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博弈论管理博弈论(Game Theory of Management)[编辑]什么是管理博弈论[1]管理博弈论也称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理论,是指管理博弈论是对近年来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中不同模型、不同方法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提炼。
所以可以说管理博弈论就是围绕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一系列理论与方法,是博弈论在管理学领域的运用与发展。
[编辑]管理博弈论的产生[1]现代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激发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其中自然包含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但由于管理对象是有限理性的社会人,不是理性的经济人;由于管理环境是复杂多变而组织目标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管理活动更具多阶段特性;由于被管理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因而管理激励与约束是多因素的;还由于管理活动通常具有多目标、多层次的特点,使博弈论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远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更为复杂、多样。
由于引入了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概念,使得管理和博弈有了结合部,博突论在管理学的应用有了切入点。
之所以说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是管理博弈论产生和发展的载体,是由于它既切合管理实践发展需要,又能将个人理性与非理性、优化结果的定量与定性描述、需求的单因素与多因素、管理的单目标与多目标、单阶段与多阶段、单一管理层次与多管理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开辟了道路。
[编辑]管理博弈论的基本内容管理博弈论的基本内容包括:需要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压力约束,纠偏约束。
[编辑]管理博弈论管理的核心[2]管理博弈论管理的核心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其中就包含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一个组织内部的效率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努力水平。
因此,激励与约束就成了管理的核心职能。
在企业中如何提高员工的素质,如何创造出使员工感到上下级平等的环境,如何达成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这都是一个组织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考虑如何运用管理激励与约束手段的问题。
从社会现实来看,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污染问题,体育比赛中的黑哨问题,运动员的违规问题等等都是管理激励与约束措施不当造成的。
建立有效的管理与约束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实践的迫切需要。
管理博弈论就是一门关于激励与约束机制体系设计的新学科,它是博弈论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的、新的分支,管理博弈论进行定量化.模型化研究的基本数学基础就是博弈论。
[编辑]管理博弈论的学科特点[1]管理博弈论作为一门以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有自己产生的时代背景,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是应管理实践需要而生的。
具体而言这门新学科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管理博弈论是一门新兴综合性交叉学科。
管理博弈论研究的对象是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往往非常复杂。
由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一般信息是不对称的,他们既可能是合作关系,也可能是非合作的关系,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中需要综合运用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理论与方法,还可能用到各种现代数学最优化理论,还要以管理学激励与约束理论为指导。
因此,管理博突论是由众多学科理论交叉形成的,以特定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新学科。
(2)管理博弈论是一门应用性管理类新学科。
管理博弈论是根据管理实践的需求而产生发展的,它的问题来源于管理实践,它的研究服务在于管理实践,故而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管理类新学科。
(3)博弈模型的机制式表述。
博弈论中博弈模型的基本表述形式有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中博弈模型的基本表述形式为特征函数式表述。
这些博弈模型的表述形式都是管理博弈论中博弈模型可采用的表述形式,但是,由于对复杂的多目标、多样因素、多阶段博弈难以表述,故其应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为此,管理博弈论提出了适应于解决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复杂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的基本表述形式——机制式表述。
(4)定性要素研究与定量要素研究相结合。
博弈论与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中博弈模型不仅可容纳的要素较少,而且要求要素只能是定量的。
管理问题中涉及的资源要素不仅多,而且定性要素占的比重很大。
不能反映定性要素作用的模型,显然不足以反映问题的全貌,设计出的模型必然是有缺陷的。
管理博弈论强调定性要素研究与定量要素研究相结合,在其机制式表述中,通过定性因素定量化,将定性因素纳入模型,研究其作用与影响,力图达到充分全面反映问题的目的。
(5)管理博弈论以实际管理问题为导向归纳其基本模型类型。
由于管理博弈论以实际管理问题为导向,而实际管理问题复杂纷繁,故具体设计的模型多种多样。
但管理博弈论以实际管理问题为导向,从两个角度对模型类型进行划分:一是管理对象是相对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相互联系、影响的个体);二是被管理者的行动是否造成社会公共资源的损耗。
从而形成四类最基本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模型:个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群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隐蔽违规行为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公共资源有效管理的激励与约制模型。
[编辑]管理博弈论的研究[3]∙管理博弈论的应用研究结合体制改革和管理实践发展需要,针对管理问题,将管理博弈论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国民经济各领域,可望获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管理博弈论的实证研究结合管理实际,开展广泛调研,对管理激励与约束方法进行验证和修改,对管理激励与约束评估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并实施评估。
∙管理博弈论的系统化研究对管理博弈论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模型化表述、模型解法、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表达方式等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
∙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方法研究开展从管理学出发、渗透于哲学的理论方法论研究,是管理学发展的需要,也对管理博弈论的发展和应用起重要指导作用。
∙管理激励与约束因素研究研究基本的管理激励与约束因素、定性因素定量化的方法、激励与约束因素在模型中的联系及匹配问题等。
∙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评估研究研究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评估体系建立、评估指标设计、评估方法等内容。
[编辑]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博弈论、管理博弈论的比较[4]博弈论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管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管理博弈论都是博弈论的应用分支。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是非合作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主要研究非对称信息结构下的最优契约安排问题;管理博弈论是博弈论和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问题。
博弈论偏重方法论研究,局中人地位平等,没有明确的设计主体,注重定量模型化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求得博弈问题的纳什均衡解。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主要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设计最优交易契约,设计主体为委托人,实施对象为代理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非对称,委托人通过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使代理人按他所期望的方向行动。
管理博弈论以管理问题为导向,设计主体是管理者,实施对象是被管理者(有限理性人),管理者通过设计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约束、规范被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约束、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
管理博弈论对管理博弈问题的表述形式主要采用机制式表述,同时,针对具体问题也可灵活应用博弈论的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及非对称信息博弈论的特征函数式表述。
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与博弈论、管理博弈论的比较1.博弈论(含合作博弈论和非合作博弈论)2.非对称信息博弈论3.管理博弈论本质关系是2、3基础是非合作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是合作博弈论、非合作博弈论、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管理学上的应用研究着眼点方法论导向经济问题导向管理问题导向研究结果体现综合信息结构下可能的均衡结果综合信息结构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博弈的一般表达方式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特征函数式表述战略式表述;扩展式表述;特征函数式表述;机制式表述对“机制”的定义博弈框架契约管理系统内各分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编辑]案例分析[编辑]案例一:管理博弈论在运动队管理中的应用[2]现代运动队的管理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积极性,运动员的管理是运动队的核心问题。
组建各级运动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运动队的管理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简单地归纳为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为运动队取得优异的成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运动队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教练员和运动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博弈,如何权衡各方面的相关因素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就需要管理层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充分运用管理博弈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权衡利弊,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目前运动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运用管理激励的方式实现运动队管理目标(1)需要激励马斯洛的递进五层次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以层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当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其激发动机的作用也随之消失,这时候上一级较高层次的需要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在一个运动队中,对同一个运动员来说,不同时期的需要层次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火箭队用560万美元优先取得了“小巨人”姚明下一年度的合约,对姚明来说他现在的需要就是场上主力位置,谋取高的报酬。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火箭队的管理层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满足他的需求,他才能继续为该队效力,反之,他就会另找主家。
然而当初他在上海东方时的愿望仅仅是能够到NBA去打球。
针对这些不同阶段的运动员的不同需要,在进行运动队管理的时候都应充分进行考虑,并且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
(2)目标激励美国心理学家佛罗姆认为,一种激励因素(或目标)的激励作用的大小受它的期望概率和效价两方面的因素的制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X期望概率。
期望公式的理论说明:①确立目标要适宜。
在运动队的管理中必须针对运动队运动员本人的训练水平,确立与运动员或运动队本身相符合的目标,不管运动员的本身训练水平如何,盲目为运动队设立夺取奥运会金牌,世界冠军之类的崇高目标,显然也不可能激发出强大的行为力量。
相反如果目标过小同样不可能产生较大动力。
②处理好成绩与奖励的关系。
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当运动员取得一定的成绩,达到一定的目标时,就希望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觉得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③运用期望值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
不同层次的运动员,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对自己的期望势必不同,一些运动员期望值过高,盲目乐观,一旦实现不了目标就会有失败感,一些运动员对自己的期望值过低,放松不努力,不认真训练,这都需要管理层认真分析,并为运动员设立适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