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复习参考,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1.2. 能诱导禾谷类植物种子产生a-淀粉酶的植物激素是A. ABAB. GAC. CTKD. IAA4. 下列支持韧皮部运输压力流动学说的是A. 筛管分子间的筛板孔是开放的B. P蛋白特异地存在于筛管细胞中C. 蔗糖是筛管汁液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D. 韧皮部物质的运输存在着双向运输现象5. 照射波长为730 nm的远红光,植物体内Pfr和Pr含量的变化为A. Pfr升高,Pr降低B. Pfr降低,Pr升高C. Pfr降低,Pr降低D. Pfr升高,Pr升高7. 根部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根尖吸水能力最大的部位是A. 分生区B. 伸长区C. 根毛区D. 根冠8. 经适当的干旱胁迫处理后,植物组织中A. 渗透调节物质增高,水势降低B. 渗透调节物质增高,水势升高C. 渗透调节物质降低,水势降低D. 渗透调节物质降低,水势升高9. 下列关于C4植物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最初固定CO2的PEP羧化酶存在于叶肉细胞基质中B. 叶肉细胞中形成的草酰乙酸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C. 维管束鞘细胞中形成的磷酸丙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叶肉细胞D. 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高,光饱和点比C3植物低10. 在植物愈伤组织分化实验中,通常培养基中A. IAA/CTK高时,促进芽的分化B. IAA/CTK低时,促进根的分化C. IAA/CTK高时,促进根的分化D. IAA/CTK低时,愈伤组织不分化12. 植物组织受伤时,伤口处往往会呈褐色,主要原因是A. 碳水化合物的积累B.酚类化合物的氧化C. 类胡萝卜素的氧化D. 木质素的合成与积累13. 下列元素中,作为硝酸还原酶组分的是A. MnB. MoC. CuD. Zn14. 将ψw = -1 MPa的植物细胞置于下列溶液中,会导致细胞吸水的溶液是A. -1 MPa NaCl溶液B. -1 MPa CaCl2溶液C. -0.5 MPa 葡萄糖溶液D. -1.5 MPa NaCl蔗糖溶液15. 下列膜蛋白中,能转运离子并具有明显饱和效应的是A. 通道蛋白B. 水孔蛋白C. 外在蛋白D. 载体蛋白一、简答题(8分*3)16. 简述光促进气孔开放的机制。
17. 简述韧皮部P蛋白的特性与功能。
18. 为什么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抗寒性强?二、分析论述题(13分*2)20. 论述植物光合作用与矿质营养的关系。
21. 根据所学的植物生理学知识,论述农作物引种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分*15)1. B B D A B6. A C A A C11. D B B C D20. 论述植物光合作用与矿质营养的关系。
(13 分)A.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运输到根部,作为呼吸底物为植物吸收、运输矿质营养提供能量;光合作用形成的NADPH+H+、ATP及还原性Fd也为地上部氮素和硫素的同化直接提供了还原力。
(6分)B. 矿质营养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N、P、S、Mg是叶绿体结构中叶绿素、蛋白质的组成成分;Cu、Fe是电子传递体的重要成分;磷酸基团是ATP、NADPH 以及光合碳还原循环中许多中间产物的成分,参与光合酶的激活;Mn和Cl是光合放氧的必需因子;K和Ca对气孔开闭和同化物运输具有调节作用。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肥的增产作用,是靠调节植物的光合作用而间接实现的。
(7分)21. 论述农作物引种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3 分)A. 注意原产地和引种地之间的温度差异。
在南北地区之间相互引种时,必须了解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北方品种往南引种时,就有可能无法满足它对低温的要求,从而使其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
(2 分)B. 考虑引种植物的光周期特和原产地与引种地之间的光周期差异。
对于短日植物,从北方往南引种时,如需要收获籽实,应选择晚熟品种;而从南往北引种时,则应选择早熟品种。
对于长日植物而言,从北向南引种时,开花延迟,生育期变长,宜选择早熟品种;而从南往北引种时,应选择晚熟品种。
(8 分)C. 注意原产地和引种地之间的水分、土壤pH及土壤微生物间差异。
(3 分)联考一、单项选择题1. 将一植物细胞放入0. lmol·L-1的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该细胞的ψw 值A. 等于0.1 MPaB. 大于0.1 MPaC. 等于0 MPaD. 小于0 MPa2. 在温带地区,只有到秋季才能开花的植物一般是A. 中日性植物B. 长日植物C. 日中性植物D. 短日植物3. 在光合电子传递链中,既能传递电子又能转移质子的传递体是A. PCB. PheoC. FdD. PQ4. 植物由暗中转到光下后,叶绿体基质中A. pH 升高,Mg2+浓度降低,RuBP 竣化酶活性增强B. pH 降低,Mg2+浓度降低,RuBP 竣化酶活性降低C. pH 降低,Mg2+浓度升高,RuBP 竣化酶活性降低D. pH 升高,Mg2+浓度升高,RuBP 竣化酶活性增强5. 下列末端氧化酶中,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是A. 多酚氧化酶C. 细胞色素氧化酶B. 乙醇酸氧化酶D. 抗坏血酸氧化酶6. 能够引起黄化幼苗"三重反应"的植物激素是A. IAAB. ABAC. ETHD. GA7. 下列学说中,不属于解释气孔运动机理的是A. K+累积学说B. 压力流动学说C. 淀粉一糖互变学说D. 苹果酸代谢学说8. 在萌发的初期,油料种子中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为A.脂肪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B. 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降低C 脂肪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D. 促进细胞伸长、抑制细胞分化9. 光对植物生长的直接作用主要表现为A. 促进细胞伸长与分化B. 抑制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化C. 抑制细胞伸长与分化D. 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升高10. 在其它条件适宜而温度偏低的情况下,如果提高温度,光合作用的A. CO2 补偿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升高B. CO2 补偿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降低C. CO2 补偿点升高,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降低D. CO2 补偿点降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11.秋季随着日照长度逐渐变短,植物体内GA和ABA含量的变化为A. GA 增加,ABA增加B. GA降低,ABA增加C. GA降低,ABA降低D. GA增加,ABA降低12. 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含量显着增加的氨基酸是A. 脯氨酸B. 天冬氨酸、C 甘氨酸D. 丙氨酸13. 植物传粉受精后,雌蕊组织的主要生理变化为A. IAA 含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B. ABA 含量增加,呼吸作用降低C. IAA 含量增加,呼吸作用降低D. IAA 含量降低,呼吸作用增强14. 下列植物内源激素中,能够诱导芽休眠的是A. IAAB. GAC. CTKD. ABA15. 植物幼苗经过适当的低温锻炼后,膜脂的A.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变温度降低B.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相变温度升高C. 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相变温度降低D. 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相变温度升高DDDDC CBCBA BAADA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16. 确定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该标准己确定的必需元素有哪些?17. 简述植物体内光合同化物分配的基本规律。
18. 冬季到来之前,树木发生了哪些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四、分析论述题:20. 论述肉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21. 论述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的特点。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0 答案要点(1)呼吸变化:果实成熟中,某些果实的呼吸速度最初降低,至成热末期突然升高,随后再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
呼吸跃变的出现通常标志着果实成熟。
但有些果实不出现呼吸跃变,据此可将果实分为跃变型和非跃变型。
呼吸跃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源乙烯含量的增加。
跃变型果实有大量乙烯产生,非跃变型果实乙烯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6 分)(2)物质转化:成熟过程中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有机酸合成减少、并部分转化为糖,果实甜度增加,酸度降低。
单宁被氧化,涩味消失。
脂类、醛类等芳香物质产生,香味增加。
叶绿素减少,类胡萝卜素、花色素等增加,色泽鲜艳。
(5 分) (3 )果实软化:细胞壁水解酶类活性增加,使原果胶等水解,果实硬度降低;果胶进一步降解,果肉细胞离散,果实变软。
(2 分)【评分说明】论述中如果思路不清、逻辑性不强,可扣1-3 分。
21. 答案要点植物光合作用的CO2同化途径有三条,即C3途径、C4 途径和CAM途径。
(1)C3途径---所有植物共有的最终将CO2同化为糖的途径,固定CO2的酶是Rubisco---具有羧化和加氧双重活性。
CO2的受体是RuBP,第一个稳定性产物是C3化合物。
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5分)(2)C4途径初次固定CO2的酶是PEPCase,对CO2亲和力高于Rubisco,CO2的受体是PEP,产物是C4化合物,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
固定形成的C4化合物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中脱羧释放CO2,在叶绿体中通过C3途径将CO2同化为糖。
因此,C4途径起着“CO2泵”的作用,使鞘细胞中的CO2浓度增大,光呼吸降低,光合速率提高。
C4途径是植物适应高温干旱环境的一条途径。
(5分)(3)CAM途径初次固定CO2的酶是PEPCase,CO2的受体是PEP,产物是C4化合物。
具有CAM途径的植物气孔夜间开放吸收CO2,在叶肉细胞质中固定CO2形成的有机酸储藏在液泡中,白天光下有机酸释放出的CO2在叶绿体中通过C3途径将CO2同化为糖。
CAM途径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于干旱环境的一种碳同化方式。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