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2013年制订
课程名称 :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
课程类别 : 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 : 人文系(部)思想政治教研室
开课对象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三年级
课时 :36 学时
选定教材 :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版。

参考书: 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课程概述 :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是关于外国教育名家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并由此揭示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外国教育名家思想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素养的一门专业知识。

教学目的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 ; 二是了解和借鉴人类社会共同的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为提高学生教育理论水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服务; 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学时分配 :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章节主要内容讲授实验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小计第一章古代东方国家的
4 4 教育
第二章古代希腊教育 3 3
第三章古代罗马教育 3 3
第四章中世纪教育 3 1 4
第五章人文主义教育思
3 3 想
第六章马丁 ?路德教育思
3 3 想第七章夸美纽斯教育思
3 1 3 想
第八章洛克教育思想 3 3
第九章卢梭教育思想 3 3 裴斯泰洛齐教育
第十章 3 3 思想第十一赫尔巴特等教育
3 1
4 章思想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教育起源的理论和古代东方国家的学校,以及以下概念 : 泥板书舍纸草书文士学校职官学校古儒学校。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起源
二、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
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一、巴比仑教育
二、古代埃及教育
三、古代印度教育
第二章古代希腊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理解苏格拉底教学法,柏拉图教育体系极其特点,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遵循自然”和“自由教育”思想,以及三哲的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理解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基本概念 : 五项竞技、产婆术、三艺、四艺、自由教育、《理想国》。

3 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希腊教育制度
一、斯巴达教育
二、雅典教育
第二节古代希腊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1、教育的意义
2、教育的目的
3、教育的首要任务 : 培养道德
4、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5、苏格拉底问答法
6、健康在于锻炼
二、柏拉图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
2、《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3、《法律篇》中的教育思想
三、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
1、教育的年龄阶段划分
2、和谐发展的教育观点
3、“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
第三章古代罗马教育
教学要求
了解了解古罗马教育制度,识记西塞罗雄辩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昆体良有关
教学方法的主要主张。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著名教育家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引导学生“古为今用”,思考当代教育如何吸引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精华。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罗马教育制度
第二节古代罗马教育思想
一、西塞罗教育思想
二、昆体良教育思想
1、教育的目的
2、对演说家的要求和培养
第四章中世纪教育
教学要求 :
了解教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及中世纪大学的特点,理解奥古斯丁、托马斯 ?阿
奎那神学理论及其对教会教育的影响。

理解宗教对外国教育的重要影响,引导

生对具有开拓和反抗精神的教育家的崇敬之情和学习之心。

4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基督教学校教育的产生和类型
一、教会学校教育产生
二、教会学校的特点
第二节(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和特点
一、中世纪大学的产生 :
二、中世纪大学特点 :
第三节 . 基督教教育思想
一、奥古斯丁教育思想二(托马斯?阿奎那教育思想第五章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要求了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理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极其影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与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的认识,启发学生对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的思考。

3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一、人文主义教育产生背景 : 文艺复兴运动
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维多里诺、伊拉斯莫、拉伯雷、蒙田和莫尔教育思想一、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
二、拉斯莫的教育思想
三、拉伯雷《巨人传》的教育思想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
五、莫尔的教育思想
第六章马丁 ?路德教育思想
教学要求
了解马丁 ?路德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理解马丁 ?路德的主要教育理论及其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与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的认识。

3 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16 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及影响二、新教的教育主张与实施
第二节马丁 ??路德教育思想
第七章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教学要求
了解夸美纽斯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理解泛智教育主要主张及其意义,理解一下基本概念 : 泛智教育、十人长、母育学校、《大教学论》。

4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第二节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一、泛爱主义的教育主张
二、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三、自然适应性原则
第八章洛克教育思想教学要求
了解洛克的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掌握其教育理论的内容,理解其教育理论
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绅士教育的理论。

3 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了解一、白板说与教育作用与教育的目的二、《教育漫话》
第二节绅士教育思想
第九章卢梭教育思想教学要求了解自然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理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掌握基本概念: 自
然后果法、《爱弥儿》,引导学生认识其理论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 学时教学内

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一、生平和著作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启蒙运动)第二节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一、“自然教育”的目的论
二、“自然教育”的儿童观
三、“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第十章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教学要求
了解裴斯泰洛齐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理解要素教育的主要主张和和谐教育理论的目的和内容,学会把其思想运用于实际。

3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平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生平和著作二、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第二节教育思想主要观点一、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和谐教育的内容
第十一章赫尔巴特、斯宾塞、乌申斯基教育思想教学要求
了解按着理论的继承性与独创性,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乌申斯基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比较三者理论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古为今用”,探讨三者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发意义。

4 学时教学内

第一节赫尔巴特的传统派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目的
二、论管理
三、论教学
第二节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乌申斯基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
一、教育的民族性思想
二、关于教学的理论
说明
关于本书教学方法 : 第一,讲授法。

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价各
个历史时期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制度特点。

第二,小组讨论法。

鼓励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及综合分析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自学指导法。

每堂课后布置自学内容和思考题,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并要求其做好读书笔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第四,练习法。

在每章结束后布置复习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第五,研究法。

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关于本书教学手段 : 第一,图书资料。

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

第二,网络资料。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使用超星图书馆资料和CNKI学术资料库等相关学术资源。

第三,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和电子图书资料等,应用 PPT和有关音像资料等进行辅助教学。

制订部门 : 商洛学院人文系
执笔:XXX (课程负责人或任课教师签名)XXX年X月(
审阅:XXX (教研室负责人签名)XXX年X月
审批:XXX (系、部主任签名)
XXX年X月。

相关主题