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的艺术成就包括在哪些方面?①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的创造倾向,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开端。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②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它们增添了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和韵味。
③借景言情的抒情方式。
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与景相互交融,融为一体④齐中富于变化的语言特色。
四言和杂言,句式灵活多变;重章叠唱;叠字,叠句,双声叠韵;押韵。
2. 谈谈《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赋、比、兴是《诗经》最基本、最成熟的表现手法。
赋,在表达方式上是兼有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的。
赋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就是比喻。
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表达的情感也更加含蓄蕴藉。
兴,就是先描写其他物象,以引出对抒情对象的描写。
对后世的影响:①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
赋的直叙和白描写法,在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白居易诗《卖炭翁》中得到继承发展。
②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富于联想与想象。
由此形成以抒情为主的美学特征,为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体的特色开辟了先路。
屈原《离骚》系统化运用比兴,是对《诗经》比兴方法的发展③从《诗经》起始的赋,比,兴,已成为我国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
3. 先秦历史散文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过的三个时期是什么?①第一个时期——《尚书》②第二个时期——《春秋》、《国语》、《左传》③第三个时期——《战国策》4. 《左传》的艺术成就是什么?①.《左传》作为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其叙事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发展。
②.左传》善于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运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事件的始末由来③.《左传》善于描写战争⑴,把战争放到整个社会与历史环境的大背景中加以审视。
⑵注意通过战争刻画人物,表现细节⑶写战争有大场面的概述,也有小细节的补充⑷战争叙事毫无雷同,一一出新,令人惊叹不已。
④《左传》的人物刻画相当成功。
⑴通过典型事件再现历史人物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变化。
⑵善于突出人物同周围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使人物形象变得鲜明生动。
④左传》的语言,是文人推崇的典范5.《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是什么?①语言富于文采。
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是《战国策》语言主要特色。
生动形象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战国策》的游说、说理语不仅结构严谨,说理充分,而且语言精妙奇伟,酣畅流丽,气势充沛。
其特点主要是长于夸张铺陈,喜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段,②《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1.对战国时各阶层人物、尤其“士”都有描写2. 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
3. 由于作者对这些人物心仪不已,颇为倾慕,甚至不惜脱离史实,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
4.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6.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春秋后期,主要作品是语录体的《论语》和《老子》。
②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主要作品有《墨子》、《孟子》、《庄子》。
③)第三阶段:战国后期,是论说文的成熟期,代表作有《荀子》、《韩非子》等7.诸子散文具有怎样鲜明的时代特征?①思想内容上,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②行文风格上,勇于争辩,气势充沛,且个性鲜明,③语言艺术上,诸子散文大多浅显生动,善于设喻,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
8.论语的艺术特色是什么?①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描写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论语》作为语录体,旨在记言,多用口语,它的语言通俗浅显,言近旨远、词约义丰、形象隽永。
③在文体学上,《论语》创造了一种文学体裁,叫语录体。
9.《孟子》的艺术特点是什么?①长于论辩,这是《孟子》散文的基本特征。
②孟子长于譬喻”(即比喻,打比方)③气势浩然。
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
大量使用排偶、叠句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气势。
④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练准确⑤塑造了孟子伟岸不屈的大丈夫形象。
10.《庄子》的艺术特色是什么?①大量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是《庄子》论说的主要方式。
②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③“寓真于诞,寓实于玄”,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是《庄子》的主要特征。
④庄子》的语言语势宏大、节奏鲜明、辞采绚丽、音韵和谐,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
《庄子》对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1.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包括哪些方面?①汉代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使人产生崇高的巨丽之美。
②汉代文学中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调的格调③.汉代文学发展经历了批判——赞颂——批判的发展道路;与之一致,汉代文人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
④从浪漫到现实⑤“遇”与“不遇”是汉代文学的一大主题,汉代文学对历史机遇和个人的关系作了形象精辟的论述。
⑥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12. 司马迁《史记》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段来写活众多人物的?①将人物置于时代和生活的环境中去描写②准确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精心细致地选择历史材料③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中写人,展示人物性格的优劣长短④用典型的细节来写人,旨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⑤用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⑥运用“互现”法,补足人物的全貌13. 谈谈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如何塑造项羽形象的①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彼可取而代也。
”这句话显示出其胆略志向直指帝王,气魄之豪迈。
②生动传神的细节。
写项羽破釜沉舟,勇往直前大败秦军,楚兵欢声雷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突出了项羽气吞山河的盖世神威,③对比写照手法。
项羽与范增的对比,鸿门宴上项羽犹豫不决,存妇人之仁,错失良机;范增坚决果断,有计谋,性格率直刚强。
④精心组织的结构。
尊重历史,真实写人。
比如,对项羽这个人物,他是喜爱的,他热烈赞扬项羽的敢于反抗、勇于战斗、但并没有因此而抹去他的缺点和错误,他残暴嗜杀,他寡断少谋。
司马迁都给予了深刻的揭示和批判。
14.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是什么?①抒发相思离别的情思②表达追求功名富贵的愿望和仕途失意的苦闷艺术特色①高超的抒情艺术。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②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③多用比兴手法④语言自然精炼,生动含蓄15.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基本特征及对文学的影响是什么?①复杂的乱世: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民族矛盾尖锐。
②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
③继战国百家争鸣思想解放之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时代。
影响①文学创作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②寒士不平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③士族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高门,士、庶的分野甚至更主要的表现在文化上。
④思想活跃,各种思潮纷纷兴起。
可概括为儒学衰微、玄学兴起,佛、道二教广泛传播。
16. 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是什么①诗歌形式大胆创新。
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的风气,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②曹操就地取材,把现实风云和个人感情融入到诗歌中③曹操政治家的身份让他的诗歌有一种慷慨悲凉之感17. 曹丕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①以“感”取胜,韵味无穷。
在细微的小事中,能够有非常敏锐的感受。
②曹丕诗歌不仅吟咏出敏锐的感受,而且常常含有哲理性的思考。
③曹丕的诗歌具有写实精神,描写了出征战士的盛况和画面18.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是什么?①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曹植把《诗经》的现实性,与《楚辞》光艳华美的艺术美融为一体②大量创作圆熟婉转的五言诗③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④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妙犀利、醒目。
⑤高超的语言技巧19.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歌风格有何差异?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20. 陶渊明诗多写“鸟”以寄情,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这一意象。
①高鸟意象,志存高远。
《杂诗十二首》其五: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②羁鸟意象。
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中……③归鸟意象。
《归鸟》: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21. 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菊成癖的文学家。
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菊意象与其情感意蕴①以秋菊象征品行高洁的隐士形象。
《饮酒》其七:泛此无忧物,远我遗世情。
②以菊花傲霜斗雪、卓尔不群的品质展现其高风亮节。
《和郭主簿》,其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③表达对至真至善之境界的追求。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这里的秋菊便是象征了美好的生活。
22.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请结合作品,谈一谈梁启超为什么这么评价陶渊明。
①陶渊明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表现了陶渊明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②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三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尽管豆苗稀疏,农作早出晚归非常忙碌,但作者仍怡然自得,乐在其中。
③陶渊明与自然融为一体。
《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在采菊花时,不经意间看到了南山。
人与自然在静谧的氛围中融为了一体。
23. 唐诗的发展概况怎样?①初唐(618—712):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期②盛唐(712-762):是唐诗发展的鼎盛时期③中唐(762-826 ):是唐代诗歌的继续繁荣时期,也是创新变化时期。
④晚唐(826-907):唐代诗歌的夕阳返照时期。
24.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以雄奇飘逸为基本特征,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①唐朝的政治、经济全面繁荣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气象是李白雄奇飘逸风格形成的基础。
《上李邕》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表现了李白和唐人的壮志豪情。
②受儒、道、侠思想的熏陶与影响促进了他独特风格的形成。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这种追访仙境的思想明显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③李白早年游历中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
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向往自由。
《上安州裴长史书》: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丰富的经历为飘逸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25. 怎样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请联系作品加以说明。
①沉郁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顿挫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