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村村通道路

标准村村通道路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本工程招标文件;(2)现行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验收规范及评定标准;(3)标前施工现场调查及咨询获取的有关资料;(4)我公司具备的机械设备、施工能力、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及历年类似工程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第二节编制原则(1)施工方案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并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2)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优化配置、强化监督,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合格”备案标准。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85%以上,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确保“优良”,并承诺达到业主满意;(3)施工项目进度计划合理,符合招标文件要求;(4)施工组织中的各种措施能保证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及交通疏导要求。

第三节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标准第二章工程概况及自然条件第一节工程概述项目名称:22万千升/年新建/搬迁项目新增厂区道路工程主要结构:1.三个大门处增加520m2的人行方块砖,做法为:方块砖,素水泥插缝30mm厚1:3干硬性水泥砂浆150mm厚C20砼,按4-6mm分仓跳格浇筑150mm厚碎石灌M2.5混和砂浆150mm 3:7灰土素土夯实(压实系数大于0.93)2.道路做法为:挖土700mm厚素土夯实30cm厚3:7砂石垫层20cm石粉含8%水泥垫层25cm/20cm/15cm厚C25砼机械刻痕分部详细表:工程量表:第二节自然条件沿线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施工地段经过地区为平原微丘区,地形起伏变化不大。

路线经过区域断裂构造不明显,稳定性较好。

第三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第一节设备、人员动员周期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在投标期间将就设备和人员做好相应的安排,一旦收到中标通知书,公司将立即按照下述方案组织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场。

1.2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各工程队骨干和项目经理部全体人员在业主指定的时间内全部进场。

1.3机械设备在业主指定的时间内全部就位。

1.4根据施工进度和业主要求,对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二节进场方法人员由单位车分期分批运至现场,机械设备由本公司平板运输车和租赁社会平板运输车分期分批运到现场。

材料将按招标文件及施工图设计所指定的材料,并保证供货质量和数量,由项目部材料部负责联系运到现场。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及方法第一节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第二节施工程序施工准备→土路基→砂砾石基层→混凝土面层→培路肩→竣工退场。

第三节主要工程施工方法3.1土方路基3.1.1场地清理施工前清理表层杂物、杂质土,弃至弃土场。

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等均应砍除清理,树根挖除后坑穴用砂性土填平夯实,挖方段只留符合要求的土料,移挖作填。

3.1.2挖方施工1、施工前做好路基排水,设临时排水沟及截水沟。

2、采用横向分层开挖,排水沟每层开挖,路堑内不得有积水。

3.2砂砾石基层3.2.1材料因砂砾石用作底基层,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4cm,扁平、长条和软弱颗粒不超过15%,压碎值不大于30%。

水采用饮用水。

石屑的颗粒组成如下表:3.2.2施工方法采用干法施工,正式施工前铺筑试验段。

a工艺流程准备透层→施工放样→运输和摊铺砂砾石→初压→撒布砂砾石→振动压实→第二次撒布砂砾石→振动压实→局部补撒砂砾石及扫匀→振动压实、填满孔隙→洒少量水→碾压滚浆。

b施工要点准备透层:透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高程、宽度、横坡度,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

施工放样:恢复中线,设置边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

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标出灰土虚填的标高。

整平、整型:摊铺后用人工初步整平和整型,再用15T压路机碾压1遍,再用人工进一步整平整型。

施工过程中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碾压:整型后进行碾压,如表面水份不足,适当洒水;碾压时,前两遍用慢速约为1.6KM/h,以后约2.5KM/h,路边多碾压2遍,如发现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后压实,碾压结束后用人工再整平一次。

3.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一、施工方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采用自拌混凝土,用人工辅以小型机具摊铺整平的作业方式。

我们将成立2个施工队,负责混凝土路面面层的施工。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序为:测量放样—基层检验和整修—支立模板和安放钢筋(拉杆和传力杆)--拌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摊铺混凝土—振捣混凝光—表面制毛—机械锯缝—拆模—填缝—养护—开放交通。

1、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督促混凝土的制备和混合料的配合比与调整,材料准备及质量检查,基层检验与整修等。

①材料准备及其性能检验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前分批备好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料及必要的外加剂),并在实际使用时核对调整对已选备的砂和石料抽样检测含泥量、级配、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对石子还应抽检其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磨耗等。

如含泥量超过允许值,应提前1-2天冲洗或过筛至符合规定为止,若其它项不符合规定时,应另选料或有效的补救措施。

已备水泥除应查验其出厂质量报告单外,还应逐批抽验其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3天、7天、和28天的强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为节省时间,可采用2H压蒸快速测定方法测定推算。

受潮结块的水泥禁止使用,另外、新出厂的水泥至少要存放一周后方可使用。

外加剂按其性能指标检验,并须通过试验室试验判定是否适用。

②混合料配合比检验与调整混凝土施工前必须检验其设计配合比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应及时调整。

和易性检验与调整。

按设计配合比取样试拌,测定其工作性(或坍落度),必要时还应通过试铺实地检验。

强度的检验。

按工作性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成型混凝土抗弯拉及抗压试件,养生28天后测定强度,或压蒸4小时快速测定强度后推算28天的强度。

强度较低时,可采用提高水泥标号、降低水灰比改善集料级配等措施。

除进行上述检验外,还可以选择不同有用水量、不同水灰比、不同砂率或不同集料级配等配制混合料,通过比较,从中选出经济合理的方案。

施工现场砂和石子的含水量经常变化,必须逐班测定,并调整其实际用量。

③基层检验与整修基层检验。

基层的宽度、路拱与标高、表面平整度、厚度和压实度等,均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如有不符合之处,应予整修。

在工程实践中,要求基层完成后,应加强养护,控制行车,使其不出现车槽。

如有损坏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采用相同材料修补压实,严禁用松散粒料填补。

对半刚性基层,要注意把握整修时间,过迟难以整修且很费工。

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应根据设计图纸放出中心及边线,设置胀缝、缩缝、同时根据放好的中心线及边线,在现场核对施工图纸的混凝土分块线。

要求分块线距窨井盖及其它公用事业检查井盖的边线保持至少1CM距离,否则要移动分块线的位置。

放样时为了保证曲线地段中线内外侧车道混凝土块有较合理的划分,必须保持横向分块线与路中心线垂直。

对测量放样必须经常进行复核。

包括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要做到勤测验、勤核、勤纠偏。

安设模板。

基层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设模板。

模板宜采用钢模,长度为3-4米,接头处应有牢固拼装配件,装折应简易。

模板高度应与混凝土面层厚度相同。

模板两侧铁钎打入基层固定。

模板的顶面与混凝土顶面齐平,并应与设计高程一致,模板底面应与基层顶面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桨铺平并充分夯实。

无钢模时,也可采用木模,但厚度宜在5CM以上。

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再检查一次模板相接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平整等情况,高差大于3MM或有错位和不平整的模板应折去模板重新安装。

如果正确,则在侧面均匀涂刷一层薄油或沥青,以便拆模。

2、水泥混凝土拌和各种原料必须通过严格的试验检验,搅拌设备采用电子计量,计量允许误差要求如下:水泥:±1%;砂:±2%;粗骨料:±2%;水:±1%;外加剂:±2%。

水泥混凝土的均匀性要好,不同次数搅拌的混凝土之间的坍落度误差要小于2CM。

要特别注意雨天或阵雨后必须及时测定砂石含水量来调整用水量和砂石料称量,另外当发现砂石料堆上下含水量不同时,亦要调整用水量。

水泥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搅拌均匀时的最少搅拌时间来进行控制,以既达到要求的水泥混凝土强度,又经济的原则来确定。

3、水泥混凝土的运输水泥混凝土的运输的最大允许时间应根据实验提供的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施工时的气温来确定。

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到浇筑完成的最大允许时间:当施工气温在5℃-9℃时,最大允许时间为2小时;当施工气温在10℃- 19 ℃时,最大允许时间为1.5小时。

新拌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

混凝土卸料时要防止产生离析。

自卸卡车驾驶员必须明确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在运输路途中由于各种原因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不得卸料,而应卸到基层上作基层使用;新拌水泥混凝土一旦在车内停留超过了初凝时间,应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清理车辆上少量残留混凝土,严禁硬化在车内。

4、摊铺和振捣④摊铺。

摊铺混凝土前,应对模板的间隔、高度、润滑、支撑稳定情况和基层的平整、润湿情况、以及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混凝土混合料运送车辆到达摊铺地点后,一般直接倒入安装好侧模的路槽内,并用人工找补均匀,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应用铁锹翻拌。

混凝土板厚为20厘米左右时,可一次摊铺。

摊铺的松料厚度,应考虑振实的影响而预留一定的高度,具体数值,根据试验确定,一般可取设计厚度的10%左右。

用铁锹摊铺时,应用“扣锹”的方法,严禁抛掷和搂耙,以防止离析。

在模板附近摊铺时,用铁锹插捣几下,使灰浆捣出,以免发生蜂窝。

⑤振捣摊铺好的混凝土混合料,应迅即用平板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均匀地振捣。

平板振捣器的有效作用半径为22厘米左右。

不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工时,宜采用2.2KW的平板振捣器;采用真空脱水工艺施工时,可采用功率较小的平板振捣器。

插入式振捣器主要用于振捣面板的边角、空间、窨井、进水口附近,以及安设钢筋的部位,施工中宜先用频率6000次/每分钟以上的振捣器。

振捣混凝土混合料时,首先应用插入式振捣器在模板边缘角隅等平板振捣器振捣不到之外振一次,同一位置不宜少于20秒。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一倍半,其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2倍。

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

分两次摊铺的,振捣上层混凝土混合料时,插入式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混合料5厘米,上层混凝土混合料的振捣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拌和物初凝之前完成。

其次,再用平板振捣器全面振捣。

振捣时应重叠10-20厘米。

同一位置振捣时,当水灰比小于0.45时振捣时间不宜小于30秒;水灰比大于0.45时,不宜少于15秒,以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