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能看成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B .食盐水C .自来水D .部分结冰的蒸馏水 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 3、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2007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
下列应对水短缺的措施:①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②加强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③加快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建设;④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⑤提倡节约用水,合理的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5、以下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 )A 、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B 、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C 、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6、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 )A 、汤的上部淡下部咸B 、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C 、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D 、其它原因7、将一杯质量分数为26%的盐水倒去一半后,剩下的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13%B 、26%C 、52%D 、不一定 8、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 )A 、质量、体积中、密度都不变B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C 、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D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9、我国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A .冷却热饱和溶液B .蒸发溶剂C .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D .加热冷饱和溶液的方法 10、下列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 .白醋B .白酒C .淘米水D .雪碧11、右图是KNO 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B.t 10C 时 ,100g KNO 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g KNO 3C.t 20C 时 ,KNO 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温度高于t 20C 时, KNO 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12、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 .凝华、熔化; B .升华、熔化; C .升华、液化; D .凝华、液化。
13、如图1 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 “白气”的构成是:( ) A .水蒸气 B .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C .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14、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50℃,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 A 、氨、氧、氮 B 、氮、氧、氨 C 、氮、氧不液化 D 、氨不液化 15、夏天,人在水中游泳上岸以后,觉得冷,这是因为( )A 、水中温度较高B 、岸上温度比水的温度低C 、人的错觉D 、人身上的水蒸发要吸热 S/gt ℃NaClKNO 3t 2t 1 2016、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相同点是()A、都是浑浊的B、都是均匀的C、都是稳定的D、都是混合物17、用饱和氯化钴溶液制成的指示纸,在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指示纸呈现的颜色()A、无色B、蓝色C、红色D、白色18、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
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kg/m3。
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A.5kg B.50kg C. 500kg D.5000kg19、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A、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南多北少,西多东少C、北多南少,东多西少D、北多南少,西多东少20、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现象不同的是()A、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B、冬天,人说话冒“白气”C、早晨,我们有时会看到植物上附有露珠D、夏天,自来水管“出汗”21、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100℃B、将—10℃的冰块放入0℃的水中,冰会熔化C、物体放热,温度不变D、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22、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
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A.泥土砖块B.金属块C.泡沫塑料块D.水泥砖块23、李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水 1.0×103水银13.6×103冰0.9×103干松木0.5×103煤油0.8×103铜8.9×103酒精0.8×103铅11.3×103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密度大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24、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25、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7分)26、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人体总重的,一个人每天通过排尿、呼吸和出汗等方式,共排出约 L的水。
2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28、把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写出来:①樟脑丸消失②云、雾、露的形成③霜、雪的形成④高温下,铁变成铁水⑤火山爆发的岩浆变岩石⑥未加盖的瓶中,酒精过几天会浅下一层29、检验水的存在,可用色的无水硫酸铜,加水后变成色,也可用色的无水氯化钴,加水后变成色。
30、用符号表示下列物质物质名称水氢气氧气氯化钴硫酸铜符号31、据报载,阿根廷的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的新办法——升华脱水法。
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果蔬冷冻后,放入低温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成态,这个过程中,冰要从周围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32、如右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可知:水分子是由比它更小的微粒和构成。
而水的电解实验则证明水是由和组成的。
33、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
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我正在(填“熔化”或“凝固”)34、铁的密度是7.8×10 3千克/米3,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瓶体积为250亳升,质量为250克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含葡萄糖12.5克,则该匍萄糖注射液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克/厘米3,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与合作(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35、小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米酒是当地的一种特产。
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如图9所示。
⑴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
回家后,按图10所示A一B一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
由图10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为_______kg/ m3。
⑶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_______偏大还是偏小?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和气体b。
请回答:(1)电解水时,将转化为化学能;(2)气体a为;(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37、右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 1℃时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填写序号,下同)。
(2)t 1℃时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
(3)将t 1℃时A.B.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_____。
38、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共3分)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甲是___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____________热量。
图甲39、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9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从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计时,当液体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 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11分)(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10中A 、B 所示,则图中 _________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第 分钟时的数据;(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在图11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5)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6)图1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根据观察,得到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