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

出示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具有代表性。
教师点拨:
4.求平均数的方法。
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分
选手1
92
98
94
96
100
选手2
97
991Leabharlann 08495选手3
90
98
87
85
90
(1)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四、课末评价
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作业设计
个人微调
8.3平均数的再认识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具有代表性;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值影响。
(2)在实际比赛中,通常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计算平均数的记分方法。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3)按照上述的记分方法重新计算3位选手的最终成绩,然后排出名次。
5.教授解题策略。
题中数据众多,无法直接比较,可以先求出每位选手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这样就容易排出名次。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8.3 平均数的再认识
单元共3课时 第3课时
1.结合生活实际再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1.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稿、搜集相关数据
一、导入(温故知新)
二、探索交流
1.出示课件: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免费乘车。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呢?
2.学生质疑,说一说你的看法。
3.解决疑惑。
教师引导:
学龄前儿童,即0-6岁的儿童,而这就意味着0-6岁的儿童身高普遍不会超过1.2米,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调查一下0-6岁儿童的身高数据,但是我们无法确定一个准确数值,这就需要计算出数据的平均数来解决问题。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选手2:(97+99+100+84+95)÷5=95(分)
选手3:(90+98+87+85+90)÷5=96(分)
三、检测反馈、拓展延伸(独学,对学,群学后汇报展示.)
计算完毕请补充统计表,并排出最终名次。
数学课本P88中的1、2题,小组讨论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