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时间:2016年12月5日学院概况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是原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2012年撤系建院。
化材学院现有化学(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科学教育(本科)和化学教育(专科)4个专业,现有在校生901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贵阳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专业。
化材学院设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科学等4个教研室,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备条件,现有教学用房20余间,面积1750平方米;建有材料实验室、精密仪器室、电化学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在建)、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科学艺术等专业实验室8个约1300平方米,其中材料实验室是学校重点实验室;可用校管基础实验室11间1800平方米,为无机化学实验室(一)(二)、分析化学实验室(一)(二)、有机化学实验室(一)(二)、物理化学实验室(一)(二)、科技创新实验室(一)(二)、精密仪器室。
化材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6人。
其中专任教师24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5人、学士4人。
化材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把教学质量关,建立健全了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学生实行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上的要求是“勇于进取、开拓创新”。
自1978年办学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数千人,为贵州省、贵阳市及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报告说明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院根据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贵阳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1.贵阳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6年11月21日。
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调研数据。
调研面向全院2016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30%。
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一)毕业生的总体规模化材学院2016届毕业生共243人,均为本科生。
(二)毕业生的结构分布1.专业结构学院2016届毕业生为科学教育、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
2.性别结构学校2016届毕业生中,男生183人,女生60人,男生人数占大多数,男女性别比为1:0.328。
专业(本科)男女性别比(男:女)人数比例人数比例科学教育43 17.70% 22 9.05% 1:0.511 化学45 18.52% 29 11.93% 1:0.644 材料科学与工程95 39.09% 9 3.71% 1:0.095表1-1 2016届毕业生的性别分布3.生源结构学院2016届毕业生来自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贵州省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89.71%。
生源地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贵州省218 89.71% 河南省 5 2.06% 四川 3 1.23%广西 2 0.82%海南 3 1.23%江西 4 1.65%福建 4 1.65%湖南 4 1.65%总计243 100.00%表1-2 2016届毕业生生源地结构二、就业率及就业去向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于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一)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1.就业率截止到2016年12月01日,学院2016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89.71%。
三个专业中,科学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略高于平均水平,化学专业相对较低。
学院学历专业总人数总就业人数及比例(%)协议就业人数及比例其他就业人数及比例待就业人数及比例化学与材料工程本科科学教育65 60 92.31 0 0.00 60 92.31 5 7.69 化学74 63 85.14 0 0.00 63 85.14 11 14.86 材料科学与工程104 95 91.35 3 2.88 92 88.46 9 8.65 合计243 218 89.71 3 1.23 215 88.48 25 10.29 合计243 218 89.71 3 1.23 215 88.48 25 10.29 表1-3 2016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2.毕业去向从去向构成来看:学校2016届毕业生以签约就业为主(82.31%),灵活就业在其次(12.2%)。
毕业去向人数 比例 签约就业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14 5.76%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78 73.25% 基层项目 25 10.29% 应征入伍 1 0.41% 小计218 89.71% 未就业2510.29%表1-4 2016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二)未就业分析截止到2016年12月01日,学院2016届未就业毕业生共25人(占比10.29%);进一步调查了解其未就业原因。
主要为“在准备国内公务员或其他考试”和“在准备职业资格考试”来谋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其次为“没找到满意的工作”;而目前“暂时面临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占比为16%。
图1-1 2016届毕业生未就业原因分布16%24%12%48%0%10%20%30%40%50%60%图表标题三、就业流向(1)就业地区分布就业地区分布:学校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以贵州省内为主,共187人(占比86.78%);省外就业地区主要为深圳市、江苏省和陕西省,占比分别为 3.21%、2.75%和2.30%。
序号就业区域人数所占比例1 贵州省187 85.78%2 陕西省 5 2.30%3 江苏省 6 2.75%4 深圳市7 3.21%5 其他13 5.96%表1-4 2016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省内就业城市:贵州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贵阳市(43.58%)和遵义市(25.23%)。
就业市本科毕业生人数比例贵阳市95 43.58% 遵义市55 25.23% 毕节市32 14.68% 黔西南州10 4.59% 安顺市10 4.59% 六盘水市 6 2.75% 铜仁市 5 2.30% 黔南州 3 1.38% 黔东南州 2 0.92%表1-5 2016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城市分布生源地与就业地交叉分析:省内生源毕业生中,95%选择留在本省(贵州省)工作;70%的外省生源也优先考虑在贵州省就业,30%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
(二)就业单位分布1.就业单位性质分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其他企业(民营企业为主),占比82.11%;此外,中初教育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也为毕业生主要签约单位,占比分别为7.34%和4.95%。
单位性质百分比其他企业82.11%中初教育单位7.34%其他事业单位 4.59%国有企业 2.74%三资企业 1.38%其他0.92%机关0.92%表1-6 201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2.主要用人单位分布学院2016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如下图所示:序号单位名称人数1 贵州着色黔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62 贵州天下一方科技有限公司 53 贵州天下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54 贵州三叶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45 陕西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46 德昌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47 贵州佰润黔之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38 贵州华宏交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3 9 遵义县教育局 2 10威宁县教育局2表1-7 2016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注:主要就业单位为按人数从高到低排列的前10家单位。
(三)就业职业分布我院毕业生就业职位主要为“技术人员”,占比为52.33%;其次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比为30.22%。
图1-5 2016届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52.33%30.22%10.11%3.15%4.19%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公务员其他人员第二篇:就创业工作举措一、学院就业创业举措(一)全院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我院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
形成学院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就业工作人员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为小组主要成员,任课教师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
为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完成提供保障。
并且邀请优秀毕业生就自己成功经验与学生交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及社会相关就业讲座的就业指导。
我院就业小组从国家、地方政府就业相关政策,就业形势分析,到学科就业和就业诚信教育等方面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二)在招生、培养、就业工作上,努力将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
我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高等教育法规,结合社会需求与本院实际,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在就业工作中与用工单位积极合作,以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及时了解毕业生在用工单位的表象和用工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意见反馈,以此更进一步推进我院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方面的工作。
(三)积极开拓结业市场。
在就业市场开拓方面,我院积极与相关用工单位沟通,形成以名企公司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四)积极鼓励学生创业,以创带就。
我院鼓励毕业生创业,及时向学生宣传国家和当地政府在毕业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在能力范围内,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如创业形式分析,推荐毕业生等。
二、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评价学校2016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显示:非常满意的有32%,比较满意的有45%。
可以说,77%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还是表示认可的。
图2-1 2016届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32%45%20%3%0%10%20%30%40%50%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毕业生的薪酬情况;二是毕业生就业与其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三是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
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一、薪酬水平薪酬区间: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区间主要在3000-4000元,其次为2000-3000元。
图3-1 2016届毕业生薪酬分布二、专业相关度学院2016届毕业生目前从事本专业教学的人数为99人,占比45.41%。
加上从事教育行业的其他岗位人员,本届毕业生目前就职岗位于所学专业相关度为52.75%。
总体说来,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不是很高,尤其是材料专业比较显著。
2.00%20.00%64.00%8.00%6.0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三、工作满意度90%以上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对现在就业单位不满意的为0,表明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还是比较认同,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