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第二单元

八上第二单元


失败的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 结果: 运动破产
评 价 洋 务 运 动
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 局限性:
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作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近代化探索之旭日东升 ——新文化运动
我梳理
课程标准: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 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一个阵地:
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面旗帜:
民主
科学
三种思潮:“民主”
四个人物:
陈独秀
、 “科学” 、马克思主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四、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主要阵地) 开始:
局限性: 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
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中 国 近 代 化 探 索 历 程
器物 经济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政治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文化 师夷长技 变法图强 制度 (技术)
思想
新文化运动
“民主” “科学”
特点:科学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典型例题
3、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小张想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先爆发 的地方,他应该到
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初三总复习
课程标准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 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 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 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序幕:公车上书(举人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创办《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 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时间:1898年(旧历戊戌年)6月到9月,共103天,
又称“百日维新”。
领导人: 光绪帝
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最能体现发展资本 主义) •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 新思想。 •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训练新式军队
结果: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谭被杀)
失败原因: 脱离群众;光绪帝没有实权;
性质:
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近代化 指的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近 代 化 的 探 索
经济,军事:洋务运动
政治上: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
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近代化探索之“举步维艰” ——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 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 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综合测试
1、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2、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 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 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 逐步深入展开。根据所学知识请列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三个阶段 重大历史事件及主要特征。
第一阶段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思考:
1、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在近代化探索中 在方法上有何共同点?
向西方学习
2、中国近代化探索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 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后期: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内容: ①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最早)、江南 制造总局(曾、李,最大)、福州船政局 ②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汉阳铁厂(张 ) 、湖北织布局(张) ③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 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我探究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 请你观察右图漫画, 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辛 就任临时大总统 亥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革 意义: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 命 建帝制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派 政治派别: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旧历辛亥年) 爆发: 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 结果:
A.上海 B.北京 C.天津 D.武昌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5、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 “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 中外反动势力
我辨别
1、“封建帝制”和“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
政治: 封建帝制
经济: 封建经济
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
我辨别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
阅读材料一,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新宇”?材料二中,孙 中山又说“革命尚未成功”,你是如何理解的?
“开新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未成功”: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
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
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 ——— ——— 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上 感觉不足。”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近代化探索之“昙花一现” ——戊戌变法
戊(wù) 、戌(xū)
梁启超
作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加快近代化进程。
近代化探索之“柳暗花明”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了解武昌 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 , 檀香山 ,建立兴中会 (革命团体) ②1905年 ,日本东京 ,建立中国同盟会(革命政党) 纲领:三民主义 民族——推翻清朝统治(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创立中华民国(创立民国) 民生——改革土地制度(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机关刊物:《民报》 意义: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③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④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
进步知识分子 政治派别: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代表:
口号: 民主科学
内容: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我评价
我来评价“新文化运动” 作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
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条件。
性质: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