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创立和发展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创立和发展


五四运动后,以顾颉刚 为领军的“疑古派”从文 献入手,对原有的古史体 系进行系统的整理,提出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说,认为古史大多是由后 人臆造或者添加而成的, 不可信。引起了学术界的 强烈反响,赞成者有之, 反对者有之,由此引发了 疑古和信古两派之间的一 场大辩论。
疑古思潮为考古学开辟了思想 之路,而王国维先生另辟蹊径, 以甲骨、敦煌等新发现为基点, 利用出土的新材料与古典文献相 验证,总结出了著名的“二重证 据法”。 他在《古史新证》中写道: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 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 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证纸上 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 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 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 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安阳殷墟的发现,对中国古文字 学起了革命作用,并为考古科学在 华夏大地上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安阳》李济
四、梁思永:中国科学考古第一人
梁思永(1904、11—1954、4), 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民国中 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父为 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 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梁 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 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 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 第一个受过西洋近代考古学 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 永考古论文集》传世。
李济在《安阳》一书中阐述 了中国近代考古学产生的两条 学术背景:一为西方地质学在 中国传播所带来的西方考古知 识及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田 野调查、发掘所展示的工作方 法;一为中国传统学术奠定的 古物观念及新时期学术变革对 科学的追求。
1.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 西方考古学是伴随着地质学的早期传播进入中国 学人之眼的。早期中国人译著的地质学书籍中就开始 大量介绍了西方的考古发现及理论。 华蘅芳 1873 年出版的《地学浅释》 是中国第一部 地质学译著,第十卷中讲述了著名的瑞士湖上村落遗 址的考古发现,还专门论述了人类文化的三期说及以 地层分期的方法 。
“李济先生可谓中国考古学的老前辈,
现代考古学最早的一批学者之一,在 山西夏县西阴村的考古发掘,标志着 中国自己主持的考古的开始,而他是 第一人。”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的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
1929年,李济(左)、董作宾(右)在安阳殷墟压道车上
考古不收藏, 收藏不考古
殷墟发掘现场,李济蹲在地 上,进行出土器物初步分类
石璋如:考古学家、甲骨文专家
夏鼐:新中国考古工作的领 导者和组织者
曾昭燏:中国第一位女考古、 博物馆学家
三、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李济,字济之,1869年生于 湖北钟祥县,4岁开始入书房,14 岁考入清华学堂,1918年毕业后 官费留美,入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 学攻读心理学,并于次年改读人口 学专业,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 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 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 回祖国,受聘于南开大学,任人类 学和社会学教授。1928年入史语 所,成为终身研究员。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创立和发展
张光辉 柴佳棋
申玉秋 刘 畅
一 二 三 四 五
近代考古学创立的背景 傅斯年与史语所考古组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梁思永:中国科学考古第一人 近代考古学的成就及影响
考古学,是用古代人类的 文化遗存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 的一门科学。中国人的考古活 动在很久以前就已开始,早在 春秋战国时期,学者就对古代 建筑和遗物进行了系统考察和 研究,北宋时期则产生了具有 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 但这些考古活动都不能称为科 学。考古活动到了近代才发展 成为一门科学,而作为一门科 学的近代考古学是以田野调查 和发掘为基础的。
近代考古学的影响

近代考古学多种考古手段的更新改变了以前一把洛阳铲 打天下的传统局面,近代以来新的考古方法不断引入, 李济等的地层学、类型学等方法至今依旧沿用。尤其新 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介入考古学,考古研究者分析和 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近代的田野考古和对西方科学方法的引入和使用,使得 考古学家不再局限于对器物形态的研究和文化谱系的重 建,开始注重人类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学科的理论 水平与方法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多学科交叉趋势明显, 出现新兴的分支学科。 史语所“不尚空论”“不做一切无味的发挥”理念,在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考古研究中依旧占有极大的分量 另外,李济的“考古不收藏,收藏不考古”至今仍是衡 量一名考古人的最基本的标尺。
李济对毕士博提出的两个条件: 一、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工作,必须与中 国的学术团体合作。 二、在中国掘出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
1925年冬,清华国学研究院教师合影。前排左起: 李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时陈寅恪尚未到 校。
这是约公元前3500 多年山西夏县西阴村 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 的蚕茧壳,长约1.36、 宽约1.04厘米。茧壳 被锐利的刀刃切去了 一部分,据美国斯密 森学院鉴定确认为蚕 茧。
梁思永指挥史语所人员发掘安阳殷墟大墓情形
西北冈发掘
石璋如曾经总结说,西北冈的 发掘占了“五个最多”。第一,参 加的工作人员最多,最多时有 11 人,而当时中国的职业考古人员也 不过 20 多人;第二,用工人数最 多,每日用工人数最多时达到 590 余人;第三,投入经费最多,单民 工工资便支出了 17000 银元,这 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第四, 占地最多,发掘面积达 116 亩; 第五,收获最多,历史语言研究所 收藏文物精品十分之九出自这三次 发掘。
——傅斯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十七年度总报告》
1929年殷墟第二次发掘
1931年春,董作宾(左一)、李济(左二)、梁 思永(右一)在小屯驻地与傅斯年(右二)合影。
可以说 ,中国没有个傅斯年 , 就没有二三十年代的安阳殷墟发掘 ; 没有当初的殷墟发掘 ,今天的考古学 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邓广铭
董作宾:甲骨四堂之一
新文化运动中,从美国留学
归来的胡适一语震惊学界: “东周以上无史”。古书中 关于夏商的记载只能当做神 话故事来读。
后来胡适又在《研究国故的
方法》一文中说:“在东周 以前的历史,是没有一字可 信的,以后呢?大部分也是 不可靠的。” 因为东周以 前的历史,包括商王朝是否 存在都缺少足够的证据。
梁启超(中)与梁思永(右)、梁思达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合影。
梁思永是梁启超的次子,可谓身 出名门。在中国近现代的名人家 庭中,梁启超一家绝对堪称奇特, 九位子女有六人成为专家,其中 仅院士便有三名:建筑学家梁思 成、导弹专家梁思礼,以及考古 学家梁思永。在子女成长的过程 中,梁启超不断鼓励他们发挥个 人所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比其他子女更幸运的是,梁思永 继承了父亲的一个专业,从他那 里得到了直接的教诲和提携。
1927年1月10日,李济等人从西阴村考古发掘归
来,清华国学院举行了茶话会,梁启超参会并听 了李济等两人所作的报告。当晚,梁启超便写了 一封长信给梁思永。信中写道:“(他们)在演 讲中说,‘他们二人搞考古都只是半路出家,真 正专门研究考古学的人还在美国——梁先生的公 子。’我听了替你高兴又替你惶恐,你将来如何 才能当得起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这个名誉? 总是非常努力才好。”此时,梁启超已经把“当 得起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的使命交给了梁 思永。
1921 年,瑞典人安特生在 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细致的 彩陶后,并指出这和中亚的安 诺以及特里波列等处的彩陶相 类似,提出仰韶彩陶西来说, 给中国文明西来说提供了证据, 使西方学者很久以前提出的中 国文明西来说再次沸腾。在中 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和 反响,极大冲击了中国的古史 传统。
2.疑古与信古 一些受到西方新思想影 响的学者也开始反思中 国传统史学,1901年 梁启超首倡新史学。他 撰写了大量介绍西方近 代学说的启蒙论著,同 时倡导并推动“史界革 命”,宣传历史进化观。
西北冈第二次发掘,梁思永、梁 思成合照
近代考古学的成就

A. 以北平地质调查所为中心开展的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研 究。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1921年发 掘了仰韶村遗址,第一次证实了我国有石器时代遗存。 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在其主持发掘的周口店第一地点, 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
二、傅斯年与史语所考古组
傅斯年,字孟真。 历史语言研究所 创始人。
一份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 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 西。 ——傅斯年
我们要科学的东方 学之正统在中国!
古学知识
, 不仅在于文学 ,无文字之器物 , 亦是研究要件 , 地下情形之知识 ,乃为近代 考古学所最要求者 。若仅为取得文学而从 事发掘 , 所得者一 , 所损者千矣 。


参考文献

《南渡北归》岳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8
《留学生与中国考古学》,徐玲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中国近代考古学产生的学术背景》.钟江华.温州文物.2013 《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的史学因素》.李一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11


《傅斯年与中国考古学》.沈颂金.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傅斯年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张峰.学术探索.201分地层为十二段,并 详细介绍了当时西方考古学的三期说。
1916 年地质调查所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学术机构开 展科学研究的标志。在创始人丁文江所长方延聘世界一 流学者 , 如聘请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法国古生物学 家德日进 、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等一批知名学者 , 从事古生物学 、地质学的调查和研究 。 地质调查所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作用 ,不仅局限 于研究方面, 在考古发掘上也有骄人的成绩 : 安特生 1921 年在河南仰韶村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 , 1923— 1924 年又在甘肃 、青海的湟水 、洮河流域发现一系 列史前遗址 , 1923 年开始发掘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



1933年发现了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化石以及 文化遗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