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性的四个方面:教师与教材的交互,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材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并阐述
了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最后阐述在日常的教学中,自己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性
正文: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信息传播必须有反馈,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不仅是发布和单向接收关系,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传播的过程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人在接收和传播时是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教学也是一种信息传递或传播,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对教学信息传播过程的简化和抽象。

在推进信息化教育热潮中,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它们所蕴含的教学模式,也必将引起我们对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

在课堂上,教师充当的正是“电台”或“广播员”的职能,全班学生则必须“调谐”到统一的“频率”,被动地收听同样的广而告之的“节目”。

对于持续了多年的“广播”式课堂教学模式,教育学者戴维斯教授尖锐地批评说: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意味着“每天准时到校,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根本不感兴趣的事,每天的日程则是听讲并按教师指定的方法去做练习,努力记住一大堆毫无意义、又零零碎碎的的‘知识’,而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只是因为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可能会用到这些知识。

二.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交互是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交互”的本质是教学信息在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双向流动。

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把“交互式教学”和传统的“广播式教学”比作“出租车”和“公共汽车”,由于众多的乘客,“公共汽车”不能充分满足和照顾到每一个人的特殊要求,而“出租车”的发车,停车地点时间才是个性化的。

我个人认为,“交互”包括四个方面:
1.教师与教材的交互:教师实现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学生的
学习提供内容;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和教学活动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教学活动依赖于相关的教学内容。

2.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时刻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反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不断与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汇报自己的成果,获得教师的反馈,提出疑难问题等。

3.学生与教材的交互:学生从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处得到巨大的支持,获得大量的知识信
息;同时学生可以对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挑选,从不同侧面找到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4.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协同学习,共同探究。

交互式教学模式有以下的优势:
(1)该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该模式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提高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该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改善师生关系。

(4)该模式下教师可以与学生多种形式的对话,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采取专门讲解,对学生水平高的学生采取扩充学习内容等办法,这样有利于个别辅导和因材施教,使学生
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潜能开发。

(5)该模式下学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可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启发,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如何实现交互式教学模式
交互性在计算机教学中有着如此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在每节信息技术课堂上,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急于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传授教材的内容。

我在课堂
上首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由发挥他们的思维空间,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疑问或
自己的见解。

在教授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二单元第6课懂得请求“帮
助”时,当学生自学完课文内容后,一位学生向我提出:老师,计算机的“帮助”
能等同于生活中的警察叔叔吗?我微笑着说,别着急,想知道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跟着老师学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带着疑问去学习,这节课学生学习得特别的认真。

还有,在学习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二单元第2课学会使用鼠标这个
内容时,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这个鼠标跟生活中的小老鼠有很多相似的
地方,对吗?当时,我马上肯定了这个学生的见解,并且将鼠标的特点与小老鼠进
行对比,结果发现学生对鼠标一下子变得非常感兴趣,在接着学习鼠标的各种操作
很快就掌握了。

第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内容,让学生乐于去实践。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六单元做个小画家这个内容课本比较多的篇幅是让学生逐步认识画图软件的各
种工具。

虽然每节课学习的绘图工具有所不同,但是时间长了,大多数学生都觉得
绘图太枯燥了,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甚至觉得厌烦。

针对这种情况下,我在绘图课
堂上不是让学生简单重复地去练习,往往给出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内容再要求他
们去实践。

比如,在六一儿童节快来临时,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绘图工具大显身手,
表达出自己节日的欢乐。

我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绘图知识画出自己喜爱的图画,
然后打印出来,作为礼物送给朋友。

第三、因材施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所涉及的知识面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因“人”施教。

在学习走进Internet这个内
容时,课文长见识部分讲述的是利用帐号163直接拨号上网,有的学生就向我提出:
老师,我家里采用的是用ADSL网络快车直接上网,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这个时
候,我通过深蓝易思多媒体教学平台中的电子论坛,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

当部分
学生提出对教材的“IE浏览器”这个内容觉得难以理解,我采取同样的方式对其
进行疑难解答。

第四、采取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适当的引导、归纳。

如学习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8课《小鱼漫游——设置遮蔽效果》我设计
了这样的问题:
结果发现,第4个问题讨论的答案很多,可见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还有,第6个问题只有个别小组能解答,可见这是操作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示范,有效地解决了疑难。

第五、让学生对个人的学习自我评价或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及时获取教学信息反馈。

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去评价自己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操作的熟练程度。

这样,我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的
侧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习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下)第8课《小鱼漫
游——设置遮蔽效果》我还设计了这样的学习评价:
结果发现,学生大胆地评价自己的掌握程度、操作的熟练程度,有些学生还注明尚存疑惑的地方和提出新的疑点;小组真实地评价他们如何协作,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综合学生的评价,在以后的备课中我能更好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流程。

第六、课外延伸。

课后,我往往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多去练练每一课的“想一想”和“显身手”。

如学习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五单元第
3课浏览网上信息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课后使用网址:“”进
入“深圳野生动物园”,浏览网页,查找有关导游图、乘车路线、开放时间与门票、动
物场馆、园内景观等信息,为去旅游做好准备。

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原先所有的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深入学习。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与教材的交互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丰富充实课余生活。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非传统的课程,而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如何让这一学科获得最优化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让我们在共同的探索中前进。

参考文献:叶平《教学模式:从“广播式”向“交互式”演进》
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