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覆盖问题分析

覆盖问题分析


(1)导频覆盖强度的分析
路测数据分析
(2)主导小区分析
路测数据分析
(3)UE和Scanner的覆盖对比分析
路测数据分析
(4)下行码发射功率分布分析
路测数据分析
(5)软切换比例分析 根据采集的Scanner路测数据,可以得到软切换区比例, 其定义为:
Scanner路测采集符合切换条件的点数 软切换区比例= Scanner路测采集的总点数
课程内容
第一章 覆盖问题分类 第二章 覆盖分析流程 第三章 覆盖增强策略 第四章 典型覆盖问题分析 第五章 网优各阶段关注点

站址规划不合理导致的覆盖空洞问题

一、现象
从下图,在覆盖区域内的部分地段,导频信号强度低于-90dBm,较周边区 域的信号覆盖水平低很多,出现了覆盖空洞问题。

尽量在规划设计阶段克服,方便以后的网络优化
覆盖问题分类
上下行不平衡
一般指目标覆盖区域内,业务出现上行覆盖受限(表现为UE 的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上行BLER要求)或下行覆盖 受限(表现为下行专用信道码发射功率达到最大仍不能满足
下行BLER要求)的情况。
上行干扰产生的上下行不平衡 下行功率受限产生的上下行不平衡
的是与2G共站或共Sector,因此,就可以用2G的覆盖分布来检验3G
的覆盖是否正常,例如:比较-80dBm到-90dBm的分布区域。而 且就目前SUNDAY的2G网络系统的最低工作电平-60dBm左右的情 况来看,3G的站下覆盖的最低要求也应该达到-60dBm左右,才能 认为站点基本正常。
课程内容
(2)话统工具
(3)UL RTWP告警台 (4)可测试性日志
配置参数调整
对解决覆盖问题的可能进行调整的无线配置参数包括:
(1)CPICH TX Power (2)MaxFACHPower (3)Sintrasearch、Sintersearch、Ssearchrat (4)PreambleRetransMax (5)Intra-FILTERCOEF
覆盖问题分析
课程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将能够:

分析解决导频覆盖和业务覆盖问题
衡量网络的覆盖性能


了解覆盖增强策略
课程内容
第一章 覆盖问题分类 第二章 覆盖分析流程 第三章 覆盖增强策略 第四章 典型覆盖问题分析 第五章 网优各阶段关注点

覆盖问题分类
1、信号盲区 2、覆盖空洞 3、越区覆盖
天线安装不合理导致的覆盖受限问题

三、现象
香港SUNDAY项目Pilot Network:701070_ParkLaneHotel站点主要覆盖 维多利亚公园,天线建立在平台上(10米高),如下图所示。在建网后的优
化阶段发现天线下面的交通灯前,非常容易出现Video Phone马赛克增多导致
图像质量变差和PS 384K业务的重新激活的现象。
覆盖增强技术

分集收发 在下行,通过提供TSTD(时分发射分集)、STTD(空时 发射分集)等多种分集方式,使UE的RAKE接收径的数目和质 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加覆盖范围,提高系统容量,减少基站数 目。 在上行,通过采用四天线收分集,可以降低对解调所需 Eb/No 的要求,在有功控条件下增益为 2.5~3.0dB ,可以改善 上行灵敏度2.5-3dB,减少25%-30%的站点数量。
从话务量出发定义软切换比例
业务信道承载的Erl (含软切换)-业务信道承载的Erl (不含软切换) 软切换比例= 100 % 业务信道承载的Erl (含软切换)
路测数据分析
(5)软切换比例分析
路测数据分析

上行覆盖
(1)上行干扰分析
路测数据分析

上行覆盖
(2)UE上行发射功率分布(微蜂窝)
站址规划不合理导致的覆盖空洞问题

分析
站址规划不合理导致的覆盖空洞问题
根因:不规则的网孔结构是导致覆盖空洞的主要原因
站址选择不当导致的越区覆盖问题

二、现象
站点过高,很容易造成越区覆盖,对其他站点造成同频干扰。
站址选择不当导致的越区覆盖问题

分析
对于高站的问题,通过增大机械下倾角和调整方向角来解决越区覆盖
覆盖增强技术

微蜂窝 在城区和密集城区,需要很高的基站密度,站址很难选择, 此时微蜂窝则是高容量的解决方案,更适合于城区和密集城区 环境。微蜂窝解决方案的特点就是,微蜂窝需要更高的解调所 需Eb/No及快衰落余量,但是却增加了信道码的正交性、降低 了邻区干扰及软切换余量。当微蜂窝配置了与宏蜂窝相同的功 率,那么微蜂窝空口容量将是宏蜂窝等效容量的两倍。
第一章 覆盖问题分类 第二章 覆盖分析流程 第三章 覆盖增强策略 第四章 典型覆盖问题分析 第五章 网优各阶段关注点

单站测试阶段
信号盲区
主要关注每个扇区的主要覆盖目标,根据规划目标确定是否为信号盲 区。


覆盖空洞
主要关注是否能保证全覆盖业务的连续覆盖。

规划验证
使用以下方法判别导频污染的存在:满足条件 的导频个数大于3个且
CPICH _ RSCP 95dBm
(CPICH _ RSCPst CPICH _ RSCP th ) 5dB 1 4
解决方案:
» 调整布局和天线参数 » 降低导频功率 » 在不影响容量的条件下,合并基站的扇区或删除冗余的扇

室内覆盖
利用室内分布式天线来进行室内深度覆盖更有效。
覆盖增强技术

全向发射扇区接收技术OTSR OTSR (Omni Transmission Sectorized Receive),发射采 用全向发射,接收采用3扇区接收。由于定向天线比全向天线的 增益更高,覆盖半径更远。采用OTSR在建网初期容量要求不 大的情况下,降低建网成本,提高覆盖范围。
4、导频污染
5、上下行不平衡
覆盖问题分类
信号盲区
导频信号低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比如:RSCP门限为115dBm,Ec/Io门限为-18dB)的覆盖区域,比如,凹地、山 坡背面、电梯井、隧道、地下车库或地下室、高大建筑物内
部等等。
解决方案: » 新建基站
» 增加覆盖面积
» RRU、直放站 » 泄露电缆 微蜂窝
主要关注数字地图和实际环境的差异,进行覆盖预测和实际路测数据
对比验证。
优化前评估阶段

上下行干扰
主要关注每个小区的上行RTWP的变化,以及路测中Scanner或UE的 RSSI的变化情况。
路测数据分析

上行覆盖
(2)UE上行发射功率分布(宏蜂窝)
上行覆盖受限
话统数据分析

话统指标
覆盖问题对接入成功率,拥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的影响

话务分布 统计话务量和业务分布不均衡所造成的覆盖问题

超忙/超闲小区
根据负荷进行的调整对覆盖的影响
课程内容
第一章 覆盖问题分类 第二章 覆盖分析流程 第三章 覆盖增强策略 第四章 典型覆盖问题分析 第五章 网优各阶段关注点

覆盖增强技术
基站配置调整 扇区化配置 大功率功放
覆盖增强技术

塔放 塔放的应用是通过减小基站接收子系统总的噪声系数来提 高上行覆盖性能,覆盖的增益取决于接收机子系统的机制及相 关馈缆的损耗,当与GSM系统共用馈缆时,覆盖的增益是最大 的。如果系统容量是下行受限,那么塔放的使用将降低系统的 容量,典型的,容量一般损失在6%-10%之间。
(6) Intra-CellIndividalOffset
(7)RLMaxDLPwr、RLMinDLPwr(面向业务 )
第二章 覆盖分析流程


第一节 相关知识准备
第二节 覆盖数据分析
覆盖数据分析
覆盖数据分析包括

路测数据分析 话统数据分析


跟踪数据分析
用户投诉分析
路测数据分析

下行覆盖
覆盖问题分类
越区覆盖
指某些基站的覆盖区域超过了规划的范围,在其他基站的覆 盖区域内形成不连续的满足全覆盖业务的要求的主导区域。 解决方案: » 调整天线下倾角和方位角 » 避免天线正对道路传播 » 利用周边建筑物的遮挡效应
» 调整导频功率,减小基站覆盖面积
覆盖问题分类

导频污染
一般指在某一点接收到太多的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
测试RTWP干扰的活动中才被发现,之前,通过了单站测试,在后续
的网络优化测试活动中也未能发现。错误修复前后的导频RSCP对比,
如图所示。
天馈安装错误导致的覆盖受限问题
天馈安装错误导致的覆盖受限问题

分析
从上图的天馈安装改正前的导频RSCP可以看到,站底附近的信号 分布均在-76dBm以下,对比三个扇区的覆盖,显然A扇区要比B和 C 扇 区 要 强 20dB 左 右 。 但 是 , 这 一 点 从 目 前 采 用 的 单 站 测 试 CheckList来看,导频RSCP大于-85dB的要求是很难发现这样的问 题,尤其对微蜂窝站点。由于香港SUNDAY项目的大部分站点采用
» 室内分布式覆盖系统
覆盖问题分类
覆盖空洞
导频信号低于全覆盖业务(例如:Voice、VP、PS128K)的 最低要求但又高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的覆盖区域。 解决方案: » 新建微基站或直放站 » 选用高增益天线、增加天线挂高和减少天线的机械下 倾角
» 优化全覆盖业务的功率配置(无大容量需求的场景)
天线安装不合理导致的覆盖受限问题

分析
从规划上看,3G和2G是共站址建设,通过对比2G的覆盖测试数据,就 可以发现2G在路口和站下并没有出现比较大的信号波动,也就是说,如果3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