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3.1 中国医药行业的经济环境分析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

作为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医药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医药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以下特点对医药行业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1)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城乡消费较快增长带动医药市场消费规模2010 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7886 亿元,同比增长 22.0%,比上年同期加快 6.1 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3165 亿元,增长 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 24721 亿元,增长 20.6%。

在医药需求刚性化、社会人口高龄化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医药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获得极大的提升,医药行业的总体规模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CPI 涨幅继续放缓,PPI 涨幅出现回落 2010 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7.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 2.9 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 0.9 个百分点。

9 月份,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 2.6%,其中,西药价格上涨 1.3%,中成药价格上涨 4.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 0.1%。

居民消费价格增速的放缓导致医药行业价格涨幅有限。

2010 年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 6.9%(9 月份上涨 5.3%),涨幅比上年同期高3.7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8.3%(9 月份上涨 9.1%,涨幅比上月回落 1.0 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 5.6 个百分点。

(3)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带来医药行业成长空间。

2010 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848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370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04 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65 元,同比增长 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3971 元,增长 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1.0%。

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拉动了医药行业内生性消费的增长。

与此同时,在国内医疗需求未充分释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带来的需求扩容也将继续推动医药行业保持确定性增长。

3.2 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分析中国医药业在近几年来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医药分家、药品降价、药价放开、处方药、连锁经营、医疗保险制度、新的《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人目不暇接,而所有改革的落脚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增强中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也是更为艰巨的任务,更是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关键。

2010 年一季度,《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陆续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由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 的总体设计,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政策框架,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并将对医药行业产生多方面影响。

3.2.2 新医改方案将对行业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扩大产业投资、激发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当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4 月 6 日和 4 月 7 日,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2009-2011 年)》相继公布。

前者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后者是针对“看病难、看病贵” 问题而制定的近期实施方案。

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政府投入增加振兴行业发展政府主导下的投入增加为做大做实医药行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并间接带动个人和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医药市场将得以扩张,有助于振兴行业发展。

《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

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实施方案》提出:。

“经初步测算,2009-2011 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 8500 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 3318 亿元” 。

具体来看,政府投入的增加将有效改善目前尚属薄弱的基层医疗建设,有利于乡镇和农村医药市场的发展,从而间接带动医药二级市场发展,有力支撑行业的增长。

此外,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是医药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源,而这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投入的增加将切实保障医药行业的创制能力,有力提升医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医疗保障扩容拉动行业需求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新医改方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疗保障体系覆盖范围的扩大将以杠杆效应拉动医药消费需求的增加,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遇。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 90%以上。

”此外,《意见》首次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

”这将为商业保险公司带来新机遇,为其更好地发挥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作用提供了重要契机。

(3)基本药物供应回归市场化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内容一直备受医药企业的关注。

与 2008 年 10 月初的《征求意见稿》比较,《意见》对基本药物配送和供应的内容进行了彻底的改动:推翻了统购统销的思路,改为将基本药物供应回归市场化,并将招标采购权下放到各省,将基本药物采购与各省药品挂网采购接轨。

(4)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规范药品定价制度历来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难点和热点。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定价的思路和范围,并在新药、专利药以及仿制药的定价机制上做出了新规定,有利于规范医药行业的价格监管。

《意见》还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

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

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

此外,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也是政府监管的重点。

3.3 医药行业的技术环境分析技术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中的科技要素及与该要素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的集合。

包括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变化的今天,技术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创造性的,也可能是破坏性的,企业必须要预见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在战略管理上做出相应的战略决策,以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科研开发能力弱,资金不足,创制新药的条件差。

(1)基础结构基础结构是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包括生产性基础结构、生活性基础结构和社会性基础结构。

东道国基础结构的完善程度对跨国公司经营影响很大,完善、发达的基础结构能够降低企业的决策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中国的基础结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属于滞后型国家。

目前中国政府已对基础结构有了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正按照世贸组织的要求,大力投资于基础设施和保障机制的建设,如投巨资兴建一系列的“药谷” ,北京已投资13 亿元、上海张江投资总额 25 亿元、浙江杭州投资 100 亿。

(2)技术水平技术水平对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上世纪 80 年代只有少数著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投资项目数量少,且多集中于低水平的制剂如普通片剂和胶囊的生产等,这一时期西方大跨国医药公司对华投资的主要战略意图是迅速占领低水平用药的中国医药市场。

90 年代以后,中国的技术水平包括总体技术水平、引进吸收技术的能力等有了很大提高。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产业也逐步高级化,专利药品、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新型制剂等行业发展速度迅猛发展。

人口和经济环境市场是由那些具有购买愿望又同时具有购买力的人构成的,因此,人口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越多,市场规模越大。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不一样,如老年人口对中药材的需求集中在心脑血管等疾病上;儿童则集中在退热,消化不良等疾病上。

经济环境是那些能够影响顾客购买力和消费方式的因素,是医药企业营销活动所面临的外部社会条件,其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

消费者收入增高,相对来讲,其购买力会增长。

消费者支出模式会发生相应变化,继而使一个地区的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市化程度对企业的投资、目标市场以及营销战略的制订等都会带来巨大影响。

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

②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作为生产投入或受营销活动影响的自然资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的营销活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当今社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设备的技术开发包括原有设备的革新、改装以及设计。

技术的提高为医药营销提供了更为方便的物质条件,如交通工具的发明,使运输更加便捷。

③政治法律环境政治环境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外部政治形势。

政治环境可具体表现为国家政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如物价政策、财政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带来影响。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对企业来说,只有依法进行营销活动,才能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社会结构等的总和。

人类在某种社会中生活,必然会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民,不同的社会与文化,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模式。

这种差异对企业营销产生影响。

(2)医药市场微观环境医药市场微观环境是指与医药组织关系密切,能够影响到医药组织服务顾客能力的各种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