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系统的说明如下:
系统功能:
1、交易流程控制
系统核心,面向内部交易报文。
包括系统总控和脚本解释器两部分。
系统总控根据交易的一般特性来驱动交易,并通过触发存储转发机制来负责保证交易的一致性。
脚本解释器主要功能是提供丰富灵活地脚本语言供用户进行交易流程的定制,并根据用户定制的交易流程(脚本)处理交易请求。
2、流量控制
分为系统流量和业务流量两级控制,其控制级别和效果是不相同的。
系统流量是对进入系统的所有交易的峰值控制,能够确保系统对资源的使用一直在用户可控制范围内;业务流量控制面向的是不同业务,它提供一种在不同业务中合理分配系统资源的方法。
3、存储转发
存储转发是核心保障交易一致性的方法,系统自动根据交易异常发生的位置和具体情况,决定撤销交易所发往的服务方及提交顺序。
存储转发的最终目标是使交易涉及各方对交易最终结果的理解一致。
4、脚本语言与脚本驱动
脚本驱动把系统核心交易无关性处理和具体交易特殊性处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脚本体现的是不同交易的处理特点,如交易路由、异常处理策略、交易信息补充等。
为了完成脚本驱动功能,系统提供一种灵活、简单和方便的脚本语言。
使用系统的脚本语言,能够让用户完成脚本定制。
5、通讯服务
系统对外接口,可基于SNA体系、基于TCP/IP协议、基于X.25协议、基于串口通讯等多种方式,通讯控制服务通过参数配置实现。
对于当前常用的TCP/IP通讯协议,通讯服务可支持各种通讯方式的组合,包括:长连接、短连接、双工、单工、同步处理方式、异步处理方式。
在数据的传输方式,支持显式长度传输、隐式长度及不指定长度传输。
报文传输方式支持单包传输和多包传输。
6、管理和监控
提供用户利用交互式图形界面进行业务的配置、二次开发和系统的操作、管理,操作界面简单直观、易学易用,并且辅助以联机帮助功能,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太多专业知识就能对它操作自如,轻松地完成业务配置、查询打印、数据处理、日常管理等工作。
7、格式转换
由用户通过管理界面描述报文的属性、报文域属性、转换规则等配置信息,实现不同的外部数据报文(XMF)解释成标准的内部数据报文(IMF)-解包过程,或是内部数据报文(IMF)转换成为不同格式的外部数据报文(XMF)-打包过程。
8、用户终端服务
负责监听管理端的管理类请求报文、配置信息报文(在管理端配置、提供菜单选项,配置记录存放在后台系统监控配置表中)等,并负责执行或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
9、数据安全服务
支持多种硬加密机(HSM),也可以使用系统提供软件加密器(SSM),实现密钥的安全管理。
10、批量交易服务
提供批量数据的联机处理,包括批量数据的提交、再次提交、撤销提交、再次撤销提交以及批量数据的批量提交等服务。
11、监控服务
通过监控用户端,用户能够方便地观察交易处理情况,系统当前的状况,及时处理和发现各种异常。
监控内容可以定制。
12、设备管理
提供对接入渠道设备的管理服务,包括设备登记,设备关闭与启用,设备状态记录,为综合前置系统设备合法性检查提供依据。
13、系统总控制台
提供用户对系统控制的界面,包括图形界面和字符终端界面。
通过系统总控制台,用户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冷启动、热启动、暂停服务、关闭、日切、对帐的操作。
系统特点:
可配置程度高
支持系统配置的动态刷新
与外部系统的无缝连接性
可实现7×24小时不停机
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支持XML、标准8583、类8583、定长、变长、自标识等多种数据格式
支持多种通讯方式
多级流量控制,动态资源管理,动态负载均衡
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
可视化配置管理配置界面
多种交易监控方式
系统设计模块化,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交易一致性保证
三级日志管理:系统运行日志、系统日志、交易日志
在银行中的应用:
1、银行常规业务
联机柜台交易,支持所有柜面业务,包括管理类交易、储蓄类交易、对公类交易、代收代付、批量代收代付交易、异地通兑交易、银行卡柜面交易。
2、交换中心
在柜台联机异地通兑交易中扮演数据交换中心的角色,为交易选择路由,分发交易报文,保证交易一致。
3、银联业务
受理跨行银行卡交易,按照银联规范转换交易请求报文,实现他行卡本行交易和本行卡他行交易,支持:查询、转帐、取款、存款、改密等联机交易,同时支持各种管理类交易,包括交换密钥、日切通知、消息广播、对帐请求等。
4、自助银行前置
为各种自助设备提供统一的前置服务,提供通讯、报文格式转换、交易合法性检查、交易流程控制等服务、支持A TM、POS、CDM、BST等各种自助终端。
5、电话银行、网上银行
作为综合业务系统的前置系统,转发电话银行前置系统的各种交易请求,接收综合业务系统的交易应答,支持的交易有:查询余额、转帐、查明细、传真对帐单、查询利率、到款通知、大额转出通知等。
6、中间业务
可处理电信、交通、证券、保险等各类中间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