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邢台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一、名篇名句默写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_____?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2)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其表达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思想,从而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
(诸葛亮《诫子书》)(4)“仁义礼智信”是古代传统思想的代表,“_______________,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则是无礼”就诠释了“信”与“礼”的思想。
(《陈太丘与友期行》)二、综合语段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
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
要想从海底造访水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一个地连起来才成。
海底的人们就住在这下面。
海底的人们——我们是这样以为的。
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和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傀丽和静谧。
那是大海真正的永恒的深处,我们最伟大的探险和发掘都无法到达,我们所有的欢乐和繁华也不能诱动和改变那一切。
海底的人们——我们是这样以为的。
可在他们看来,他们是生活在最美丽最纯净最自由的没有落日余晖的蓝色天空中的,而我们才是生活在底里的,混乱的,肮脏的,不可救要的。
(1)给这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注音。
静谧________ 余晖_______(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应改为_______ ②_______应改为_______综合性学习活动。
走进自然,我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无论春夏秋冬,大自然都呈现出不一样的魅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某校的七年级(5)班准备组织一次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到其中。
(1)如果你是策划者之一,请你设计一个此次活动的主题。
(2)请你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3)活动成果展示的环节,作为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段关于“秋天亲近自然”的开场白。
三、单选题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语言文化丰富多彩,敬辞就是其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常见的敬辞有:令尊、令堂、惠顾、贤侄等。
B.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C.肱,是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曲肱而枕之”的“肱”是指胳膊。
D.蒲松龄,明代的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
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
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迁: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B.子规是乌鸦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
C.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D.从意象选择角度看,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2)请找出本诗蕴藏诗人情感的字,并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②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选自《聊斋志异·卷六》)【注】①欻:忽然。
②诸:之于。
③昧爽:黎明。
④逡巡:小心谨慎。
⑤罹:遭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遂钩肉,翘足挂树间遂:__________②屠惧惧:__________③逡巡近视近视:__________④又从之从: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②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3)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体现了狼的贪婪。
(4)读完文章,你收获了什么道理?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猫有猫的方向①我小时候喜欢猫,喜欢所有的猫。
它们伶俐可爱,毛茸茸,暖烘烘,让人不由得想抱抱。
我喜欢抱它们,去哪里都抱在怀里,爱抚它们,看它们的眼睛,倾听它们的呼噜声。
②但是有一个问题,家里的猫都憎恨我。
它们恨我,尽管我知道如何抱住它们,抱得很紧很紧。
它们恨我,尽管我知道如何捉到它们——逼入死角,关上房间的门,迅速抓住它们的躯体。
它们恨我,尽管我知道如何紧紧揪住它们脖颈儿的毛,使它们四足伸开,但它们还是恨我。
它们恨我,尽管我学会把它们塞到床罩下面,压好床罩四角,让它们无法逃脱。
它们一看见我,听见我的声音,就恨恨地跑掉。
那时我七岁。
我爱它们,尽管它们恨我。
③我想成为科学家,于是决定研究自己和猫之间的问题。
一天我正站在起居室里,斯特里佩,家中最老的那只猫,漫步走入,一直走到我面前(斯特里佩比我年纪还大,我十八岁离家,几年后它才去世)。
我抱起它,它便叫起来。
我把它放在肩头,抚摩着。
它喉咙里发出的呼噜声告诉我,它对此很感惬意。
④我踱了一会儿,便把它放到沙发上。
霎时间它像是生起气来,把我吓了一跳,我退向壁炉,警惕地看着它。
它似乎很愤怒,但并非生我的气,只是甩着尾巴,发着无名之火。
过了一会儿,它跃下沙发,坐到地上,依然怒气未消。
接着它走出房间,原路返回,回到了前厅,仍然是气呼呼的样子。
⑤它走到楼梯口,坐下,依然生着气。
后来它沿着原路,再次走进起居室,一直走到刚才我抱起它的地方,坐了下来。
现在看起来它不再生气了,换上一副迷惑不解的表情,它坐了约一分钟,困惑地四下张望。
最后它突然起来,向我抱起它时,它正要去的那个方向走去。
现在,它看起来心平气和,目标明确。
⑥我吃惊极了,这是怎么回事?作为“科学家”,我得出一个结论:斯特里佩做事是有计划的。
它在楼上一觉醒来,肚子饿了。
知道食物在厨房里,于是它出发了,下了楼来到前厅。
“通往厨房的门关着,没关系。
穿过起居室,从餐厅也可以进厨房。
阿尔站在起居室,嗯,没问题。
他把我抱起来,抚摩我,好的。
然后他把我放到沙发上。
现在,我在沙发上干什么呢?唉,该死,我忘了要干什么了。
该死,该死,让我想想。
如果回到楼梯口也许会想起来。
啊,对了,我要去吃饭!哈哈,那么去吧。
”这是它的心理活动。
⑦“猫做事也有计划,”我思索着,“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如果我抱起它们,爱抚它们,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先的位置,也许它们会更喜欢我。
”⑧于是我养成了这个终生的习惯,把猫抱起来时,记住它们要去的方向,过后再把它们放回原地,朝向原先的方向。
你知道这为什么会成为我终生的习惯吗?因为这很管用。
两个月后,家里所有的猫都喜欢上了我。
⑨无论谁,都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方向,即使是一只猫。
只有对他人的选择和方向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喜爱。
(1)“我”的什么行为让家里所有的猫都喜欢“我”?(2)说说你对文章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3)联系文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身边的小动物。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母爱无声王思平①母亲走了十年了。
她是二〇〇七年十月一日晚上九时四十分离开我们的,到今年正好十个年头。
②这十年,我虽然时不时想起母亲,我这个几乎从不做梦的人,前几天还第一次梦见母亲,但没有给母亲献上一个纪念文字。
每年春节回去给母亲上坟时,都要路过母亲的姐姐、我们的姨娘家,每一次我都不敢多停留。
因为姨娘坐在火盆旁边的时候,和暮年的母亲,完全一个模样。
看到姨娘,我就会忍不住想起母亲,就会忍不住悲上心头,想着母亲能够再回到我们身旁该有多好!③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这是我想起母亲时最深刻的印象。
自打我记事起,母亲身体好时,不是从早忙到黑,而是从起床忙到入睡。
而她起床从来都是天刚刚亮,从来都是家里最早的。
母亲多次跟我们说过,姥姥在她两三岁时就生病离世了。
她还不满六岁开始,就在灶台旁垫两块砖,勉强够得上掌勺炒菜,给姥爷和家里人做饭。
我十来岁时,还是农村人民公社时期,家里劳动力不多而吃饭的人口并不少。
父亲微薄的工资不够补贴家里兄弟姐妹上学、读书、买粮食等开支,每年母亲都要养两头大肥猪,一头卖给食品站用于家庭开支,一头留着过年。
为了养好大肥猪多换钱,我就不止一次和母亲哥姐一起,早晨四点起床,趁着月色和微曦的亮光,步行到十多里外的大山上去打猪草。
每次都要饿着肚子到下午两三点钟才回家。
母亲背的、挑的都是最沉的。
而一进门,她又得生火做饭给我们填肚子,没有片刻稍歇。
直到二〇〇三年九月,我把她和父亲接到县城,在哥姐他们家轮流常住后,她才开始慢慢停歇下来。
④母亲是一个无我的人。
母亲一辈子都在牵挂子女、牵挂亲人、牵挂邻里、牵挂朋友。
二〇〇七年十月一日,二哥给我和大哥打电话,说母亲状况不好,无论如何必须当日赶回家里。
待我们飞机抵达南昌刚走出机场时,大概母亲知道我们平安到达可以放心了,才咽气走了。
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偶尔过节改善伙食吃点好的时,没有一次不是先父亲然后我们兄弟姐妹,最后到她,基本上就没有剩下了。
家里兄弟姐妹到了结婚年龄,只要没成家,就是她每次见面都要絮叨的主题。
有了下一辈后,她又开始了新的惦记。
每有亲朋好友来家,她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待。
就连她的离开,都是生怕给大家添麻烦,选择在了国庆长假期。
办完她的葬礼,丝毫没影响大家的工作。
⑤母亲是一个慈悲的人。
母亲有一颗菩萨心肠,从小就教育我们“蛇虫蚂蚁也是一条命”。
周边村子人说起母亲的善心,没有不交口称赞的。
即使再困难,只要有路过家门口的乞丐,母亲从来都是毫不犹豫给他们伸出来的碗装得满满的。
亲戚邻里需要救急时,母亲从没吝啬过,都予以帮助,尽管自己也不宽裕。
我住北京西三环花园桥时,母亲拿着一个铁桶,从一楼到五楼把楼道楼梯的栏杆擦得干干净净。
当时,她已经有些腿脚不便了,空手从一楼爬到五楼都有些吃力,却干起了这种城里人视而不见、谁都从不去做的事情。
当我们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母亲憨憨地一笑,说:“这样大家靠着栏杆就不会弄脏衣服。
”⑥母亲是一个简朴的人。
我是家中老小,母亲有我时年近四十。
我上有俩哥俩姐,“文革”和人民公社时期,我们这样的家庭,经济和生活上是相当艰难的。
在我记忆中,从没见母亲主动为她自己花过钱。
母亲的衣服鞋子,常常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
花钱在自己身上最少的,就是她。
母亲以弱小之躯,承担着沉重的压力养家,常常像男人一样挑粪、砍柴、上工地,是我们生产队工分最高、出勤率最多的几位妇女之一,却连鸡蛋也不舍得吃一个补补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