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样例200608

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样例20060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证书: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号XXXXXXXXX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XXXXXXXXX二○○六年八月XXXXXXXXX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XXXXXXXXX二○○六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 (1)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 (1)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 (3)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4)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 (4)第二节边坡概况 (4)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 (6)第四节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7)第五节评估范围及级别的确定 (8)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11)第一节气象水文 (11)第二节地形地貌 (12)第三节地层与岩石 (12)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16)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 (21)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 (23)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4)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5)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5)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8)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1)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41)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41)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42)第三节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适宜性评估 (44)第四节防治措施 (45)结论与建议 (47)附件:委托书照片附图:XXXXXXXXXXX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比例尺1:4000)地质雷达剖面图前言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位于XXXXX南东麓坡脚地带,原为东湾采石场废弃后的山体缺口,采石场的采掘面延伸长度约960m,最大高度达137m,坡度40~70°,因山体缺口下部平整后作为政府备用地,现正在建设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山体缺口西南角为东部沿海高速施工隧道口。

由于采石场的边坡高陡,坡面上有危石分布,边坡顶部为松散的土层,每年暴雨季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崩塌,为保证坡脚建筑工程的安全,以利今后进行政府备用地的开发,开展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以及《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决定对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006年7月21日,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直属分局委托XXXXXXXXXXX 对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见委托书)。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一、法规和政策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5号),2001年5月12日;2、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03年7月25日;3、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2003年11月19日;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5日;5、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4]63号),2004年4月16日;6、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1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04]237号),2004年10月10日。

二、评估技术依据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20 04年3月25日;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2004年10月10日;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综合勘察规范(1:50000)》(GB/T14158-93),1993年;4、《地质灾害勘查指南》—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9、《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12328-90。

三、主要参考的技术资料及依据1、1982~1985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提交的1:5万王母圩幅、XXX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地质图;2、1982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的1:20万惠阳幅、XXX 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3、1998年,国家建材局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完成的XXX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4、1991,地质矿产部《XXX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写组完成的《XXX区域稳定性评价》;5、1984~1986年,广州地理研究所编制完成的《XXX地貌》;6、2004年4月,XXXXXXXXXXX完成的《XXXXXX2003年汛期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性评价报告》;7、2004年12月,XXX勘察测绘院完成的《XXX东部沿海高速公路莲塘至XXX 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8、《关于委托开展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函》。

第三节评估工作主要任务和要求根据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和委托书的要求,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查明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预测其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1、调查评估区及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对其复杂程度做出评价。

2、通过野外综合地质调查,查明边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和损失情况,并进行现状评估。

3、根据边坡处的位置、岩土体特征及影响范围内的建筑分布情况等,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边坡一带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

4、综合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估。

5、针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危险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地理位置及交通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位于XXX区XXX街道办辖区东部,处于XXXXX 南东麓坡脚一带。

边坡中心坐标(XXX坐标系):X=22030、Y=134300。

由XXXXX 向北拐即可到达边坡所在地,交通便利(图1-1)。

图1-1 评估区交通位置图第二节边坡概况一、边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工程概况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位于XXXXX南东麓丘陵低地处,为一废弃的采石场遗留的山体缺口。

原采石场的采掘面形成高、陡的人工边坡,边坡总长约960m,最大切坡高度137m,最小坡高14m。

按边坡分布与备用地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北侧边坡、南侧边坡、西侧边坡及XXXXX西侧边坡四段:1、北侧边坡(照片2)该段边坡东起XXXXX,呈近东西向延伸,长度约260m,边坡由东向西及由南向北逐渐增高,高度14~70m,分为5级削坡,各台阶坡面角40~50°,坡面形态不规则,在标高约28m、35m、45~47m、50~53有4级平台,边坡总体坡角30~40°;坡体由侏罗系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坡顶地段为强风化凝灰岩及残坡积粉质粘土,坡面未采取支护措施,坡脚为道路及排水沟,距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在宿舍楼约15m。

2、西侧边坡(照片3、4)西侧边坡坡脚线延伸长度约300m,坡顶延伸长度约500m,边坡走向呈北北东向,坡面弯曲,形态不规则,坡高65~137m,总体坡度45~60°,局部坡面呈倒坡状;坡体由侏罗系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边坡顶缘为强风化凝灰岩及残坡积粉质粘土,坡面采用绿化植生盆及植生槽进行种植绿化,由于边坡较陡,坡面植物养护困难,绿化效果不明显,目前该段边坡中段局部在进行治理工程施工;边坡顶部为高陡的自然山坡,坡面植被较茂盛,坡脚北段为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在建工地,建筑物距坡脚约15m,南段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坡脚南端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临时施工隧道,同时东部沿海高速公路隧道沿边坡走向从坡体内通过。

3、南侧边坡(照片5)南侧边坡总体延伸方向156°,坡面略弯曲,坡高55~94m,总体坡角达50~60°,坡面呈上缓下陡状,下部坡度达70~80°,上部坡面坡度约45°,边坡分四级,每级高度15~20m不等。

边坡由凝灰岩组成,坡面上岩石裸露,未采取支护措施;边坡上部为自然山坡,长度约90~100m,坡面上植被茂盛,坡体表部主要由强风化岩及残积粉质粘土组成,厚度变化很大,从局部露头可见厚度3~5m不等。

坡脚为XXX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

4、XXXXX西侧边坡(照片6)该段边坡总长约200m,延伸方向呈北东向,坡高23~45m,坡度约45~60°,由道路边坡及采石坡面构成,坡面较凌乱,坡体主要由侏罗系微风化凝灰岩组成,坡面岩石裸露,公路边坡坡脚采用挡墙进行支护,局部采石坡面采用排水,格构护坡及绿化措施,坡脚及东部为开采成3~4个高度3~12m不等的边坡及平台。

由前述可见,受边坡影响的建筑物主要为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西侧及北侧临坡地段,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为在建工程,其建筑面积8.6万m2,为12层框剪结构房层,总高度63m,工程造价9500万元,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西侧边坡体内为东部沿海高整公路隧道,其属重要建设项目,由于其位于边坡后侧,埋藏较深,边坡对其直接影响较小;南侧边坡下部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施工临时设施区,今后将作为开发建设用地,可能建设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因此,综合考虑受评估边坡影响的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项目。

二、边坡分布范围边坡分布范围坐标为(XXX独立坐标):X=21600~22400,Y=134200~134500。

边坡坡下为在建科技园,属工业与民用一般性建筑,坡体内为东部沿海高速公路,属重要建设项目。

由于边坡高陡,一旦发生破坏,其后果严重,因此,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2002)标准划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

第三节以往工作程度评估区及周边曾进行区域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查等工作,主要工作如下:一、区域地质1、1962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61队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宝安幅);2、1985年,广东省地质矿产局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5万王母圩幅、XXX幅);3、1991年,地质矿产部《XXX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写组完成了《XXX区域稳定性评价》。

二、水文、工程地质1、1982年,广东省地质局水文工程地质一大队完成了1:20万惠阳幅、XXX 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2、1992年,XXX地质局与广东省地矿局水文工程二大队编制了XXX经济特区工程地质图系,并提交说明书;3、1998年,国家建材局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完成的XXX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三、其它1、2004年5月,XXXXXXXXXXX完成了XXX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