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脑实质内肿瘤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少枝胶质细胞瘤(Aligodendroglioma)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神经节细胞瘤(Gangliocytoma)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 转移瘤(Metastasis) ……
多形性胶质
母细胞瘤
女性53岁 胼胝体膝部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脑转移瘤
女性 41岁 乳腺癌脑转移 F/41 Breast cancer with brain metastases
颅内肿瘤的发生特点
颅内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年龄组。 小儿——后颅窝和中线部位肿瘤多见, 如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 成人——胶质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 听神经瘤 老人——胶质细胞瘤和转移瘤
1.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2. 脑膜的肿瘤:脑膜瘤、脑膜肉瘤 3. 神经鞘细胞肿瘤:听神经鞘瘤、三叉神经鞘瘤 4. 垂体前叶肿瘤:垂体腺瘤 5. 先天性肿瘤:颅咽管瘤、畸胎瘤 6. 血管性肿瘤:血管网状细胞瘤 7. 转移性肿瘤 8. 邻近组织侵入到颅内的肿瘤 9. 未分类的肿瘤
颅内肿瘤的分类
语言,眼球震颤; ② 小脑蚓部肿瘤:步态不稳,行走不能。 ③ 桥小脑角肿瘤:眩晕、耳鸣、进行性听
力下降、Ⅴ、Ⅶ颅神经麻痹,后期Ⅸ Ⅺ后组 颅神经麻痹。
各类不同性质颅内肿瘤的特点
(一)神经胶质瘤
1.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是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瘤,恶性 程度较低,约占颅内肿瘤40%,多见大脑半球,中青年多见, 因界限不清,手术难切尽,术后易复发,应辅以防化疗,5年 生存率30%。
(一)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1. 头痛:随病情渐进性加剧,幼儿、老 人头痛发现较晚
2. 呕吐:喷射性 3. 视乳头水肿:幕上肿瘤出现晚,幕下
肿瘤出现早 4. 其他:头晕、视力减退、复视、意识
改变、大小便失禁等
头痛
呕吐
视乳头水肿
(二)局灶性症状与体征
一类是早期的刺激症状如癫痫、疼痛、抽 搐。
一类是晚期的正常神经组织挤压和破坏而导 致功能丧失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
各类不同性质颅内肿瘤的特点
(二)脑膜瘤(meningioma) 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20%,
多良性,病程长,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3,发 病高峰30-50岁,多见于矢状窦旁和大脑凸面。 脑膜瘤包膜完整,双重供血,术中出血多,手 术多可切尽,预后好。<3cm可行X刀γ刀治疗。
各类不同性质颅内肿瘤的特点
5. ③感觉障碍:为顶叶肿瘤常见症状;
6. ④运动障碍;
7. ⑤失语症;
8. ⑥视野损害。
不同部位颅内肿瘤临床表现的特点
鞍区肿瘤 ① 视力视野改变; ② 眼底视乳头萎缩; ③ 内分泌功能紊乱。
松果体区肿瘤 颅内高压出现早,双眼上视困难,儿童性
早熟。
不同部位颅内肿瘤临床表现的特点
后颅窝肿瘤 ① 小脑半球肿瘤:肢体共济障碍,爆破性
颅内肿瘤的分类
脑实质内肿瘤 Meningioma脑膜瘤 Pituitary adenoma垂体腺瘤 Neurinoma神经鞘瘤 Craniopharyngioma颅咽管瘤 Epidermoid Cyst表皮样囊肿 Chordoma脊索瘤 metastasis转移瘤 ……
颅内肿瘤的分类
脑室内肿瘤 Ependymoma室管膜瘤 papilloma乳头状瘤 Meningioma脑膜瘤 …..
最早出现的局灶性症状有定位意义。如额叶 前部的精神症状、中央前回刺激性癫痫及破坏 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中央后回对侧半身感觉 异常。
不同部位颅内肿瘤临床表现的特点
1. 大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多见胶质瘤,其次是脑膜瘤和转移瘤。常见
症状:
3. ①精神症状:额叶肿瘤;
4. ②癫痫发作:额叶、颞叶、顶叶肿瘤常见;
发病部位
大脑半球发生脑肿瘤的机会最多。不同性质的肿瘤 好发部位不同: 星形细胞瘤、胶质细胞瘤——大脑半球的皮层下 室管膜瘤——脑室壁 髓母细胞瘤——小脑引部 脑膜瘤——与蛛网膜颗粒分布一致,多见于矢状窦旁和 大脑凸面 神经鞘瘤——桥脑小脑角 垂体腺瘤——鞍区
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局灶性的症状与体征
2. 少突胶质瘤:占胶质瘤的7%,多见于大脑半球白质,生长慢, 瘤内有钙化。
3. 室管膜瘤:占胶质瘤的12%,好发儿童、青年,多见于侧脑室、 四脑室、三脑室。
4. 髓母细胞瘤:高度恶性,好发2~10岁儿童,长于小脑蚓部突 入四脑室。
5.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占胶质瘤的20%,大脑半球额顶颞叶多 见。
生长激素腺瘤(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 瘤)等,有混合型腺瘤。 如肿瘤直径分—— <1cm,限于鞍内生长称微腺瘤,确 诊靠CT或MRI及血清激素水平测定,肿瘤直径 >1cm, 突破鞍膈为大腺瘤,>3cm 为巨腺瘤。
不同垂体腺瘤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特点
概述:
颅内肿瘤(Intracranial Tumors)为神经外科常见 病,分原发和继发二类, 原发性颅内肿瘤
肿瘤发生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血管 和残余胚胎组织。年发病率7.8-12.5/10万人。男性 略多于女性,幕上多于幕下。 继发性颅内肿瘤
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以肺癌脑转移 最多见,主要经血流到颅内。
颅内肿瘤的病因
病因不明。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基因 和抗癌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遗传、环境、物理、化学和生物等 因素可诱发肿瘤的发生。
颅内肿瘤的分类
根据肿瘤发生的解剖部位、组织来源、 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分类:(参照 1992年WHO分类和1998年北京神经外科研 究所分类)
颅内肿瘤的分类
(三)垂体腺瘤 (pituitary adenoma) 是最多见的鞍区肿瘤,来源于垂体前
叶的良性肿瘤,肿瘤直径<1cm为微腺瘤, >1cm为大腺瘤,>3cm为巨腺瘤,症状 包括内分泌功能紊乱、视力视野改变和 颅内压增高。
垂体腺瘤的分类
既往按肿瘤细胞染色特性——嫌色性、嗜酸性、嗜碱性 目前为细胞分泌功能分类法——泌乳素腺瘤(PRL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