师范 51 非师范 22 非师范 28 非师范 83 非师范 25 师范 51 师范 41 师范 40 非师范 74 师范 42 非师范 142 非师范 151 非师范 147
4
是以无领导创业成长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设计了约 1200 多个创业 单位运营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合作有新突破。一是我校与微软(中国)共建 创新技术实践中心,二是我校作为核心发起单位参与创建“粤港澳高 校创新创业联盟”,创新创业的社会合作极大的充实了我校创新创业 教育资源。
创业培训有新推进。我校与广州市职业能力培训指导中心合作, 连续举办 SYB 创业培训和模拟创业实训,为了迎合互联网+的时代发 展趋势,让学生更好的与社会需求对接,我校与广州为树创业园运营 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青年大学生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学 生免费开设跨境电商、国内电商、移动电商、互联网营销等专业课程 培训(周末授课),并提供企业实战和项目运作机会,帮助同学们在 校学习期间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同时增强社会竞争力。
98.82% 98.31% 93.24% 96.08% 100% 96.15% 90.48% 95.5% 94.42% 96.75% 87.88% 91.18% 95.45% 94.74% 96.63% 94.38% 89.39% 95.15% 100% 97.44% 97.01% 93.94% 95.83% 97.3% 97.56% 96.25% 94.64% 95.14% 95.58% 92.31% 98.41% 96.55% 98.76% 98% 97.67% 96% 96% 94.74% 93.88%
广州大学 2016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1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与成效
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注重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和毕业生就业 满意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一、各学院就业服务活动和服务举措有新成效 鼓励学生多渠道和多形式就业,如音乐舞蹈学院和体育学院、美 术学院针对艺术体育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美术学院有 26 名毕业生经营画室、服装设计、个人形象设计等工作室,逐步走 向创业之路;各学院积极建立就业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如建筑学院的 小雅工作室、机电学院的“小西当老师”、外语学院的“辅导员话你 知”等微信公众号,极大的方便了毕业生教育和就业跟踪工作的开展; 注重精准就业服务,如工商管理学院充分利用专业首席教授的优势, 对毕业生进行专业的辅导,公管学院富有特色的第二导师制度,邀请 政府公务员和企业高层作为毕业生的第二导师,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生命科学学院和人文学院开展深入细致的就业咨询和辅导等;与专业 相结合,开展富有学院特殊的就业教育活动和服务举措,如教育学院 和化学化工学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就业能力,教育学院的新疆 少数民族就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在广州同德围派 出所工作,一名少数民族毕业生应征入伍分配到了河北邢台部队,环 境学院连续 9 年与广东省环保协会合作举办“广东省环保企业专业招 聘会”,计算机学院注重毕业生就业的人职匹配,使得毕业生就业薪 酬和专业对口率均逐年提高,经济与统计学院开展 8 项促进就业系列
各项创新创业大赛成绩斐然。在 2015 年 10 月份在贵阳举行的中 国机器人大赛暨 Robocup 全国总决赛、第六届华南区企业模拟竞争大 赛、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总决赛、2016 年“挑战杯·创青 春”大学生创业大赛、 第十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之第九届 “新道杯”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MBA 专项赛和电子商务专项赛、第五届“赢在广州”创业大赛等等, 我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6
我校 2016 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 95.76%,比去年略有增加。
表 1. 2016 届本科毕业生分学院分专业初次就业率统计
学院
专业
是否师 参加就
范
业人数
地理科学
师范 38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
非师范 3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非师范 117
法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