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程质量管理浅谈

制程质量管理浅谈


9. 标准化
10.残留问题
记录统计
回到步骤1~步骤10循环
四﹑制程品质异常预防与矫正﹒
A﹒质量异常发生时机﹕ 1﹒物料被误用时﹒ 2﹒作业错误与作业标准不符时﹒ 3﹒物料不良批量性发生时 4﹒品保出货检查判定不合格时﹒ 5﹒机台参数﹑程序不符时﹒ 6﹒超出制程目标管制界限时﹒ 7﹒产品规格﹑型号错误﹑不符时﹒
二﹑品质认识﹒
1﹒何谓品质﹕
是指产品或服务整体的特征和特
性﹐此种整体的特征和特性具有满 足客户规定或潜在的能力﹒
2﹒产品的质量特性﹕
a.适应性─指产品适合使用的性能﹒ b.可靠性-指产品精度稳定﹐性能持久﹒ c.安全性-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 d.耐用性-指满足规定功能的使用期限﹒ e.经济性-指产品在制﹐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花费 的大小﹒ f.美观性-指产品在外观(型)方面能满足人们 审美需要的特性﹒
B﹒品质异常之矫正处置﹒
1.品保FQA判定不合格时﹐提出品质 异常改善﹒ 2.IPQA巡检时发现质量异常时﹐开出 CAR异常处理联络单﹐并召集相关 单位对策﹒ 3.发生客户抱怨及退货时﹐需提出改 善对策和再发预防措施。
C﹒质量异常之矫正管理﹒
1﹒异常问题掌握应遵守之现实﹕ a.不良症状 b.发生不良率 c.现场﹑现物﹑现象之确认
制程质量管理浅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个成功的人必备的三要素 “经验+智慧+努力”﹒希望透 过本文的教育训练及经验的传 承﹐对所有相关员工于工作上 能有帮助﹐望各同仁工勉﹒
一﹑品保部部门的划分及职能
1﹒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Assurance) 2﹒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Assurance) 3﹒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Assurance) 4﹒OQC﹕Out Quality Control (Assurance) 5﹒QE﹕Quality Engineering(QA﹕Quality Audit) ﹡质量系统可让公司做到﹕标准化﹑合理化﹑ 程序化﹑制度化﹒
6﹒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
生产方和接受方共同认为满意的不合格 率(或每百单位的缺陷数)的上限﹒
7﹒何为制程﹕
指从原物料投入至生产出成品之全 过程
8﹒制程管制﹕
采用一定的管制方法如作标遵守﹐抽 样确认等方法使整个生产处于一种然有 序的受控状态﹐以达成质量要求﹒
三﹑解决问题的十大步骤﹒
2﹒异常问题之对策实施及效果确认﹕ a.暂定对策方法—立即有效实施﹐减少波 及范围 b.永久对策方法—永久性﹐能给以标准化 之对策方式
3﹒异常发生时﹐波及范围之掌握﹒ 波及产品型号﹑数量﹑站别等要调查掌握提 出报告﹒
4﹒质量异常品之区分管理﹕ a.对策前异常之管理 b.对策后良品之管理 c.标示区分要明确﹒
3﹒质量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决定 决定 工作质量 工程质量 产品质量 a.工作质量﹕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或 工作质量所做工作的质量﹒ b.工程质量﹕又称为工序质量﹐指制 造过程能保证产品符合设计标准规定的质 量﹒
4﹒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 (5M1E)
MI(次要缺陷)﹕ 除致命缺陷﹐重要缺陷以外的不良现象﹒ MA(主要缺陷)﹕具有功能无作用 或极不稳定及构造成﹒ CR(致命缺陷)﹕危害人体安全或违 反安全规格的缺点﹒
1.問題發現、發生
a.掌握問題點 b.馬上區分管理﹑波及范圍確認 c.了解何時﹐何地發生 d.了解何機種﹑型號﹑客戶﹑ LOT NO等
明顯問題
潛在問題
2. 把握现状
a.把握现况﹕ 不破坏问题现象﹑现场﹑现物 收集事实 决定特性值 b.决定目标
3. 问题分析﹑
a.产生问题的过程
解析
矫正 措施
b.调查特性值的现况
7. 实施对策
8. 确认实施的有效性
a.解决问题彻底否? b.是否有立杆见影的效果? c.是否有副作用? d.确认对策的效果 e.比较目标值 f.掌握成果(有形﹑无形) a.明确作业规定→数据化 b.永久贯彻实施 c.标准化 制定﹑修订标准 决定管理的方法 d.管理的固定化 彻底通告所有关系人 教育责任担当者 依据决定的管理方法﹐ 确认结果是否能够维持
D﹒质量异常之预防管理:
1﹒生产线严格遵守制程管制规定中各项 规定﹑标准﹑工程文件﹐以期防患予未然. 2﹒生产线应遵守质量改善对策之矫正预 防措施﹒ 3﹒IPQA应持续追踪稽核制程中各项规定 ﹐改善对策之矫正预防措施﹒
预防 措施
c.提出要因
4. 寻找原因
a. 原因要确实正确 b. 原因越多越好 c. 做到问题的为什么﹖ d. 解析要因﹑找出实际影响 结果的原因 a. 根据原因寻找对策 b. 对策的检讨 想出防止再发的对策 检讨对策的具体化 利用数据数据确认对策内容
5 . 尋找对策
6. 对策评估
a.对策能不能解决问题﹖ b.对策有无时间性﹖局限性﹖ c.何时实施对策﹖ d.暂定对策如何﹖ e.永久对策如何﹖ f.再发防止对策如何﹖ a.何时开始实施?谁实施?何处实施? b.实施对策区分管理如何? c.实施方法如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