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

Wide Angle | 广角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284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及其翻译策略宾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223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科技迅猛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

翻译工作在跨商务交流的过程中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翻译理论也随之不断改革创新,将人们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交际语用失误和文化冲撞考虑等诸多文化因素考虑其中,以克服翻译方面的重重困难。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逐步逐日加深,尤其是商务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商务翻译的重要性与需求也相应增加,商务翻译的研究工作也不容小觑。

然而,由于人们误解商务英语翻译较为简单直白,文化差异较小,所以其研究工作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针对这种现象,本论文试图通过阐释英汉商务英语翻译中各种不对等现象,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来揭示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商务英语翻译;文化差异;翻译不对等性一、引言在跨文化商务交流当中,语言对文化的传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文化背景在商务翻译当中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了翻译功能对等理论对商务英语的翻译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但是从事跨文化商务交流中的具体实践当中,由于跨文化交流各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文化信息传达有误,导致翻译标准无法对等。

因此,翻译人员必须把握本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密切关注在语际翻译中的翻译的不对等性及其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然后找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使得这种出现的差异逐步消失,做好跨文化交流当中的商务翻译。

在大多数跨文化商务交流当中,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不对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不对等性1、商标翻译及电影字幕翻译的不对等性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广告商标的翻译十分重要。

一个享誉中外的驰名商标是消费者心中衡量该产品是否具有可靠品质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广告商标用语的翻译中,翻译人员必须注重其文化因素。

在我国,许多广告商标极富文化底蕴。

然而,在将其文化内涵通过翻译成其它语言却十分困难。

因为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各国之间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译者必须熟悉两种不同语言的语用原则,具备跨文化知识,才能够设法沟通语用差异,译出的广告商标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譬如“鸳鸯牌枕头,其原来英译名是Mandarin Ducks Pillow。

汉语文化中“鸳鸯”象征一对恋人,相亲相爱,而英语中Mandarin Ducks只是这种鸟的名称,并没有这么美好的比喻意义。

但是,英语中Lovebi rds 的引申义与汉语中的鸳鸯相似,如果我们把”鸳鸯”牌枕头翻译成Lovebi rds Pillow,其中的比喻意义则可以传递过来,而这个比喻意义正是该商标的关键所在,这样,译文就产生了同样的社会语用意义,达到了传递原文文化内涵的效果。

再如,上海生产的大白兔奶糖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具有上乘的质量是首要的原因,但与白兔在我们看来是一种可爱的动物不无关联。

但如果把它译成“White Rabbit”并把奶糖销往澳大利亚,也许销量会不如人意。

因为在澳大利亚大量野兔四处掘洞破坏草原并与牛羊争食,影响其畜牧业的发展,人们厌恶兔子这种动物。

所以也不会喜欢以此为商标的商品。

而宝洁公司的商标翻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就认真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化,从而迅速打开了市场。

他们将公司名称P &G( Protecter and gamble) 汉译为宝洁。

“宝”喻指产品的品质;“洁”则指该公司主要经营日用品。

10多年来,宝洁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9大类近20个品牌的产品,其中中国名字都是广泛的调研之后产生的。

现在无论是Rejoice-飘柔、Pantene-潘婷、Head and Shoulders-海飞丝,还是Safe-guard-舒服佳、Olay-玉兰油,Crest-佳洁士、Tide-汰渍等,无不在中国享有盛誉。

其次,在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手段,正在随着世界各国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而备受关注。

尤其是随着近些年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日新月异,无数优秀的外文影片,其中以英文影片居多,如潮水般地涌入中国的影视市场所以本文也将大众极关注的影视作品的英文字幕翻译列入跨文化商务交流的商务翻译当中。

在这类翻译当中,译者也遇到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引发的不对等性等问题。

只要更好完善英文电影的翻译工作,才能使得此电影卖座叫座,进而从另一方面来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如在电影国王的演讲中,中英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汉英语言间很少有意义完全相对应的词语。

汉语词语意思较为稳定,而英语单词多为多义词,呈现出多个意思。

老国王去世后,在遗嘱中对约克这样评论道:“Bertie has more guts than the rest of his brothers...put together.”其“guts“ guts 有多种意思,“(1)内脏,肠子;(2)勇气,决心;(3)(尤指机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处“guts”取自释义(2),整句话应翻译为“伯蒂比他所有的兄弟加起来……都要勇敢”。

2、数字翻译的不对等性译者在商务翻译中也应当要注意处理数字的翻译,因为数Wide Angle广角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85字也代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比如说在西方国家中,“十三”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

所以在西方国家,“十三”这个数字通常很在很多场合都会被避免使用。

而在中国人眼中,数字“十三”没有任何特殊含义,但是通过多年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融合,人们也开始接受其文化含义。

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三”和“九”都是代表数量多,丰富丰盛的意思。

特别是对于“九”这个数字颇为青睐,因为“久”与“久”谐音,所以被用来表示“长长久久”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帝皇将相们都无不以用对“久”的崇拜来期盼其统治长治久安的。

而在中国很多广告商标中都会频繁出现“9”这个数字,如“999”牌感冒颗粒,但是英文中“9”并没有此文化含义。

但是切忌把中国人奉为六六大顺的“666“作为广告表语或者商标出口到英国,因为在 “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

而数字“七”在很多欧美国家有积极的意义。

所以,商标为“7 - Up”的饮料翻译或汉语为“七喜”,而不是“七上”。

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

“七”对英语国家人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投掷中以“七”为胜利。

商标还有Mild Seven、7- Eleven (连锁店) 。

但在我国“, ”七”是只是个普通的数字。

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是名牌产品, 翻译成英语ThreeGuns。

如果将Three Guns 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

但是,在乍得、贝宁等地,则不能将“三枪”翻译成ThreeGuns,因为在乍得像“三”这样的奇数表示“消极”的意思,在贝宁“三”含有“巫术”的意思。

3、颜色词语翻译的不对等性而各国各背景之间对于颜色的认识也有差异之处,“颜色现象”在跨文化商务交流当中的意义和影响也日益突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各种颜色的感觉有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其原因在于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

例如,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 ,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

blue sky 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所以,把“蓝天”牌台灯翻译成Blue sky Lamp ,意思便是“没有用的台灯”,这样的台灯怎能销得出去呢。

尽管如此,世界知名品牌“蓝鸟”汽车并不是“伤心的鸟”的汽车,否则怎么会用Blue Bird 作为汽车商标呢? blue bird是产于北美的蓝色鸣鸟,其文化含义是“幸福”,所以,英语国家人驾驶Blue Bird 牌的汽车,心中的文化取向是“幸福”。

但是,驾驶Blue Bird 牌汽车的中国人恐怕不知道身在“福”中,而只感到驾驶世界名牌汽车是一种身价的体现和财富的象征。

英语国家视“红色”为残暴、不吉利,红色意味着流血。

在中国红色预示着喜庆,中国人结婚习惯穿红色衣服。

经商时,商人希望“开门红”。

经营赚钱了,大家都来分“红利”。

某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发给他“红包”。

西方人视白色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中国白色有不吉祥的文化含义。

4、在动物翻译上的不对等性另一个方面,在商务英语翻译当中,动物翻译上的不对等性也显的越来越突出。

译者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文化策略来处理这实际翻译当中的问题。

例如,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评价颇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 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 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

有了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用起来多舒服,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也不会愿意把它铺上床的。

相传有个国王讨厌手下的一个大臣,为了惩罚他,国王送给该大臣一头白色的大象。

该大臣发觉这头象非常棘手,因为是国王送给他的,他既不敢转送给他人,更不敢宰杀,只好小心地侍侯着它。

可是白象的胃口极大,把大臣给吃穷了。

由此可知,英语国家的人恐怕不会买牌子为White Elephant 的电池,因为消费者不愿买“没有用反而累赘的东西”。

那么“,白象”牌电池应该怎样翻译呢?根据“动态对等原则”,我们可以考虑用一种西方人心中象征着强大、有力量的动物lion来代替,将“白象”译成Brown Lion。

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在跨文化商务翻译具体实践当中,形式的对等的标准不能单一化,这样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际需要,在这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译者把握不同的文化内涵,注意此翻译过程中的功能不对等性,动态把握翻译过程,保障跨文化商务交流顺利进行。

三、翻译策略及结语言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流的商务翻译当中,务必要处理好此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一方面,译者要加强自身文化意识,具备两种不同文化的感悟领悟、感应能力以及对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断自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另一方面,译者应该主动担负起文化沟通桥梁的责任,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翻译策略,从而克服在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商务英语翻译的障碍,最终达到提高和完善翻译质量的目地。

参考文献:[1] Eugene A Nida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王学文.新编经贸口译教程[M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5]李玫.从审美角度论商标名称翻译[J].商场现代化,2007.[6]李平.国际经贸英语教程[M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7]宋萍.中英颜色词文化差异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张玲.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0).[9]谭维.浅析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J ].中国成人教育,2006,(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