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教材PPT
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教材PPT
(2)吊物行走时,臂杆应放在履带正前方,离地面高度不得超过 50cm,回转、臂杆、吊钩的制动器必须刹住。接近满负荷时,严禁 臂杆与履带垂直。起重机不得作远距离运输使用。
(3)行走拐弯时,不得过快过急。接近满负荷时,严禁转弯,下坡 时严禁空档滑行。
(4)用变换档位起落臂杆操纵的起重机,严禁在起重臂未停稳时变 换档位,以防滑杆。
(5)拖运起重机,履带要对准跳板,爬坡不应大于15°,严禁在跳板 上调位,转向及无故停车,臂杆要放到零位,各类制动器应刹住。
三、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3、轮胎式、汽车式起重机
(1)禁止吊物行驶。工作完毕起腿, 回转臂杆不得同时进行。
汽车式起重机行驶时,应 将臂杆放在支架上,吊钩挂在保 险杠的挂钩上,并将钢丝绳拉紧
(2)脱钩事故主要原因 造成脱钩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吊钩缺少防脱钩装置;防脱钩装置机能失
效;吊装方法不当及吊钩钩口变形引起开口过大等原因所致。 (3)断绳事故主要原因 造成吊装绳破断的主要原因多为吊装角度太大(>120°),使吊装绳
抗拉强度超过极限值而拉断;吊装钢丝绳品种规格选择不当,或仍使 用已达到报废标准的钢丝绳捆绑吊装重物造成吊装绳破断;吊装绳与 重物之间接触无垫片等保护措施,因而造成棱角割断钢丝绳而出现吊 装绳破断事故。 (4)吊钩破断事故主要原因 造成吊钩破断事故的主要原因多为吊钩材质有缺陷,吊钩因长期磨损 断面减小已达到报废极限标准却仍然使用或经常超载使用,造成疲劳 破坏以至于断裂破坏。 (5)其他原因 起重机械失落事故除了脱绳、脱钩、断绳和断钩外,每根起升钢丝绳
否畅通;施工机械能否进入作业面;有无暗沟、溶洞。 (2)问:了解情况 作业内容:名称、形状、重量、重心及有无特殊要求。 例如:设备不能放倒、震动不能过大、表面不能磨损等,以及吊运轨
迹、就位后空间位置和状态等。 (3)想:制定方案 现有人员、工具;动力、电源;是否需要辅助机械;安全注意事项。 (4)干:方案实施 交底:工作内容、方法、工艺要求、工机具、安全注意事项及施工负
六、起重作业事故案例
3、2007年10月17日,某地铁盾构区间实现盾构贯通,随后,承包 商着手进行施工机械拆除等收尾工作。11月2日承包商与河南某公司 (以下简称分包商)签订合同,委托对方进行龙门吊拆卸工程。 2007年11月14日上午8:00左右,分包商租用110T、50T汽车吊 各一台,准备拆除左线45T龙门吊机。承包商在对分包商租用的汽车 吊和作业人员上岗证进行检查时发现两台汽车吊均没有随车携带安全 检验合格证,遂要求分包商停止施工,分包商以证件在保险公司办理 保险、工期紧张、保证不会出现问题等为由,不顾禁令仍进行拆除作 业。
图例:严禁吊物上站人
斜 吊 违 章
三、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1)起重机停止作业时,应将起吊物放下,刹住制动器,操纵杆放 在空档,切断电源,并关门上锁。
(12)所有操作司机必须遵守相应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规程。
2、履带式起重机
(1)发动机启动前应分开离合器,并将各操纵杆放在空档位置上, 同机操作人员互相联系好后方可启动。
(5)操作时,应锁住离合器操纵杆,防止离合器突然松开。
三、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4、龙门吊机、桅杆吊机、电动葫芦
(1)龙门吊及桅杆吊机上平台应设1m高的防护栏杆或挡板,操作人 员应从专用梯上、下。
(2)两机同时作业,相距间距应
不少于3m。
(3)起重机台驶近限位端时,应
减速停车。
(4)作业中若遇突然停电,各控
,可发生警报,通知附近作业的人员。 (2)以液压为动力的起重机,应设置油压过度上升的预防装置。
三、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1、起重操作人员应遵守以下规定:
(1)各种起重机应装设标明机械性能指示器、限位器、载荷控制器 、联锁开关等,轨道式起重机应安置行走限位器及夹轨钳,使用前应 检查试吊并办理签证手续。
责人;按措施施工,必要时灵活、合理安排施工。 (5)收:总结 回忆施工过程,总结不足,进行改进,吸取经验教训。 2、吊装工作中,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做到思想集中,听从调配和指
挥。
四、起重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3、需要进入生产区域进行作业时,必须取得相关方的同意,并遵守 相关方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4、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并确认所需用的一切工器具、设备处于完好状 态,若发现吊具已经达到报废程度,严禁使用。
三、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3)作业前应将地面处理平坦放好 支腿,调平机架,支腿未完全伸出 时,禁止作业。
图例:斜坡上支吊车与支腿不完全的错误
图例:正确做法
三、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4)有负荷时,严禁伸缩臂杆,接近满负荷时,应检查臂杆的挠。 回转不得急速和紧急制动,起落臂杆应缓慢。
图例:违章操作造成大臂断折
五、起重作业事故主要原因
两端的固定也十分重要,如钢丝绳在卷筒上的极限安全圈是否能保证 在3圈以上,钢丝绳在卷筒装置上的压板固定及楔块固定结构是否安 全合理。另外钢丝绳脱槽(脱离卷筒绳槽)或脱轮(脱离滑轮)故障 也会发生失落事故。
2、挤伤事故主要原因 挤伤事故是指在起重作业中,作业人员被挤伤在两个物体之间所造成
由起重机作业前支腿不当,如野外作业场地支撑基础松软、起重机支 腿未能全部伸出、悬臂伸长与规定起重量不符、超载起吊等因素都会 造成自行式悬臂起重机倾翻事故。 (3)机体摔伤事故 在户外作业的门式起重机、门座式 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由于无防 风夹轨器,无车轮止垫或无固定锚 链等,或者上述安全设施机能失效,
图例:严禁有人在起重大臂下停留
吊钩及回转的制动器刹住,司机及指挥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三、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8)起吊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 荷时,严禁降落臂杆或同时进 行两个动作。 (9)起吊重物严禁自由下落, 下落时动作应缓慢。 (10)严禁斜吊和吊拔埋在地
下或凝结在地面、设备上的物件。
图例:起重机械不得靠近高低压输电线路
五、起重作业事故主要原因
起重作业事故主要包括:失落事故、挤伤事故、坠落事故和起重机体 毁坏事故等。
1、失落事故主要原因 失落事故主要是指起重作业中,吊载、吊具等重物从空中坠落所造成
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毁坏的事故。 失落事故是起重作业事故中最常见的,其后果往往较为严重。常见的
图例:倾翻事故
当遇到强风吹时往往会造成起重
机被大风吹跑、吹倒,甚至翻落
造成严重的机体摔毁事故。
五、起重作业事故主要原因
(4)相互撞毁事故 在同一跨中的多台桥式类型起重机由于相互之间无缓冲碰撞保护措施
,或缓冲碰撞保护设施毁坏失效,难免要有起重机相互碰撞致伤。还 有户外作业的多台悬臂起重机中,悬臂旋转过程中也难免相互撞击而 出现的碰撞事故。
六、起重作业事故案例
1、2012年8月9日上午7点50分左右,在枣庄滕州市善国路与杏坛 路交互处,一辆吊车在拆除工地塔吊时倾倒,吊车大臂砸到两名行人 ,伤者有生命危险。事故中,吊车大臂倾倒后砸断附近电线,造成大 面积停电。同时,电线杆倾倒后,砸了停放的十余辆轿车。
2、2013年7月11日15时58 分,青岛黑龙江南路一地铁 工地龙门吊受大风影响发生倒 塌事故,造成4辆私家车被 砸,无人员伤亡。
起重工安全教育培训教材PPT
一、基本常识吊装作业“十不吊”
1、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 2、超载不吊; 3、斜拉物体不吊; 4、重物上站人不吊; 5、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及指挥信号不吊; 6、散装物太满或绑扎不牢不吊; 7、安全装置缺失或失效不吊; 8、多棱物品无防护措施不吊; 9、六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雾等天气不吊; 10、埋在地下及重量不明的物体不吊。
制器应放于零位,切断电源开关,
吊物下面禁止人员接近。 (5)工作完毕,应将吊钩升起,
图例:龙门吊起重机轨道端头挡 板以及专用上下梯
桅杆吊机吊钩要挂牢。水上及江边起重机还应根据天气情况,采取避 风措施。
四、起重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1、作业前,应遵守“五步”工作法。 (1)看:实地勘察 场地平与不平,实与松;空间有无电线、树、建筑等障碍;道路是
二、起重机具
1、起重机的分类
二、起重机具
二、起重机具
2、常用起重机械图例
汽车式起重机
履带式起重机
二、起重机具
2、常用起重机械图例
门式起重机
塔式起重机
二、起重机具
3、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
为防止操作不当,起重机上装设有多种安全装置与警报装置,根据起 重机类型不同有所区别。
1.过卷预防装置及其警报装置
7、吊运重物时尽可能不要离地面太高,在任何情况下禁止吊运重物 从人员上空越过,所有人员不准在重物下方停留或行走,不得将重物 长时间吊在空中。
8、起重机不得在架空电缆线路下方或附近进行工作。如确实需要, 必须制定可靠的预防措施,专人监护下方可作业。
9、过程中发现捆绑松动或机、工具 发生异样或异响,应立即停止作业进 行检查,绝不可有侥幸心理。 10、选用的钢丝绳、链条等吊索具 长度必须符合要求,挂吊物体时, 吊索具与所吊物体的夹角要适当, 不宜过大。
5、起重物体必须根据物体重量体 积、形状、种类采用合适的起重 捆绑和吊运方法。多台设备共同 作业时,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指挥。
图例: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检查
图例:利用两台以上起重机械吊运同 一重物时应保持同步
四、起重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6、吊运物件时,必须保持物体重心平稳,各种物体起吊前应先进行 试吊,确认可靠后方可进行吊运作业。
五、起重作业事故主要原因
捆绑不当,吊具选择不合理,重物倾斜下坠,吊装点选位不佳,指挥 以及操作人员站位不好,司机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吊装失稳,吊载摆 动冲击等均会造成翻转作业中的砸、撞、击、挤、压等各种伤亡事故 ,这种类型事故在挤压事故中尤为突出。
3、起重机机体毁坏事故主要原因 起重机机体毁坏事故是指起重机因超载失稳等产生的机体断裂、倾翻
龙 门 吊 限 位 及 夹 轨 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