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感冒终版.ppt
中医内科学——感冒终版.ppt
代表方加减运用:
☆头胀痛甚者,加桑叶、菊花清利头目。
☆咳嗽痰多者,加浙贝、前胡、杏仁;痰黄稠,加知
母、黄芩、瓜蒌皮。
☆咽喉肿痛加板蓝根、射干、马勃解毒利咽。
☆时行感冒传染力强,症状重,在辨证上多属风热,
治疗时除了辛凉解表外,必须重用鱼腥草、板兰根、
连翘、贯众、黄芩、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之品。
最新.课件
21
(2)基本病机: 凉燥:凉燥束肺,肺卫失和。 温燥:燥热袭表,肺卫失和
(3)治法:润燥疏表。 (4)代表方:温燥—桑杏汤加减;凉燥—杏苏散加减。 温燥重症,燥热伤肺伴里热阴虚者—清燥救肺汤加减。
最新.课件
26
五、辨证论治
4.秋燥证
代表方加减运用: ☆表证重,加薄荷助透表。 ☆咽干红痛,加玄参、射干、银花、板蓝根清热
中医内科学
感冒
最新.课件
1
一、概述
(一)定义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所导致肺卫 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 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外感疾 病。
别名:伤风,冒风,冒寒;
时行感冒:由时行病毒引起,起病急,病情 较重,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证候多 相类似者。
最新.课件
2
一、概述
最新.课件
41
• 张刘良 男 29岁来自• 2015-6-29 发热3天,身疼乏力,咳嗽无痰, 不出汗。苔薄白,脉细。
2. 解表,不可表散太过,以免伤正。补虚,不可补益 过甚,恐其留邪。兼挟证,挟湿、挟暑者应兼化湿和胃 清暑,以免湿邪中阻。
最新.课件
13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实证
1.风寒证
(1)症状
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
兼症: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
舌脉: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浮数。
最新.课件
18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2)基本病机: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3)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4)代表方:银翘散加减。
最新.课件
19
银翘散
•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最新.课件
20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急骤 不限季节 广泛的传染性、
少有传变
流行性
(5) 病情 轻
重
(6) 传变 无
易入里化热,合并它病
最新.课件
12
五、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解表达邪。 治疗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义,
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 注意:
1. 风寒者辛温解表,风热者辛凉解表,时行感冒,多 属风热重证,除辛凉解表外,清热解毒至为重要。
五、辨证论治
4.秋燥证
(1)症状
审证要点:发热、恶寒、头痛、鼻咽干燥,干咳无痰或 少痰,舌苔薄白少津,脉浮。 凉燥:恶寒、发热、无汗、口不渴、舌质正常、脉不 数---干燥症+风寒表象 温燥:发热、微恶风寒、口干渴、咽干痛、舌边尖红、 脉数---干燥症+风热表象
最新.课件
25
五、辨证论治
4.秋燥证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最新.课件
3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1. 感受邪气
(1) 风为主因,兼夹它邪。 (2) 非时之气,时行疫毒。
2. 正气不足: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体质因素。阳虚者,易感风
寒;阴虚者,易感风热、燥热;痰湿偏盛者,易感 外湿;湿热偏盛者,易感受暑湿。★
(二)历史沿革
1.《内经》:首先认识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 2. 张 仲 景 : 《 伤 寒 论 ·辨 太 阳 病 脉 证 并 治 》 分 太 阳 伤 寒
(表实证--麻黄汤)和太阳中风证(表虚证—桂枝汤)论治, 均为风寒感冒。 3.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对风热感冒的病因症候认识;对时行感冒的认识。 4.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病名的医著。 5.《丹溪心法》:提出辛温、辛凉两大治法;感冒病位在肺。
利咽。 ☆头痛甚者,加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 ☆大便燥结,加蜂蜜、火麻仁。 ☆无汗身痛,加防风、葱白增强透表之力。
最新.课件
27
桑杏汤、杏苏散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杏苏散内陈夏前,枳桔苓草枣姜研, 清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最新.课件
28
五、辨证论治
最新.课件
10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2.辨虚实
此虚实为相对而言,指卫气的相对强 弱和营卫开泄之程度,以汗之有无分辨, 表实无汗,表虚有汗。
如素体虚弱者,可见虚实夹杂、正虚 邪实。
最新.课件
11
五、辨证论治
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
时行感冒
(1) 病因 风邪
时行疫毒
(2) 起病 缓慢 (3) 季节性 冬春多见 (4) 流行性 散发性,
★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
感冒的预防关键在于增强体质。
2.注意服药要求:
★汤剂不宜久煎,趁温热服; ★饮食清淡,忌生冷油腻。
3.加强观察护理:
最新.课件
34
七、结语
• 感冒病因:风为主因,正气不足是发病关键。 • 感冒病机:肺卫功能失调。 • 感冒病位:肺卫。 • 感冒基本治则:解表达邪 • 感冒辨证,一般属表实证; • 若系体虚感冒,则属正虚邪实之候。
正虚邪实证: 1.阴虚感冒
(1)症状 审证要点:发热、微风寒、无汗或少汗,手足心热,盗汗, 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表证) (2)基本病机:阴虚感邪,肺失宣降,卫表不和。 (3)治法:滋阴解表。 (4)代表方:加减葳蕤汤
最新.课件
29
五、辨证论治
正虚邪实证: 1.阴虚感冒 代表方加减运用: ☆心烦口渴明显,加北沙参、麦冬、花粉、竹叶 养阴生津而除烦。 ☆干咳或咳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利 咽化痰。 ☆痰中带血,加鲜茅根、藕节、生地凉血止血。 ☆出血病后感冒,症见头痛身热,微寒无汗,面 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脉细或浮 而无力,此为血虚感冒,宜养血解表,方选葱白 七味饮加减。
有
最新.课件
9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2.辨兼夹
(1)挟湿:多见梅雨季节,症见身热不扬、头 胀或重如裹、胸闷口淡或粘等湿滞症状。
(2)挟暑:多见于长夏季节,症见身热有汗、 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等暑湿症状。
(3)挟燥:多见于秋季,症见鼻燥咽干、咳嗽 少痰、口渴舌红等燥热症状。
(4)挟食:多见于饱食过度,身热、脘胀纳呆、 恶心腹泻、苔腻等食滞症状。 。
嗽、咯痰、色白稀薄、苔白、脉浮,是
属风寒外表,肺卫失和之象,并可排除 风热证。患病时间为5月19日,非感受 暑湿之邪。患者有喜食油腻及吸烟病史,
平素痰多,发热后又见胃脘胀闷、纳少、
苔腻等表现,提示痰湿内困,脾运失健。 综合分析为感冒风寒证,兼有痰湿内困。
最新.课件
38
【辨证思维程序】
• 第三步:尚须做哪些相关检查。 患者年
代表方加减运用: ☆暑热偏盛,加黄连、芦根、荷叶清泄暑热。 ☆湿困卫表偏重,加藿香、佩兰、石菖蒲助透表。 ☆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化湿和中。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最新.课件
23
新加香薷饮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 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最新.课件
24
热势虽降
身凉脉静
脉数不静
旋即复起
(5) 传变 少有
传变 最新.课件
8
五、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表寒、表热
表寒证
表热证
(1) 寒热 恶寒重,发热轻 恶寒轻,发热重
(2) 汗 无汗
有汗
(3) 咳痰 清稀
黄稠
(4) 流涕 清涕
浊涕
(5) 渴 口不渴
口渴
(6) 舌苔 薄白
薄黄
(7) 脉象 浮紧
浮数
(8)咽喉红肿痛 无
最新.课件
35
九、病案分析
• 郑XX,男 ,59岁,XXXX年5月19日初诊。 • 患者体格尚健,惟喜食油腻食物,抽烟,每
日一包以上,平素痰多,偶有腹胀。二天前, 冷水洗澡后出现发热(T38.9℃),无汗,头 痛,骨节酸痛,咽痒,咳嗽,咯痰稀薄色白, 胃脘胀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浮滑。 自己服用抗生素一天,未见好转。
最新.课件
16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实证 1.风寒证
代表方加减运用: ☆风寒重证,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 ☆头痛甚者,加白芷、藁本。 ☆痰多色白者,加橘红、半夏。 ☆夹湿者症见头重如裹,恶寒而身热不扬,肢体困重
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最新.课件
17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风热证
(1)症状 主症:身热,微恶风,汗泄不畅,头昏胀痛,目胀面赤。 兼症:咳痰粘黄,咽痛口干,鼻流浊涕。 舌脉: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审证要点: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或咽痛,苔薄黄,脉
共有症状:鼻塞、流涕,头痛。
区别:
感冒
鼻渊
腥臭浊涕 伴随症状
病程
清涕,无腥 腥臭浊涕 味
恶寒、发热 无表症 表症
短,治愈快 反 复 发 作 , 不易治愈
最新.课件
7
四、鉴别诊断
2.感冒与风温初期
感冒
风温初期
(1) 季节性 四时
春天
(2) 病势 缓慢
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