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天津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卷第I卷(共48分)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扁.舟(piān)栖.隐(qī)实蕃.(fán)窥.视(kuì)B.戍.角(shù)勖.勉(xù) 绮.丽(qǐ)缫.丝(sāo)C.病偻.(lǚ)殷.岩泉(yǐn)怆.然(chuàng)拘泥.(nì)D.创.伤(chuāng)秉.烛(bǐng)羽觞.(shāng) 荠.麦 (j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禅连寥廓不负众望不蔓不枝B.皓腕慰籍大才小用鞭辟入理C.岩扉琼筵弥天大谎骨鲠在喉D.辞赋国是不省所怙美伦美奂3.下列加点字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吴楚东南坼.(分裂)B.径.须沽取(即、就)人事音书漫.寂寥(徒然,白白地)C.石破天惊逗.秋雨(挑逗)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结)D.消溽.暑(潮湿)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4.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下列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C.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秦王还柱而走。

D.风吹草低见牛羊。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重要的源头,表现手法丰富,后人曾经归纳为“风、雅、颂、赋、比、兴”六种。

B.唐代诗歌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中国诗歌的高峰,开始冲破绮靡诗风牢笼的是初唐四杰:王维、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C.盛唐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其中的杰出代表是李白和杜甫,其中李白是一个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而杜甫则是变革时代的现实主义诗人。

D.唐宋两代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六朝文学抒情写景、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种树郭橐驼传》通过郭橐驼的种树经验,讽喻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孔子对“率尔而对”的子路“哂之”,对结伴而行“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曾晳“与”之,说明孔子对政治主张已经完全放弃,只希望能够随心所欲自在生活。

C.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表现出李白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情景交融,景美情浓。

D.《项脊轩志》通过记“百年老屋”的兴衰,表达了物是人非、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厚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一)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9.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秦以.攻取之外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B.子孙视之.不甚惜暴秦之.欲无厌C.犹.抱薪救火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D.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则诸侯之地有限10.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二)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1.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A.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义.不赂秦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2.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赵尝五战于秦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12分,每小题3分)伐树记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壮而叶大。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

”因尽薪之。

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

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

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 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

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

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客既去,修然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的一项是()1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茀:杂草丛生。

B.然一旦悉翦.弃翦:修剪,修整。

C.庄周之贵.也贵:看重,崇尚。

D.以无用而贼.有用贼:侵害,妨害。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根壮而叶大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B.①夫以.无用处无用②以.无厚入有间C.①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②我何面目见.之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②臣之所好者.道也的一组是()15.下列语句编为四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①(樗)不足养,是宜伐②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③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1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园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第II卷(共52分)四、(25分)17.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3分)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18、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2分)译文:(2)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2分)译文:19. 将下列课内文言文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2分)译文:(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2分)译文:20.背诵默写:(8分)①千岩万转路不定,。

,栗深林兮惊层巅。

(《梦游天姥吟留别》)②戎马关山北,。

(《登岳阳楼》)③垆边人似月,。

(《菩萨蛮》)④二十四桥仍在,,。

(《扬州慢》)⑤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⑥五月渔郎相忆否?,。

(《苏幕遮》)⑦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凭箜篌引》)⑧小楼昨夜又东风,。

⑨以赂秦之地,,以事秦之心,,并力西向。

(《六国论》)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21.阅读下面一首诗后回答问题。

(6分)同王微君湘中有怀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1)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12分)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杨芳①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①。

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

②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

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

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

③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

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

④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掀。

1936 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满脸严肃。

自1915年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 年学校南迁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

⑤不同于为人的刻板,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殷,“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

⑥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

她旋转得眼花缭乱。

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

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

”⑦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的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

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⑧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人们不得而知。

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

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

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

⑨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和“定影②液”: “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