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基技术治疗颈椎病
椎间盘纤维环前部受牵拉。 椎间盘髓核向前移动。 前方韧带等结构受牵伸。 后方韧带等结构松弛。 椎管缩短,其间内容物放松,椎管内轻度折 叠。 上椎体相对于下椎体向后移动。
❖ .前突 前突是上颈椎伸展和下颈椎屈曲。 ❖ .后缩 后缩是上颈椎屈曲,下颈椎伸展。 ❖ .侧屈 ❖ ()上颈椎 ❖ 枕骨相同侧侧屈,向对侧旋转。 ❖ 寰椎相对枢椎有轻度侧方运动。 ❖ 齿枕韧带张力增加,枢椎相同侧旋转。
❖ 颈椎移位 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肩 胛,肩或上肢疼痛可有可无,无畸形。
❖ 颈椎移位 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肩胛, 肩或上肢疼痛可有可无,急性斜颈畸形。
❖ 颈椎移位 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肩胛 和肩的疼痛可有可无,上肢症状至肘关节以 下,无畸形。
❖ 颈椎移位 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肩胛 和肩的疼痛可有可无,上肢症状至肘关节以 下,颈椎后凸畸形或急性斜颈畸形。
❖ 颈椎移位 水平对称或对称性疼痛,颈前或 前侧方疼痛可有可无,无畸形。
治疗技术
❖ 一·坐位后缩(治疗技术) ❖ 二.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 ❖ 三.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 ❖ 四、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
术) ❖ 五、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 ❖ 六、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 ❖ 七.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
❖ 适用范围:顽固的颈椎后方移位综合征的患 者,多应用于颈后症状显对称性分布的患者。 与治疗技术和治疗技术合用,治疗中下颈椎 伸展功能不良综合征。
六、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
❖ 适用范围:多应用于颈椎后外侧移位综合征 的患者,症状多表现为单侧不对称性。如果 应用矢状轴方向的治疗技术无效,可适用该 技术。治疗方向需选择侧屈朝向疼痛侧。一 般情况,应用该治疗技术后小时或小时,患 者的症状出现变化。如果该治疗技术不引起 患者症状的变化,需停止。也适用于侧屈功 能不良综合征的患者,此时侧屈朝向疼痛的 对侧
颈椎运动生物力学变化
❖ 屈曲 ❖ ()上颈椎——枕骨、寰椎、枢椎: ❖ 在寰椎上关节面上,枕骨向前转动同事枕骨粗隆
向后滑动。 ❖ 寰枢椎之间的上下关节是双凸面,寰椎绕枢椎
向前转动。 ❖ 枕骨和寰椎后弓之间的空间增加,寰椎后弓与
枢椎的大脊突之间的空间增加。
齿状突和寰椎前弓之间少量分离,该关节上方轻 度张开。横韧带限制该分离。
❖ 八.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 ❖ 九.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 ❖ 十.屈曲(治疗技术) ❖ 十一.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 ❖ 十二.仰卧位颈椎牵引(治疗技术)
一·坐位后缩(治疗技术)
适用范围:颈椎后方移位综合症,上颈椎屈曲 功能不良综合症,下颈椎伸展功能不良综合 症和颈源性头疼。后缩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应首先应用。在判定安全有效后,如果需要, 再进行加压等力的升级。进一步可进行治疗 技术的升级。
二.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
适用范围:颈椎后方移位综合症,颈椎伸展功 能不良综合症的治疗和预防。是在应用治疗 技术后的的一个升级。可长期应用,可于坐 位,站立位或行走时进行。
三.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
适用范围:颈椎后方移位综合症、颈椎伸展功 能不良综合症,尤其适用于移位综合征急性 期的患者和坐位治疗不能减轻症状的患者。 是在应用治疗技术1后的治疗技术的第二个 升级。如果患者在仰卧位做后缩加伸展时出 现头晕和恶心,而且数次重复后头晕和恶心 不能减轻,则必须改为俯卧位进行。
麦肯基技术治疗 颈椎病
颈椎的解剖与生物力学
❖ 正常的颈椎曲度凸向前,颈椎共节,从功 能角度分为两部分:上颈椎是枕骨至,中 下颈椎是至。枕骨和节段无椎间盘,各节 段之间有椎间盘。颈椎间盘小,很早出现 裂缝。功能上颈椎间盘是一个鞍状关节, 有三个腔。在退变过程中,三个腔融为一 个。
❖ 颈椎上下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为倾斜的平面, 椎间盘较厚,可作各个方向的运动,运动幅 度较大。颈椎的旋转主要是寰枢关节的活动, 而屈伸与侧屈主要是下颈椎的活动。颈椎活 动范围的正常值为:屈曲°,伸展°,旋转 °,侧屈°。
()下颈椎 对侧上下关节突关节分离(向上滑动),同
侧上下关节突关节靠近。 对侧纤维环后侧方受牵伸,同侧放松。 髓核移向对侧。 椎管被拉长。
❖ .旋转 ❖ ()上颈段 ❖ 枕骨、寰椎关节轻度相同侧旋转,向对侧侧屈。 ❖ 寰椎绕齿状突相同侧旋转,大约的旋转发生在
这个节段。 ❖ 寰椎旋转时椎管和内容物成角度,减少了椎管
四、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 转(治疗技术)
❖ 适用范围: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是后缩 治疗技术的第三个治疗技术升级,应用于颈 椎后方移位综合征的复位,尤其适用于急性 期的患者和顽固的后方移位综合征的患者。 部分患者只有在应用这个技术之后,症状才 能减轻,才有可能进行颈椎伸展运动。
五、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
后方韧带结构紧张,前方韧带结构松弛。
椎管,脊髓,硬膜和神经根被拉长和牵伸。
()下颈椎——: 上关节突关节面分离,上椎体的下关节面在下椎
体的上关节面上向上向前滑
椎间盘纤维环前部放松、受挤压。 椎间盘纤维环后部被牵拉。 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 椎间盘内压力增加。 椎管被拉长,前屈度减少。 脊髓,硬膜和神经根被牵伸,椎间孔张开。 上椎体相对于下椎体轻度前移。
❖ .伸展 ❖ ()上颈椎:
❖ 在寰椎上关节面上,枕骨向后移动同时枕骨粗隆 向前滑动。
❖ 寰枢椎之间的双凸面关节面,寰椎绕枢椎后转 动。
❖ 枕骨和寰椎后弓之间空间减小,寰椎后弓与脊 突靠近。
齿状突和寰椎前弓之间分离,该关节下方轻度张开。 前方韧带紧张,后方韧带放松。 椎管缩短,其间的结构放松。 ()下颈椎 上下关节突关节面靠近,上椎体的下关节面在下椎 体的上关节面上向下向后滑 椎间盘纤维环后部放松、受挤压。
的体积。
❖
双侧的椎动脉在椎动脉孔中受牵拉。
对侧椎动脉在穿过枢椎横突孔时扭结。
在转动终点有轻度环枢椎纵向靠近。
()下颈椎
与侧屈相同,既同侧侧屈伴旋转,运动平面 不是水平面,也不是额状面,是从上方向后 下方。
移位综合症
❖ 颈椎移位 水平中央或对称性疼 肩胛或肩痛少见,无畸形。
பைடு நூலகம்痛,
❖ 颈椎移位 水平中央或对称性疼痛,肩胛, 肩或上肢疼痛可有可无,颈椎后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