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诗经》中的诗歌创作年代是从( 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

2、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第二阶段的代表著作是有较高文学价值的编年史《左传》和国别史《国语》。

3、《稼轩长短句》是( 辛弃疾)的词集。

4、《西厢记》塑造了崔莺莺和( 张君瑞) 这两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5、“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是陆游《书愤》中的名句。

6、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王昌龄)。

7、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借祭神的“( 青词)”的形式而抒发怀抱。

8、“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见于《诗经?秦风》中的《( 蒹葭) 》。

9、“鲲鹏展翅”的典故出于庄子《( 逍遥游) 》一文。

10、大力宣扬“人性善”的先秦思想家是( 孟子)。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见于“谢灵运《( 登池上楼) 》一诗。

12、《水经注?三峡》:“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杜甫《春望》抒发国忧家愁的名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尾联怀古慨今:“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16、杨万里的诗清新、自然、活泼,自成一家,世称( 诚斋) 体。

17、《拟咏怀》的作者是( 庾信)。

18、欧阳修《醉翁亭记》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这里的“乐”是指( 众人之乐)。

19、北宋( 苏洵)与其子轼、辙皆当时著名文人,世称“三苏”。

20、吴伟业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指的是( 陈园园)。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指淇水,在今(A )A. 河南省B. 河北省C. 山西省D. 山东省2、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悲愤豪放之作是(B )A.《咏荆轲》B.《饮酒》C.《归园田居》D.《桃花源记》3、王维《山居秋暝》:“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所用典故出自(B )A.《诗经》B.《楚辞》C.《论语》D.《庄子》4、《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指(C )A. 华山B. 嵩山C. 泰山D. 恒山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新乐府诗的是(D )A.《卖炭翁》B.《琵琶行》C.《长恨歌》D.《钱塘湖春行》6、《前赤壁赋》:“壬戌人秋,七月既望。

”“既望”是指阴历(B )A. 十五B. 十六C. 十七D. 十八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是指(D )A. 孙权B. 刘备C. 周瑜D. 刘裕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B )。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C.《文选》D.《古诗源》9、诗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作者是(D )。

A. 曹操B.曹植C.曹丕 D.王粲10、《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D )。

A.儿童 B.青年 C.壮年 D.老年1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串全诗的中心景动是( B )。

A.江B.月C.花D.夜12、苏轼《前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窈窕之章”所指的作品见于( A )A.《诗经》B.《楚辞》C.《汉乐府》D.《古诗十九首》13、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属于( A )。

A.传奇B.南戏C.杂剧 D.院本14、下列成语中,出于《邵公谏弭谤》的是( D )。

A、门庭若市B、高枕无忧C、退避三舍D、道路以目15、按照班固的解释,“离骚”的意思就是( A )A、遭受忧患B、离别的忧愁C、发牢骚D、被离间骚扰16、“建安”这一年号属于( A )A、汉B、魏C、蜀D、吴17、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一诗抒发的感情,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A )A、“愤”B、“怨”C、“乐”D、“哀”18、从诗歌体裁上看,李白最不喜欢写( D )。

A、七绝B、乐府C、古风D、七律19、杨万里诗句“中流以北即天涯”中的“中流”指的是当时宋金的分界( B )。

A、长江B、淮河C、泗水D、桑乾河20、为孟尝君市义并营建三窟以留退路的是( C )。

A、邹忌B、邵公C、冯谖D、烛之武21、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 B )。

A、汉乐府民歌B、《古诗十九首》C、永明体诗歌D、山水田园诗22、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所用典故出自( A )。

A、《诗经》B、《楚辞》C、《论语》D、《庄子》23、“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A )。

A、王粲B、陈琳C、孔融D、刘桢24、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中的“霸陵”埋葬的是( C )。

A、秦始皇B、汉高祖C、汉文帝D、汉武帝25、著名组诗《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 A )。

A、阮籍B、嵇康C、鲍照D、庾信26、晚唐文人中,涌现出一批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作家,其最著名的代表是( C )。

A、张志和B、白居易C、温庭筠D、刘禹锡27、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中所用修辞手法为( B )。

A、比喻B、互文C、夸张D、谐音28、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韵》“,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中的“蚩尤”是指( D )A、人名B、地名C、动物D、大雾29、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离别后”中,“玉箸”是指( C )。

A、玉做的筷子B、白色的筷子C、比喻思妇的眼泪D、人名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答: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

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并非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

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

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

次写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的欢乐。

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

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

2、简要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答: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他脱离污浊的官场,走上归因道路后写下的。

所以他在诗中尽情抒发了对淳朴幽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自由恬静的心境。

并通过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来映衬官场的黑暗。

例如《饮酒[其五]》3、《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曲文是如何体现莺莺送别恋人时的情感波澜的?答:这折戏主要写崔莺莺不忍离别的心理。

(1)先写她赴长亭别宴途中的内心伤感。

(2)次写他在离宴上哀婉悱恻的离愁别绪。

(3)再写她对张生离别后要善自珍重和不要移情别恋的叮咛嘱咐。

(4)最后写张生走后她流连低徊不忍离去的悲痛心情。

在表达自己的离别之痛中,莺莺对封建礼教、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门第观念给予了有力的控诉。

作者抓住“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加以生发,以暮秋天气渲染离人伤感,把离愁别恨写得层次井然,细腻感人。

4、请根据《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一文,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准确地说出来。

答: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

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

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险。

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5、解释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句子:“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答:且夫:况且。

造物:指天,大自然。

无尽藏:这里指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适:享受、满足。

况且天地之间的东西都各有主人,如果不属于自己所有,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索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可以随意耳听眼看,取用不完。

这才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我和你且来共同享用。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举例分析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本诗通过由梦游仙境到复归现实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向往,表现了他的自由和理想境界的渴求,以及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叛逆精神。

本诗突破了一般留别诗伤离惜别的常调,在艺术构思、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都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FONT< 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